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世界經濟變數增加 貨幣政策保持緊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 00:02 中國經濟時報
學人專欄 王宇 世界經濟變數增加, 增長前景樂觀 2006年世界經濟繼續保持低通脹下的較快增長。盡管10月份以來美國經濟放緩,美元走勢趨弱,西方主要國家貨幣政策面對重大調整,世界經濟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但從目前情況看,近期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不大,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在加快復蘇和增長,2007年世界經濟增長前景依然樂觀。 (一)美國經濟:放緩還是衰退? 2006年前三季度,美國經濟GDP環比增長5.6%、2.6%和2.0%;同比增長3.7%、3.5%和3.0%。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經濟放緩是對其房地產市場調整的正常反應。2004年6月以來,為了抑制資產價格泡沫、實現經濟“軟著陸”,美聯儲連續17次提高利率,兩年時間內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25%升至5.25%,作為對緊縮性政策的回應,美國房地產市場從2006年春季起逐步降溫。2006年6月份美國住宅建筑投資下降了17.4%,為5年新低;8月份新房開工量環比下降6%,為3年新低;9月份房屋建筑商信心指數下跌至31。由于房地產市場調整初見成效,最近美國住宅建筑投資出現了復蘇跡象,不少經濟學家預期,2006年第4季度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將回升至2.4%。 目前推動美國經濟較快增長的因素包括:(1)消費支出增長較快。2006年11月,美國零售月率上升1%,核心銷售上升1.1%,升幅高于預期。(2)失業率下降。2006年9月份美國失業率下降到4.6%,10月份又進一步下降為4.5%,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3)通脹率較低。9月份,美國一般消費物價指數(CPI)為2.1%,是200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核心CPI為2.7%,與二季度的3.6%相比明顯下降。(4)政府預算赤字下降。2006年財年美國政府預算赤字為2480億美元,比2005年減少了710億美元,占美國GDP的比重1.9%,為40年最低。 也就是說,作為對美聯儲緊縮性政策和美國房地產市場調整的正常反映,美國經濟是放緩而不是衰退。由于就業增長穩定,實際工資上升,通脹壓力減輕,增長前景依然看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7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為2.7%。最近美國商務部陸續發布的各種預警和景氣指數也表明,美國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2007年,支持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1)就業率上升。最近美國勞工部公布,2006年11月美國非農新增就業人數為13.2萬,高于市場預期,個人收入年率因此而上升了4.1%。(2)消費者支出增加。由于勞動力市場健康發展,消費者信心穩定,11月份美國消費者支出增長0.5%,為近年較高水平。(3)房地產市場開始復蘇。11月份,美國新房銷售量和價格明顯上升,新房銷售量按年率計算為104.7萬套,比上月增長3.4%,大大高于此前預計的1.1%,美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初露復蘇跡象。(4)服務業增長強勁。2006年11月,美國服務業增長強勁,非制造業指數升至58.9,為連續第44個月上升,非制造業約占美國總體經濟規模的90%,該行業的加速增長,緩解了市場對美國房地產市場降溫,及其引發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 (二)歐元區經濟:好景能否常在? 2006年前三季度,歐元區GDP環比增長0.8%、0.9%、0.9%;同比增長2.1%、2.6%、2.7%。與此同時,歐元區的失業率明顯下降,10月份降至7.7%,為5年最低。10月份,歐元區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HICP)為1.6%,11月份為1.9%,均低于歐洲中央銀行2%的警戒線,這也是歐洲中央銀行5年來第一次實現其2%的通脹目標。 