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強勢政府:普京的選擇及其局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16:36 21世紀經濟報道

  文/葉甫根尼·亞辛

  對轉型的俄羅斯來說,有一個重要的外部不利因素,就是從上世紀70年代始即對國際油價的依賴性比較強。

  目前,俄羅斯經濟形勢非常好,估計2006年GDP增長率能達到7%,持續多年的高通脹首次低于10%,實際貨幣收益超過11%,勞動生產率增長達到6%,而且高漲的國際油價也使俄羅斯受益頗斐。2006年,俄羅斯的外資流入達300億美元,近四年外資增長達10倍。但此前,俄羅斯經歷了非常沉重的轉型期。

  一種通行觀點,認為俄羅斯的轉型很不成功,而且付出了昂貴代價,休克療法遭遇了相當的失敗。我個人對此很難做一個公正的評判,因為我本人就是當時經濟政策的制定者之一。當時俄羅斯的領導層,經過很長時間的猶豫、思考,大家認為中國漸進式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也曾想過是否借鑒中國經驗,或者按照中國的模式來發展經濟。但最終俄羅斯采取休克療法,不是某一個人的觀點和意志,而是當時別無選擇。

  俄現代化改革的混合模式

  改革前夕,在俄羅斯的商場幾乎沒有任何東西可買;生產鏈條因為缺乏原材料而斷裂;1986年油價下降又使得財政預算收入下跌。如何制止生產停滯、供應稀缺,成了俄羅斯需要面對的艱巨任務。1992年至2000年,俄羅斯物資緊缺比貨幣短缺更嚴重。

  在1992年俄羅斯開始改革的時候,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實現市場的供求平衡,實施的主要措施就是放開價格和控制嚴格的財經領域,再就是極大地刺激投資。前蘇聯時期投資率比較高,但改革這段時期投資率降低了,從1990年到1995年,俄羅斯資產投資占GDP的比例持續降低。早在上世紀70年代經濟學家們就知道,要想使GDP提高1%,投資增長需要提高2%至3%。

  經歷了非常艱苦的努力,俄羅斯才向市場經濟邁出了重要步伐。從勞動力的產業結構來看,工業從1989年的38%降到2002年的37.5%;農業領域的就業人數降低的最多,從13%降低到不足1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發展很快,商業貿易所占比重很接近市場經濟國家的結構。

  對轉型的俄羅斯來說,有一個重要的外部不利因素,那就是從上世紀70年代始即對

國際油價的依賴性較強。如果按經濟價格來衡量,1983年的國際油價相當于80美元一桶,而到了1986年至90年代中期,原油實際價格沒超過20美元一桶。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國際油價曾降到了實際上相當于只有8美元一桶。國際油價從1986年以來,下降了75%,造成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俄羅斯政府預算收入遠遠不足,這對經濟轉型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危機過后,俄羅斯經濟也開始復蘇。2000年,俄羅斯的GDP增長率達到10%。2003年之前,俄羅斯經濟對油價的反應非常敏感,油價攀升,GDP也隨之復蘇。而此后經濟增長率并沒有跟油價同步增長,表明俄羅斯對油價依賴性在下降。

  在很大程度上,俄羅斯經濟還與貨幣資本供應量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從1994年至1997年,我在任俄羅斯經濟部長期間,俄通貨膨脹率是不斷下降的,從4.9%降到1.5%。而到了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俄羅斯貨幣流量在逐步增長,但通貨膨脹率并沒有相應上漲。這種情況表明貨幣供應的增加,大部分流向支持了經濟的發展。從2002年開始,通貨膨脹一直沒有出現增長趨勢,與普京總統上臺以后經濟政策轉變有相當大的關系。普京政府在這種轉變過程中實行了一項重要措施,即國家通過專門部門對重要經濟領域進行強化控制,對重大社會領域的重要項目都實行了國家壟斷。比如俄羅斯政府正在收回薩哈林項目的開采權,在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戰略項目上,國家的參與程度都很高。有一個統計數字表明,俄羅斯政府通過控股、參股等形式,對石油天然氣的控制率達到67%。這使得國家需要更多對經濟進行現代化的改造。

  俄羅斯對經濟體制的現代化改革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自下而上,另一種是自上而下,依賴政府的角色。2003年之前俄羅斯主要采取第一種模式,依靠科技創新,私人領域開始顯示自己的力量。但到了2003年之后,石油收入的快速上漲,使政府意識到石油收入不能控制在私人手里,于是加大了政府對石油行業的控制力度。但由于政府控制的強化,使私人投資積極性下降,通貨膨脹雖然也沒有繼續下降,但經濟也沒有大的發展。這兩種選擇對俄羅斯來說,兩種必選其中一種。我認為,很難說俄羅斯經歷的政策是完全排除了第一種模式,采取第二種模式。實際上俄羅斯對經濟體制的現代化改革模式是一種國家由上到下控制經濟占主導的混合模式。

