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藥物化妝品 究竟是藥還是妝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 11:31 中國產經新聞
本報記者 賀民報道 近幾年,“藥妝品”已成為護膚領域的時髦詞,“藥妝”也成了藥店銷售的主要業務之一,走進藥店,琳瑯滿目的藥妝品、保健品比比皆是,“藥”似乎已經不再是藥店的專售品。隨著“藥妝品”的日漸走俏,醫藥企業涉足美容化妝品領域的熱度也在不斷上升。但有關皮膚科專家指出,亂用“藥妝品”最終導致的皮膚疾患已占皮膚科門診患者的5%-10%。 近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研究分子生物的趙博士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有關部門必須進一步加強對“藥妝品”的管理。 藥妝時代的到來? 在傳統化妝品不能滿足消費者功能性保養需求,藥品又需要醫生的處方及具有潛在的副作用時,“藥妝品”以與化妝品一樣安全又像藥品一樣有效的中間體出現了。 于是,繼法國的薇姿、理膚泉、雅漾、依泉,日本的菲璐澤、嘉娜寶等眾多國際品牌為主的“藥妝品”相繼占領中國市場,打出“全世界只在藥房銷售”的口號后,國內醫藥企業也不甘落后,紛紛搶灘“藥妝品”市場。 趙博士分析認為,與醫藥行業相比,美容產品的利潤比藥品高了很多,于是利潤豐厚、投資風險小、技術要求較低的“藥妝品”成了一個日益崛起的行業。 據《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了解,近年來,我國制藥行業因為受分銷變革、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原輔料價、政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行業利潤不斷下滑。 相關報告顯示,我國美容業雖然一直保持著15%的快速增長,產值超過了1800億元,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美容消費的水平還很低,還有著更加巨大的增長空間。預計到2010年,我國的美容業產值將超過3000億元。這種對比,使得眾多藥企把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目光鎖定在“藥妝品”市場。 定位頗受爭議? 從法規方面來講,目前我國只存在對“藥品”和“化妝品”的定義,并沒有“藥妝品”這一叫法。 雖然消費者對“藥妝品”的解釋是:介于化妝品與藥品之間的功能性產品,但趙博士卻認為,“藥妝品”其實只是對產品的概念性描述,在產品銷售前仍需要通過相關測試,只能歸于藥品一類。 而我國《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第二章第十二條明確規定,化妝品標簽、小包裝或者說明書上不得注有適應癥,不得宣傳療效,不得使用醫療術語。 目前,全球范圍內對“藥妝品”尚缺乏統一管理規范,如歐洲國家認為“藥妝品”屬于活性化妝品或功能性化妝品,不需要專門制定相應的法規管理;美國則把“藥妝品”的產品分類和市場管理納入非處方藥品系列;日本專門為此類產品設立了新的類別“醫藥部外品”,實行專管。我國現把“藥妝品”歸類于特殊用途化妝品,加以管理。 趙博士稱,“藥妝品”在定義上仍歸屬于化妝品,由于界限的模糊,會使部分“藥妝品”鉆空子,借機夸大宣傳療效。 專家認為,將“藥妝品”納入獨立管理,避免消費者盲目購買,才能真正發揮“藥妝品”的作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