2007年歐元區依然存在通貨膨脹風險:(1)國際石油價格可能再度上升;(2)由于就業率上升,工資增長預期將對價格產生向上壓力。(3)歐元區工資增長一直維持著較低漲幅,2006年由于經濟增長強勁,歐元區要求增長工資的呼聲增高,增加了物價上漲的潛在壓力。 2007年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也存在不確定性:(1)持續上升的歐元匯價可能影響出口增長。(2)由于2007年德國將提高增值稅,使得部分德國消費者在2006年提前消費,市場預測,2007年德國的消費支出可能減少。(3)2007年意大利也將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意大利是歐元區的另一個大國,如果意大利經濟減速,也會對歐元區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盡管2007年歐元區經濟還存在通脹風險和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但總體上將會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歐洲中央銀行預期,2007年歐元區GDP增長率為1.6%-2.6%,通脹率為1.9%-2.9%。標準普爾預測,2006年歐元區經濟增長速度可達到2.6%。德國是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德國經濟增長情況會對歐元區有較大影響,最新經濟數據顯示,2006年11月德國IFO景氣指數升至16年最高,就業率創4年最高。 (三)日本經濟:是否走出通縮陰影? 2006年前三季度,日本GDP環比增長0.7%、0.3%和0.2%;同比增長0.8%、0.4%、0.5%。支持日本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1進出口大幅度增長,9月份出口增長15.3%;進口增長16.9%。2設備投資持續增長,2006年第三季度為11.5%。(3)失業人數連續10個月減少,9月份失業率為4.2%。(4)勞動生產率提高,2006年日本勞動生產率年增長率達到2%,而1995-2002年日本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率僅為1.2%。 不過,日本經濟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2006年第三季度個人消費下降0.7%,為2004年最低表明日本“企業效益提高的結果并沒有擴大到家庭層面”。最近日本政府將2006財年(2006年4月-2007年3月)日本經濟實際增長率由原來預測的2.1%下調至1.9%,并預測2007財年日本經濟實際增長率為2%。日本政府下調2006財年經濟增長率的主要原因是,2006年11月日本個人消費支出僅增長0.9%,大大低于原先預期的1.8%,這使日本在2006年走出通縮的希望基本破滅。日本政府還預測,2006財年日本GDP平減指數將下降0.4%。2007年日本經濟能否走出通縮現在還不能確定。 (四)英國經濟:是否還有通脹壓力? 2006年英國經濟增長強勁,三季度英國GDP環比增長0.7%,同比增長2.8%,為2004年以來最高。2006年5-7月份,英國就業人數達到289.7萬,為1971年以來最高。9月份英國零售價格指數(RPI)同比上漲2.4%,超過了英格蘭銀行2%的通脹目標。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由于存在著較為旺盛的國內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英國的通脹壓力可能繼續存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6、2007年英國的CPI分別為2.3%、2.4%。 貨幣政策保持緊縮趨勢,操作難度增大 2006年西方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取向主要呈現兩個特點:第一、貨幣政策的緊縮取向。2006年,西方主要國家的中央銀行均選擇了緊縮性貨幣政策,美聯儲、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和日本銀行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本國貨幣的基準利率。第二、美元與其他主要貨幣之間保持了較大的利差。由于美國是西方主要國家此輪加息的領跑者,與其他國家相比,美聯儲加息的時間較早、頻率較高,因此,美元與其他主要貨幣之間存在較大利差。目前美元利率最高,為5.25%,英鎊次之,為5%,歐元為3.25%,日元最低,為0.25%。 