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惡搞之殤艷若桃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 03:22 中華工商時報

  前些年,“炒作大王”鄧建國的幾手招數還算領風氣之先,而今卻也跟別家分搶起了奶酪:在其一手策劃下,“重拍電影版紅樓夢”的消息開始不亦樂乎地在媒體攻城略地,并將在全國四個賽區展開選秀。盡管演員陣容八字還沒一撇,選秀啟動儀式已是熱鬧如戲:男主角當然非鄧建國莫屬,女主角更火爆,有“三天不鬧、上房揭瓦”的芙蓉姐姐,有“潛規則女郎”張鈺。配角則多少有些令人看不明白,是某位宣稱“吃我的藥,兩周治好姚明”的骨科醫院院長。而鄧建國整容、芙蓉與張鈺不和、眾人對《紅樓夢》千奇百怪的理解等新聞一出,炒作大王想必已在掩嘴偷笑。

  仔細尋思,鄧建國還真是一塊老姜:那些笑話他跟風“紅樓夢中人”的家伙其實看走了眼,《紅樓夢》也好,選秀也罷,都只不過是老鄧借的殼,要害則是他高高祭起了“惡搞經濟”的大旗。黃健翔也好,胡戈也罷,雖說走在了老鄧前面,可哪一個能將惡搞如此鋪陳,生生演出了一場“紅腫之處,艷若桃李”的活劇?

  暫且按下老鄧這頭不表,把話慢慢由遠說近了。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除去種種皆人盡知的因素,筆者以為還有一個重要而共通的原因,那便是其包容性:一堆薄脆發黃的故紙,若不是包容了世事、環境滄海桑田之下,人的命運際遇、感情性情的歷久彌新,又怎會在無數人心里永垂不朽呢?僅以“三國”為例,農業社會時代,即便如引車賣漿之流、農夫村婦之輩,一天勞作之后倚在柴堆旁,人人都能說上三兩段其中的故事,故有“柴堆三國”之稱。后現代的今天,高級白領在格子間拼殺累了,躲進書齋寫就“水煮三國”(實質是“職場三國”),機鋒百出,一樣令同類們津津樂道、心有戚戚。紅樓亦然,誕生于江南水鄉的

越劇,只因契合了其中千回百轉、迷離凄婉的情韻,一樣能把北國男兒曹雪芹的滿紙辛酸淚唱到街知巷聞,美不勝收。“講的是世情,想到的卻是人性”,這便是它們具有驚人包容性的本因。今天身處價值多元、文化多元社會的我們,當然也樂見它們被反復重新闡述———那些從未被開掘的生命力一經妙手點化,即可呈現出全新七彩面貌,如咀嚼一枚回味無窮的橄欖。

  話說到這里,道理很明白:優秀的經典重述是借殼,惡搞也是借殼。前者是如石懷玉,如蚌含珠,透過表面讓我們看到亙古不變的人文主義關懷。后者呢?為的不外是集聚人氣,或爭奪眼球,或表達某一商業訴求。難道它真的缺乏自知之明,是在“丑人多作怪”嗎?非也,它所追逐的恰恰是自身“

行為藝術”與經典的高度落差,猶如無限放大一襲華美袍子上的虱子,用演員、班底、行為方式的蒼白滑稽來支起哈哈鏡,自曝其短,獲得新聞。當然鄧建國早就說過,當今社會,“除了犯罪分子之外,我們都是好人”。只要你愿意,你當然可以砸錢、捧人、造勢……一路做下去。寫到這里我不禁想到李詠在“非常6+1”中帶領觀眾做的“砸金蛋”游戲:那個有著耀眼包裝的“大金蛋”在這里是什么,不言而喻,而用遙控器投票的觀眾如我等,是不是早晚要扮演起這個“砸金蛋”的角色呢?(16H4)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