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驚人的3秒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 02:37 中國質量新聞網
一位中國記者到豐田的元町工廠參觀,為了驗證豐田的生產效率,記者讓陪同參觀的“車間主任”做了一下拉線表演。車間里每個工人只要發現生產中的問題,就會拉動頭頂上的一根線,這時會響起一支短小的曲子,生產線也會暫時停下,直到問題解決生產線才會再次啟動。令記者吃驚的是,從“車間主任”發現問題拉線,到處理問題的技術人員趕到現場,只用了短短3秒鐘的時間!而且,該技術人員之前并未在記者的視線之內,他似乎是魔術般一下子“變”出來的! 驚人的3秒鐘所體現的生產效率,或許可以作為豐田著名的“精益生產”模式的最好注腳吧。盡管“精益生產”模式受到推崇和效法,但大多數國內企業引進這一模式之后,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有時甚至感到這種模式不僅沒發揮什么積極作用,反而為企業帶來許多麻煩,成為企業的拖累,于是便開始對這種管理模式產生懷疑。 桔生淮南則為桔,生于淮北則為枳。之所以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根本原因是企業對這種管理模式的核心價值缺乏本質的理解,存在一種“速成”的錯誤觀念,以為只要有了這套先進的管理模式,企業的生產效率自然會提高,卻往往忽視任何質量管理體系都必須“重在執行”的重要性,采取“先虛后實”、“先假后真”的做法。在具體實施及執行管理體系的過程中,由于一直以來都沒有按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執行運作,導致管理體系與實際生產運行存在嚴重脫節,而企業員工習慣于按不良的方式操作,嚴重地阻礙了質量管理體系的真正執行,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事實上,如果嚴格按照豐田的模式進行管理,3秒鐘“變”出一個技術人員其實并不難,而如果你對這3秒鐘表示驚訝,這恰恰說明你缺乏“重在執行”的理念,根本沒有真正把“精益生產”模式貫徹到企業生產的過程中。許多企業在生產時出了問題也拉線,但拉線之后,技術人員要多久趕到現場,企業并沒有規定。既然設置拉線是為了提高效率,而拉線之后技術人員不能及時趕到現場,那么整個生產線只能處于停頓狀態等一個人,這樣的話效率當然無從談起,而拉線這個環節也就形同虛設。 “重在執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并不容易,因為執行作為一種行動,取決于意識,如果缺乏質量意識,再好的質量管理模式也難以付諸行動,而即使有行動,效果也不會很理想。然而,提高質量意識,卻是一項更為復雜而艱難的工作,它需要企業必須在企業文化、管理的標準化、標準的執行、工作行為及教育培訓等諸多方面做出努力,需要企業全體員工特別是高層管理人員的重視和參與。只有讓無形的質量意識與有形的工作質量結合起來,讓模糊的質量意識與員工的績效結合起來,才能使質量管理的工具起到實質性的作用,才能最終使企業的產品質量得到提高,生產效率得到提升。 作者:胡立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