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讀者來信:“特殊車間”推廣應當緩行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 09:27 金羊網-新快報
■燎原 據報道,東莞市某鎮勞動部門通過與企業合作的方式,在該鎮設立適合本地居民作業習慣的“特殊車間”,為本地居民就業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如今已有91名本地居民在這個車間工作。據稱,如果試行成功,條件成熟,將會在17個村推行。但凡事均有利弊,愚以為,“特殊車間”推廣應緩行。 有調查顯示,東莞市有近10萬人自愿失業,其中大都是家境富裕且能享受集體分紅的人。為鼓勵和促進本地人充分就業,東莞做了大量工作:由市財政每年拿出10億元,連續實施5年,共50億元來扶持和培訓農民,幫助本地青年大膽創業,以促進本地人的充分就業,使東莞成為創業型城市。 本地人就業“特殊車間”,也可以看作是本地人就業“利好”的一項。在“特殊車間”報道中,談到“特殊車間”實現了“三贏”:企業解決了招工難問題;解決了本地居民的就業;村民增加了家庭的收入。愚以為,表面上看是實現了“三贏”,但問題也不少,“特殊車間”推廣應當緩行。原因如下: 首先,“特殊車間”不利于企業的組織、管理和發展。從行政組織學的角度來說,企業的組織應該是多樣化、多層次的,而不是單調的統一的。報道顯示,這91名本地居民一般都是女性,年齡在30—55歲之間。企業對社會負責、為政府分憂的途徑很多,絕對不能犧牲企業的行政組織架構或發展來承擔本是政府承擔的責任。 其次,“特殊車間”不利于本地人與外來工的文化交融。融合是主流、是方向也是趨勢。因此,暫時的陣痛是必然的,但我們不能因此封閉自我,躲到封閉的特殊車間內。 再次,解決招工難的問題靠什么解決?報道提到“特殊車間”的“三贏”之一是,“企業解決了招工難問題,利于完成生產任務”。在此,筆者無欲多提,據11月16日新華社報道,廣東2007年,畢業生增加22%,而需求量降低22%。而相對高層次的人才尚且如此,每年涌進東莞的外來工更是如潮涌動。其實,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有沒有人,而是我們怎么留人的問題?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或是事業留人? 愚以為,重視外來工,并不是否定本地人,企業的運作應該是遠離公權而進行市場化的管理與操作。 (金陵/編制)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