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民營航空“淪陷”記(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 06:33 北京商報
“亞洲的航空公司基本都是從國營起步的,由于在經濟實力上的先天劣勢,無法與歐美相比,因此必須要有國家在財政以及政策上的支持。”臺灣中華航空公司駐內地總代表劉乃珩表示,目前亞洲盈利能力最強的新加坡航空,最開始也是以國營形式出現的,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政府才逐漸將股權出售,使其私有化。 國務院頒布的《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非公經濟36條)中明確指出,給予非公有制企業平等的市場準入環境,但一些行政壟斷部門和行業、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領域仍然存在“明放暗不放”的現象。內地航空業表現得尤為明顯。民營航空公司在出生之時,就受到了同樣還處在成長期的國有航空公司的聯手打壓。春秋、東星等民營航空公司開航之時,就曾遭到了國有航空公司的聯手封殺。“這兩年民航總局確實出臺了一些政策,但是也只是針對支線,民營航空公司并沒有更多的選擇。” 在國有航空公司強大壓力之下,民營航空公司確實沒有更好的選擇。2006年年底,春秋航空宣布,由于公司短時間內無法在上海獲得更多的航班時刻,目前正在著手在海南開辟第二基地。“今后春秋新接收的飛機都會選擇三亞作為基地,而虹橋機場將維持3-4架的規模,” 春秋航空新聞發言人張磊表示,春秋暫時會將三亞作為過夜基地,到今年中期會確定海口和三亞誰將成為第二基地。 不僅如此,在熱門航線已被三大航空公司瓜分殆盡后,民營航空公司不得不在旅游城市上做文章。海口、三亞、杭州、昆明、哈爾濱等城市,逐漸成為民營航空公司的聚集地。但在2005年度民航總局《民航各運輸機場吞吐量和飛機起降架次統計》中,這些城市的旅客吞吐量除昆明勉強達到千萬人次的級別外,其余城市均在幾百萬上下徘徊。 思路混亂 民營航空發展“眼高手低” 在并不良好的整體環境下,低成本航空似乎應該成為民營航空的首選,不過現實并非如此。 2006年9月25日,吉祥航空在上海開航。這家被均瑤全資控股的民營航空公司,在成立伊始就宣稱要以高端取勝。 “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高端客人,”對此,相關專家告訴記者,按通常計算,高端客人的消費至少要在平均消費的10倍以上,并集中在一些熱門航線上。以目前民營航空手中的航線看,以高端方式經營基本屬于“癡人說夢”。 一位國際著名支線飛機制造商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雖然公司一直在監測國家相關部門直至各航空公司的商業計劃,但是某些民營航空公司根本不關注支線航空,“我們也就不可能去和人家接觸。” 而根據《中國廉價航空市場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稱,低成本航空運輸成本的降低主要是依靠兩個手段:一個是通過提高飛機利用率(高密度座位及飛行時間)降低單位成本;另一個是通過降低維護成本(單一機型及很低的人機比等)來控制其整體運營費用。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