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大慶大同區林源鎮濃墨重彩繪新村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 12:29 黑龍江日報
楊忠 本報記者 于忠斌 孫昊 走近大慶市大同區林源鎮新村,眼前一亮:一波波發展熱潮動力十足,一股股文明新風撲面勁吹,一幅幅富裕、秀美、和諧的新農村畫卷流光溢彩。 好日子天天“躥高兒” “建設新農村,說到根兒上得讓農民的腰包鼓了!”當了6年村黨支部書記的周慶堂一語道出心聲。老周有個綽號叫“周小鬼”,因為他“鬼點子”多,琢磨出來的“道道兒”讓村民個個富得“流油”。“全村耕地2.3萬畝,林地1.5萬畝,其中花生、中藥材、無籽西瓜等特色品業就有近萬畝,奶牛存欄800頭,舍飼綿羊8000只,放養大鵝3萬多只。反正是啥掙錢多就種啥,啥來錢快就養啥!”周慶堂不無自豪地說。 “現在的農民掙起票子來誰也不服誰。六屯劉賀家里有100來畝地,利用村里農機合作社機械化作業,苞米連種帶收一點都不費勁兒。他還養了兩臺貨車搞運輸,就憑這一年對付5萬元壓根兒打不住。三屯的范恒忠養了80多頭牛,年賺個七八萬元那是小菜一碟!這么說吧,村里老百姓哪家年收入要是低于兩萬元就算是‘困難戶’了!” 全村624戶、1824口人,去年人均收入5850元,今年能達到6500元。周慶堂說,這賬都是“抻悠”著算的。 好村官當咱“主心骨” “屯屯通磚路,有路就有樹。去年還建了休閑廣場,農民有遛彎的地界了。”可錢從哪兒來?農民積極性從哪兒來?記者在周慶堂那里找到了答案:2005年,村集體固定資產1021萬元,現金存款230萬元,村集體實力的壯大,提供了必要資金。 “腦筋活一點、做事細一點、行動快一點、嘴巴甜一點……”從周慶堂實實在在的話語中,一點一滴滲透著村兩委班子對村民純樸的承諾。在寬敞明亮的村委會,管理公告牌占據了整個墻壁,上面有序地羅列人事任免方案、領導職責、村委會收入支出,賬目細微到了村委會紙筆花費,而且村委會每個決議都需經村民大會審議、村民代表表決通過,村民來到這里,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 “好事要辦實,實事要辦好。”這是新村在新農村建設中“點擊率”頗高的一句話。他們因村而宜,全民行動,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民心工程應時上馬:4個自然屯全部鋪筑了紅磚路,自來水均免費飲用,有線電視、電話普及率90%以上,無線廣播屯屯通,落實150個沼氣池,小學生學雜費全部由村里支付,兩臺中客免費接送學生上學。這一筆筆不小的開支分毫不差地花在了老百姓身上,村官樹立起了威信。村民都驕傲地說,親戚朋友來咱家串門,特有面子! 好生活高奏“農家樂” 在村委會大院東側,有座最“豪華”的建筑叫新村農民服務中心,即投資150多萬元建設的“六室一所”功能區,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集展覽室、廣播室、活動室、培訓室、洗浴室、計生服務室、衛生所于一體,農民真正實現了“活動有了場,學習有了房”。每天都有不少村民來溜達和健身,打籃球、打臺球,還能看書上網……“天天都熱鬧得像過年!”周慶堂如是說。 為了豐富農民的活動內容,新村相繼建立了秧歌、棋牌、籃球、羽毛球等協會,會員達到200多人。“十星級文明戶評比”、“農民文化大院”、“美在農家”等特色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中被評上的“十星級文明戶”還可享受到商行優惠貸款政策。村里還在各屯設立了圖書室,建立了“文化讀書日”、“鄰里友好節”等活動日,創建了農民自己的“節日”。各協會會員為自己的節日編歌、載舞,自娛自樂。周慶堂說:月月有活動,季季有安排,常年不斷線,讓農民真正當上“文化”的主人。一言以蔽之———其樂陶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