2007年上半年,西方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將保持緊縮基調,但加息步伐可能放緩;下半年可能停止加息或開始降息。由于美聯儲率先降低美元利率的可能性較大,而英國和日本等都有可能繼續加息,這樣2007年美元與其他主要貨幣之間的利差將呈縮小趨勢。 (一)美聯儲:在“加息”、“不變”、“降息”之間權衡 從目前情況看,2007年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尚不明晰:繼續加息、保持現有利率水平不變、降低利率的可能性均存在。美聯儲貨幣政策操作的難度加大。短期內加息與不變的可能性較大,降息的可能性較小。 關于加息的可能性:目前美國仍然面臨通脹壓力,2006年11月扣除食品與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脹率較上年同期上升2.2%。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指出,“國際油價再度攀升的可能和勞動力成本上升較快使美國通脹風險猶存”,因此,下一個利率決定可能只會涉及加息或維持利率不變,降息的可能性較小。2007年美聯儲可能繼續提高美元利率至5.5%。 關于保持現有利率水平不變的可能性:2006年6月份以來,美聯儲已經4次宣布暫停加息,表明目前美元的利率水平可能處在“中性”區間。最近有聯儲官員表示,目前的貨幣政策應維持幾個月不變。“公開市場委員會所有的成員都感覺保持目前的利率水平更有利于促進經濟溫和增長以及核心通脹率的逐步回落。”如果2007年美國經濟繼續保持溫和增長,通脹壓力減緩,消費者支出增加,美聯儲很有可能堅守貨幣政策的緊縮方向,維持5.25%的利率水平不變。 關于降息的可能性:相比之下,短期內美聯儲降息的可能性較小,但并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2006年6月29日,美聯儲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第17次提升0.25個百分點至5.25%。2006年12月12日,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投票決定維持基準利率于5.25%不變,這是2006年6月份以來美聯儲第4次決定暫停加息。由于緊縮貨幣政策的滯后效應,2006年第三季度美國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降溫。如果經濟增長低于預期,美聯儲也有可能在2007年第二季度降息至5.0%。 (二)歐洲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可能堅守緊縮性政策 2006年12月7日,歐洲中央銀行宣布加息0.25個百分點,將核心利率升至3.5%,這是2005年12月以來歐洲中央銀行第6次提高利率。實際上,從2006年9月份起,歐元區的綜合消費價格指數已經降至歐洲中央銀行2%的警戒線之下,歐洲中央銀行連續加息的理由是擔心其貨幣政策仍然過于寬松,不利于防止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市場對歐洲中央銀行的加息行動反應不一。有觀點認為,在歐洲經濟增長還沒有駛入快車道的情況下,歐洲中央銀行持續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可能抑制歐元區經濟增長的活力。還有觀點認為,歐元區的貨幣政策仍過寬松,為了防范未來可能出現的通脹風險,歐洲中央銀行必須繼續提高利率至合理水平。 從目前的情況看,2007年歐洲中央銀行堅持緊縮性貨幣政策,繼續提高歐元利率的可能性較大。(1)歐洲中央銀行設定的通貨膨脹率警戒線為2%,2006年第三季度歐元區的通脹率已經達到了1.8%,且呈繼續上揚態勢。能源價格上漲引發第二輪通貨膨脹效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2)目前歐元區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達到近3年最高,經濟增長速度為近6年最快,失業率接近5年最低,這表明歐元區通脹上升的風險仍然很高。因此,歐洲中央銀行可能在2007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連續加息,最終將歐元利率提升至4%左右。 2006年8月3日,英格蘭銀行將回購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至4.75%,11月9日,繼續加息0.25個百分點至5%,12月7日,英格蘭銀行宣布繼續維持5%的利率水平不變。目前市場對英格蘭銀行的利率政策也存在不同看法。一種觀點認為,10月份英國CPI為2.5%,明顯高于英格蘭銀行2%的通脹目標,為此應堅持緊縮性政策;另一種觀點認為,作為通脹壓力來源的國際石油價格已經大幅回落,為了保持英國經濟的增長活力,英格蘭銀行應立即結束此輪加息行為。