  關鍵在制度調整

  制度就是一種規則嚴格的游戲,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應該對制度、規則進行調整,以重視經營、增強運轉。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要調整制度方面的東西,這是非常迫切和現實的問題,F在對俄羅斯來說,完善司法領域、新聞自由這些方面是非常重要的,F在中、印經濟增長如此快,說明他們的制度改造不是很迫切的問題。

  我對俄羅斯、中國和印度的勞動力、自然資源、資本、制度和文化等市場經濟的影響因素進行了一個比較。資本不是俄羅斯發展的制約因素,豐沛的石油收入使得俄羅斯資本充足,而且俄羅斯還可以在資本市場上融資。對俄羅斯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勞動力嚴重不足,令其難以擴大生產規模。而中國、印度都存在大量廉價、有競爭力的勞動力,而且中印在工業化過程中,仍然保持著勞動力方面的優勢。但中國和印度在自然資源方面處于劣勢。

  假使中國和印度擁有自然資源的話,中印能否成為二十一世紀經濟大國?我的回答是不行,僅僅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沒有把這種自然資源高效利用,永遠不會使國家強大。

  每個政府都希望讓自己的國家繁榮,讓老百姓的生活提高,可能采取的途徑有所差異。一種模式是希望更多地動員居民積極性,另一種模式更多地依靠動員國家的力量。當一個國家的工業化還沒有完成,那么在國家工業化過程中,國家力量所承擔的職能和所起作用是非常大的;而對于那些處于經濟增長軌道的工業化國家,在這個時候發揮制度和文化的優勢,釋放人們的創新精神,就越來越重要,國家的行政職能在經濟增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就越來越小。

  當然,這里并不是說,印度和中國在制度方面比俄羅斯優越,而是說俄羅斯如果再不進行相關制度的完善,就可能難以繼續推進經濟發展。

  強勢政府的局限

  在俄羅斯經濟轉型前,也就是1991年的時候,俄羅斯政府的預算赤字占到GDP的20%。巨額赤字使得政府不得不削減軍工和農業方面的開支。俄羅斯的軍工技術雖然是很先進,但是軍工產品的需求量很。涣硗庹磕陮r業的支持補貼很大,但令人傷心的是這么大的國家竟然農業養活不了自己。但削減軍工和農業的財政支出談何容易。尤其在蘇聯后期,財政赤字很高,又到處都需要錢,政府要削減哪個部門的財政支出都不行,當時的政府決策者面臨非常大的考驗。只有軍工企業可以自己尋找市場,通過銷售武器來養活自己。甚至一些能夠找到外銷渠道的軍工企業,用銷售收入發工資或改造生產基地。

  市場經濟改革初期,大家都表示積極支持,但是一開始改革之后,卻出現很大的問題,也就是

石油價格連續三年下降,造成原來平衡的預算有些入不敷出。政府的錢都用光了,危機出現的話有什么措施?在這個時候就要未雨綢繆。在2000年政府的改革綱要里面已經提到退休基金、醫療費保險等等的規劃,還有司法體系的改革。但是近幾年改革綱要里,在制度層面并沒有根本的改變。

  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現在采取的一些增強政府調控的措施,強化了政府的作用,但我對此有些擔心。我個人更傾向于以前比較自由、開放的政策,依賴于民營經濟可能國民經濟發展的還是會更好一些。

  我認為俄羅斯強化對石油、天然氣等

能源這些領域控制是不必要的,擴大國家在戰略領域的國有化也毫無必要,像尤科斯等俄羅斯石油的私營企業比國有企業的效率要高得多。但我們認為此前簽訂的薩哈林項目的一些協議,在法律上是存在的問題,是不太平等的。這個協議的簽訂是在俄羅斯經濟危機的時候,俄羅斯當時非常需要外資,并沒有其他選擇,在很被動的情況下簽這種協議,是不平等的協議。像這樣的以前簽訂不是很平等的合同或者協議,應該通過法律法定的程序來進行重新審議,以保證其公正性,而不應該通過政府直接決策的強硬方式來改變這種協議。

  同樣對于一個人來說,曾經需要錢的時候,和現在不需要錢的時候,態度是截然不同的,企業和政府也是一樣。在很艱難的時候需要錢,以很優惠的方式與別人達成協議,而對自己現在的發展很不利,現在肯定希望改變這種協議。但最好是通過法律層面,。

  (作者系俄羅斯前經濟部部長,現任俄羅斯國立高級大學學術總監,經濟學教授。譯者林躍勤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