\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大力推進紡織結構調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 15:33 國家發改委網站
2006年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通稿之三 促進紡織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紡織行業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支柱產業,多年來為增加就業、推進城鎮化建設、改善人民生活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目前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數約占全國制造業人數的15%;工業增加值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7%;出口占全國的15%。 一、紡織行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也面臨嚴峻考驗 近年來,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來,在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強勁推動下,紡織行業快速發展!笆濉睍r期紡織產業取得重大成就。2005年,我國紡織纖維加工量2690萬噸,比“九五”末增長近一倍,年均增長14.6%,占全球纖維加工量的36%以上;紡織品服裝出口1175億美元,比“九五”末增長1.3倍,年均增長17.3%,占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額的24%左右。進入“十一五”,紡織工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06年,紡織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6%,出口增長25.3%,效益增長28.3%。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產業結構有所改善,運行質量和效益逐年提升,技術進步成效顯著,全員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 與此同時,紡織行業發展也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和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等嚴峻挑戰。在新的形勢下,行業的深層次矛盾日漸顯現。一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高新技術和高端紡織設備大部分依賴進口;品牌創建和自主營銷能力薄弱,產品出口主要是貼牌加工,自主品牌進入國際市場剛剛起步;產業整合能力不強,應對國際貿易摩擦能力不足。二是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從產品結構看,化纖常規產品產能增長較快,而功能性、差別化纖維供應不足,配套原料發展滯后;在衣著、家用和產業用三大紡織產品中,勞動密集的服裝加工競爭激烈,技術含量較高的產業用紡織品比重較低;從企業結構看,小而散、市場競爭力不強的狀況突出,大型企業普遍缺少核心技術和跨國配置資源能力;從區域結構看,東中西部差距較大。三是資源利用率偏低、污染問題比較嚴重。棉花、化纖原料缺口不斷加大;受投入不足和企業規模偏小等因素影響,紡織行業的水耗、能耗居高不下,污染問題十分突出。其中,印染行業用水量已居全國制造業第二,廢水排放量占全國第六,而水的重復利用率較低,僅為7%;污染物超標排放現象依然存在。四是市場競爭不規范。由于勞動保障、環保等法律法規執行不平衡,造成了不同地區、不同企業間的不公平競爭,加劇了部分地區低水平產能的擴張和原料供求矛盾。 二、推進技術進步,加快結構調整 面對新的挑戰和行業結構性矛盾,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大力推進紡織結構調整,加快轉變增長方式,促進產業升級,意義十分重大。這不僅是進一步鞏固和發揮我國紡織行業競爭優勢,保持紡織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內容!笆晃濉逼陂g,紡織行業要緊緊抓住國家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機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產業政策的導向作用,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持自主創新,全面推進技術進步,努力實現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的轉變。 為推進紡織行業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重要內容的結構調整,200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部、稅務總局、人民銀行等十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快紡織行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若干意見的通知》(簡稱《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十一五”紡織行業結構調整的思路、原則、目標、調整的重點以及有關政策措施!笆晃濉奔徔椥袠I結構調整的總體目標為:力爭到“十一五”末,我國紡織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關鍵技術、知名品牌和企業集團;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整體裝備水平大幅提高,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取得實質性進展,基本構筑起符合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求的產業發展模式!度舾梢庖姟愤具體提出了節能降耗、環保的三大約束性指標,即噸纖維耗電量比2005年降低10%,單位產值的纖維使用量比2005年降低20%,噸纖維耗水量比2005年降低22%,單位產值的污水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20%。 為認真落實“十一五”紡織行業結構調整目標,不斷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當前紡織行業開展的重點工作包括: 一是積極推進技術進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大力實施紡織行業科技進步綱要提出的28項先進技術和10項重點新型成套關鍵裝備攻關與產業化項目,使行業技術創新能力盡快接近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引導企業和社會資金增加科技研發投入,支持企業建立技術研發中心,繼續爭取國家對紡織科技創新的支持,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二是努力實施節能降耗。加強政策引導,提高全行業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意識;研究建立有關統計指標體系,落實節能減排責任制及評價考核;支持開展紡織行業節能降耗支撐技術的推廣宣傳;支持廢舊聚酯及纖維的回收利用,鼓勵開發再生纖維;積極探討紡織行業電力需求側管理的有效措施;研究制定印染行業的準入條件,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加強對進口二手設備技術審查。 三是密切關注市場環境變化,提高行業抗風險能力。2007年紡織行業的外部環境并不寬松,人民幣持續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棉花供需缺口加大、原油價格跌宕起伏、化纖產品反傾銷等多重因素將不同程度地影響行業平穩運行。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資源約束,協會和企業要緊緊圍繞促進平穩運行,密切關注宏觀經濟走向,加強對策研究,適時調整經營策略,規避經營風險。 四是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2006年,為了支持紡織行業結構調整工作,國家專門設立“紡織行業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專項資金”(簡稱紡織專項),圍繞“紡織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發創新、環境保護和節能降耗、紡織新纖維的研發及產業化、行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應用基礎研究及共性技術研究”等領域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給予資金支持。各地區有關單位要緊緊抓住中央支持紡織行業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發揮各方面積極性,層層落實責任,認真組織項目實施,并以點帶面,推進紡織增長方式轉變。 五是促進產業集群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面對產業集群區中小企業居多、創新能力普遍不足的現狀,在紡織產業集群區大力推廣集產品技術研發、質量檢測、網絡信息、培訓和現代物流等功能于一身的產業集群創新服務平臺,帶動產業集群中小企業轉變增長方式,走產業升級之路。各地區應加強對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并在資金、技術、人才、場地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扶持,增強公共服務平臺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 六是推進紡織行業自主品牌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會同行業協會共同研究“關于推進我國服裝行業自主品牌建設的有關意見”。有關地區和企業也要制定相應的品牌培育和發展規劃,做好品牌建設組織和實施工作。 七是加強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積極推動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建設,支持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開展的“十、百、千試點工程”,即確定10家紡織產業集群參與管理體系試點工作;幫助100家骨干試點企業完成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建設;完成1000家中小紡織企業的社會責任理念、要點普及。同時,加強與歐盟等地區和國際組織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步伐。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