所以,當2006年12月7日,英格蘭銀行宣布維持現行英鎊利率水平不變時,市場紛紛猜測這是否意味著英格蘭銀行此輪加息行為的結束。 由于2006年英國經濟增長較快,英格蘭銀行十分擔心通脹壓力上升。市場也普遍反映,目前英鎊的基準利率仍低于“中性”水平,英格蘭銀行的貨幣政策仍然過于寬松。由此判斷,2007年英格蘭銀行堅持緊縮性貨幣政策、繼續提高英鎊利率的可能性也較大。 (三)日本銀行:在“加息”與“不加息”之間徘徊 由于日本宏觀經濟表現良好,2006年3月,日本中央銀行放棄了數量放松的貨幣政策;2006年7月,日本中央銀行解除了實施5年多的零利率政策,將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提高到0.25%,這是6年來日本中央銀行第一次加息。市場曾廣泛預期,與其他西方主要國家一樣,日本也會由此進入加息周期。但是,到目前為止,日本銀行一直堅持0.25%的利率水平不變。 現在日本銀行正面對著貨幣政策的兩難選擇,即是繼續“加息”還是堅持“不加息”:一方面日本政府多次表示,通貨緊縮的陰影并未在日本完全消散,日本銀行應該將日元利率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上,以刺激經濟恢復和增長。目前日本銀行也在觀察個人消費,消費者物價指數及美國經濟的動向,如確實有好轉才能提高利率。可是,有關數據顯示,2006年11月日本家庭平均支出為28.286萬日元,除去物價變動率實際同比增長-0.7%,連續11個月減少。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銀行必須選擇“不加息”。另一方面,2006年11月日本工業生產環比上升0.7%,消費物價指數同比上升0.2%,均為近期較高水平。這又使日本銀行不得不考慮“加息”問題。 外匯市場撲朔迷離、主要貨幣匯率小幅快速調整 2006年以來,國際外匯市場加快了調整的步伐,美元對主要貨幣持續小幅向下波動。從目前的情況看,2007年,國際外匯市場的走向還非常不明晰:歐元上漲缺少足夠的支撐,美元貶值缺少充足的理由,日元走向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不過,從整體上看,2007年國際外匯市場可能會繼續2006年的基本走勢:美元繼續小幅走低,歐元和日元小幅走強。 (一)美元匯率:不確定性增加 2006年美元對歐元和英鎊走低,對日元匯率基本持平。目前美國經濟的“雙低”現象,即“低通脹率”和“低失業率”不僅增加了美聯儲貨幣政策操作的難度,也增加了美元走勢的不確定性。從目前的情況看,2007年推動美元走弱與走強的因素同時存在。 推動美元走弱的因素主要是美國的經常項目逆差和美元的降息預期。2006年下半年以來,美國貿易赤字連續創造歷史新高,8月份達到698.57億美元,同比增加111億美元。貿易赤字擴大了美國經常項目逆差,2006年第三季度,美國經常項目赤字達到8736億美元,占GDP比例達6.6%。在美國存在經常項目巨額逆差的情況下,美聯儲主要依靠美元較高的利率水平吸引國際資本進入美國金融市場,以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并支持美元走強。2007年美聯儲可能停止加息,一旦美元與其他主要貨幣的利差縮小,國際資本就有可能從美國金融市場流出,推動美元走低。此外,一些國家對外匯儲備結構的調整也加強了美元的弱勢。 支持美元走強的因素首先是美國經濟良好的基本面,即較高的經濟增長率、較低的通脹率和不斷下降的失業率。其次,最近美國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也非常樂觀,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對美元形成有力支撐。預計在2007年中,美元/歐元的高點可能在1.18美元左右,低點可能在1.40美元左右。 (二)歐元、英鎊匯率:可能保持升勢 2006年,歐元擺脫了2005年的疲軟態勢,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其中,歐元/美元漲幅達10.8%,歐元/日元漲幅達11.8%。 2006年支持歐元匯率走強的主要原因:(1)歐元區經濟增長加快,就業市場不斷改善,特別是通脹率一直控制在歐洲央行2%的警戒線之下,增加了市場對歐元的信心。(2)從2006年下半年起,在美聯儲連續4次暫停加息的情況下,歐洲中央銀行繼續加息,縮小了美元與歐元的利差,推動歐元走高。(3)至少到目前為止,歐元升值似乎還沒有威脅到歐元區經濟的增長前景,歐洲中央銀行的官員表示,強勢歐元反映了歐元區經濟增長的強勁態勢,無須對歐元升值感到憂慮。這些因素可能支持歐元/美元匯率在2007年繼續保持強勢,并有機會在上半年達到1.3668。 2006年英鎊對美元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英鎊/美元從年初開盤的1.7216到12月的最高位1.9846升幅為15.28%。