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外資并購今年或“迂回”消費品領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6日 03:11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本報記者 阮曉琴 商文 由全國工商聯并購公會、全國并購研究中心和中國并購交易網聯合舉辦的“2006中國十大并購”昨天揭曉。今年是三方連續第七屆發布該榜。 入圍2006中國十大并購事件的是:比利時英博啤酒收購福建雪津啤酒,中國鋁業并購8家鋁企,高盛集團競購雙匯,寶鋼集團收購邯鄲鋼鐵,國美并購永樂,廣發證券借殼上市,華潤集團重組華源,中國藍星并購法國羅地亞公司和安迪蘇集團,香港電訊盈科股權轉讓,以及美國花旗集團和中國人壽等聯合競購廣發行。 2006年,中國并購事件迭出,統計顯示,國內企業之間的并購把外資甩在身后。然而,由于涉及經濟安全,外資并購仍是一個敏感問題,一位不愿具名的全國工商聯人士表示,今年外資并購將主要集中于政策敏感度低的一般性大宗消費品領域,而這些領域已經出現了民族品牌消失的苗頭。 內資并購把外資甩在身后 外資并購是2006年熱點,但并購市場的真正主角來自中國。 國際調查機構Dealogic的數據顯示,2006年前11個月,外資并購中國企業共735起,同比增長1.3%,交易金額302億美元,同比增長1%;同期內資企業之間的并購1270起,同比增長25%,交易金額約568億美元,同比增長近77%。中國國內并購交易的數量和金額,開始把外資甩在身后。 業內人士認為,以寶鋼、中國鋁業為代表的“國家隊”顯示出更多地采用并購手段加強產業整合的愿望;隨著國內股票市場全流通改革的完成以及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未來越來越多的超大型國有企業加入中國并購戰團,或將會造成“國進洋退”的局面。 外資并購將不會脫離控制 繼2005年“銀行賤賣論”后,2006年,“外資并購斬首論”又被炒得沸沸揚揚,2006年9月出臺的《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中國境內企業的規定》,使外資政策悄然改變。 上述分析人士認為,政府加強了對重點行業、中國馳名商標和中華老字號外資并購的審查,通過離岸公司在國內進行收購操作的模式也將難以進行。在外商投資的“十一五規劃”中,敏感行業的目錄清單變長了。“外資在中國境內進行的收購,將不會脫離中國政府的控制范圍。” 全國工商聯并購公會副會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表示,中國現階段并不缺資金,而是金融體系不安全,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擋住游資對人民幣升值壓力,值得探討。 消費品領域吸引外資并購 業內人士預測,外資在中國占據主導的并購產易將集中在零售、水泥、IT、食品等“政策敏感度低、市場集中度低”等市場競爭激烈的領域。 為什么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的行業對外資仍然具有巨大吸引力?以水泥行業為例,該行業正處低谷,其財務困境為外資提供了很好的收購機遇,另外,發達國家水泥平均價格比中國高出一倍,每噸水泥產能支持的收購價格是中國的4倍。 業內人士認為,國際產業資本追逐長期的產業控制權,對國內產業生態破壞較大。在國際產業資本最早進入的國內日化產業,早期的民族品牌幾乎全部消失。如今,啤酒、水泥等一般性大宗消費品領域,也出現了這些苗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