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長白山旅游緣何不“炒”自“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 09:05 中國經濟時報

  ■聚焦長白山旅游產業·體制創新篇(上)■本報記者張迎新

  吉林長白山作為中華十大名山、國家首批4A級景區,2005年全年游客不足50萬人次,收入不足4000萬元,已遠遠落后于國內其他著名景區;2006年接待游客竟達到70萬人次,同比增長30%,景區收入實現1億元,同比增加6300萬元。為什么變化如此大,長白山旅游不炒自熱的“奧秘”何在?本報記者就此深入到吉林省進行調查采訪。

  體制之困,名山效應沒有發揮出來

  “長白山孕育著豐富的經濟發展資源。經過有關地方政府和部門多年來的保護和開發,長白山的風姿和發展潛力逐步展現在世人面前。但是,長白山名山效應并沒有真正發揮出來,長白山旅游經濟發展相對滯緩。”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委會秘書長王庫在接受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多年來,長白山區域的管理體制,涉及省林業廳直屬的長白山保護局、延邊州的安圖縣、白山市的撫松縣和長白縣等諸多單位,形成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格局。在保護工作方面,保護局由于職責權限、資金實力所限,“有護無保”,力度不足,并且常受掣肘;在爭奪利益方面各家卻經常產生爭議和糾紛,導致了長白山區域發展只顧眼前利益,沒有統一科學的長遠規劃,旅游業低水平重復建設,服務設施管理混亂,造成游客“旅多游少”,嚴重地影響了資源保護和旅游事業的快速發展,也嚴重地制約了地區經濟發展和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五個主要因素制約了長白山旅游發展。”王庫說,一是發展程度不足。2005年長白山區域社會人均收入不足700美元,甚至不到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二是短期行為嚴重。由于長期體制混亂、利益驅動、政企不分,各管理方都把精力集中于旅游創收方面,規劃和保護工作多年來受到忽視,經常造成事前無序開發、事后互相指責的局面。

  三是基礎設施落后。在資源保護工作方面,由于長期存在資金缺口,保護區各管理站的站舍、瞭望塔、巡護車輛、通訊及撲火設備都十分簡陋,有的車輛設備已過報廢年限仍在使用,有的保護站至今沒有通電通水,連冬季取暖都成問題,保護區核心區內各景點的供水均直接采用未經處理的河水。

  四是自然資源家底不清。長白山保護區的科研設施設備多年未得到添置和更新,科研手段極為落后。目前保護區的資源調查仍停留在物種數量、種群分布、種群規模等宏觀數字上,基礎資料、具體數據都極為匱乏,多處存在空白。

  五是旅游服務設施不健全。景區旅游開發沒有計劃、景點分散、利用率低、旅游線路不合理,景區管理十分混亂,導游、車輛成分復雜,交通擁擠不堪,臟、亂、差現象普遍,游客反應強烈。

  體制之變,長白山將迎來空前發展

  “由于體制因素,長白山的旅游資源優勢沒有充分轉化為產業優勢。”長白山管委會主任石國祥說,吉林省委、省政府對理順長白山管理體制,一直以來給予高度重視,吉林省各級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曾多次調研并提出過多種方案。

  經過反復論證,在2005年6月29日召開的第7次吉林省委常委會上,決定成立“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管理委員會”,副廳級建制,實行對長白山資源的“統一規劃、統一保護、統一開發、統一管理”,并以吉政發[2005]19號、吉政函[2005]129號文件,授權長白山管委會14項管理職能和管理權限,確定了長白山管委會的區劃和機構建制。規劃管轄區域面積約為6718平方公里。

  2006年7月19日,吉林省政府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明確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管理體制和職能權限的意見》,正式調整“長白山保護開發管理委員會”為“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作為省政府的正廳級派出機構,代表省政府依法對管理區域內的經濟和社會行政事務以及森林、草原、水流、山嶺、土地、礦藏等自然資源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省政府授予長白山管委會具有相當于市州政府的行政管理職權并重點支持長白山管委會管理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

  石國祥指出,吉林省委、省政府對于長白山管理體制的調整力度,在全國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中,也是獨一無二的,其機構規格之高,職責權限之大,影響范圍之廣,在吉林省歷史上開創了先例。

  2006年1月22日,長白山管委會正式舉行揭牌儀式,長白山區域的保護開發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長白山管委會的成立,對于加大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力度,加快發展吉林省旅游優勢產業,促進長白山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隨著各項工作的推進,長白山各項事業的發展迎來了歷史上空前發展的春天。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