英鎊對美元升值得益于英國經濟的強勁,以及英格蘭銀行的持續加息行為。從市場表現來看,英鎊/美元已經突破2004年高點1.955,接近1994年英國退出歐盟貨幣體系之前的2.0水平,這是1981年以來從未突破過的關鍵技術阻力。以目前的英國經濟表現來看,英鎊對美元匯率突破這一高點有一定難度。不過,目前英鎊利率與美元利率比較接近,如果2007年美聯儲降息或英格蘭銀行加息的話,英鎊/美元匯率有可能挑戰這一高點。 (三)日元匯率:可能小幅升值 2006年,美元/日元匯率一直處在小幅波動的盤整狀態,從年初開盤的117.67到12月22日收市的118.75美元/日元貶值0.92%。這與日本經濟的表現大相徑庭,截至2006年10月底,日本經濟已經持續增長57個月,創下二戰結束以來最長的經濟增長周期。由此判斷,日元匯率持續走弱的主要原因并不在經濟基本面而在日本銀行的貨幣政策。 由于日本經濟快速增長,2006年7月,日本銀行結束了日元的零利率政策,但依然堅守著日元的低利率水平,目前日元利率為0.25%,與美元利率(5.25%)和歐元利率(3.25%)相比,存在較大的負利差,使大量資金從日本流入歐美金融市場,這是日元走弱的主要原因。 2007年,日元匯率走向取決于日本銀行的貨幣政策取向,而日本的貨幣政策決策將取決于經濟增長情況和通貨膨脹形勢。最近公布的宏觀數據表明日本經濟增長強勁,消費物價水平正在走高。因此,日本中央銀行有可能在2007年第一季度或上半年繼續提高日元利率至0.5%,并帶動日元匯率小幅升值。 作者簡介: 王宇,1994年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全日制;1996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全日制,國際金融專業。1996進入中國人民銀行,先后在貨幣政策司和金融市場司工作,其間,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做訪問學者。現任金融市場司外匯市場與黃金市場管理處處長,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院兼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際金融、金融市場、宏觀經濟和貨幣政策。 1993年獲得國家教委“挑戰杯”一等獎;1994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最高獎——吳玉章獎;1995年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科優秀論文”一等獎;1998年獲得“中國金融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2001年獲得“全國金融系統優秀論文”一等獎。 在《經濟研究》、《國際經濟評論》、《改革》、《財經》、《經濟學動態》、《經濟社會體制比較》、《金融研究》、《國際金融研究》、《世界經濟》、《財貿經濟》、《經濟科學》、《China and World Econom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Literature 》等雜志發表論文300多篇。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經濟時報》、《求是》、《China daily》、《Beijing Review》等報刊發表文章200多篇。在商務印書館、三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等出版著作(譯著)20多部。主要為個人學術專(譯)著。包括:《貨幣政策的決策、操作與傳導》,中國財政金融出版社,2005;《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富蘭特·奈特),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博弈論與人類經濟行為分析》(馮·諾伊曼),三聯出版社,2004;《開放社會——改革全球資本主義》(喬治·索羅斯),商務印書館,2000;《經濟、金融與發展》(世界銀行),中國財政金融出版社,2001;《倫理學與經濟學》(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商務印書館,1998;《貧困與饑荒》(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商務印書館,1999;《家庭論》(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加利·貝克爾),商務印書館,1995;《經濟數學》(克魯貝奇),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