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成品油定價再陷輿論風暴眼 發改委艱難抉擇中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 05:52 紅網
發改委的困境 行政定價的后果是,不管是幾個月前的國際油價飛漲,還是現在的一路下滑,發改委好像都處于一個被責問的境地。 作為唯一的定價者,國家發改委既要釋放公眾的壓力,又要確保行業巨頭的利潤,不管國際油價漲還是跌,不管國內成品油價格調高還是調低,發改委似乎永遠是錯的,永遠被人指責。 煉化企業反對下調 “我們前9個月一直在虧損,現在好不容易看到盈利的曙光了,為什么要配合調價呢?”中石化煉油事業部某人士直言。 待字閨中的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 10月17日至18日,國家發改委召集地方發改委以及多家石油公司等相關部門在成都密議國內油價調整與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 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基本思路:國內成品油定價仍參照紐約、新加坡、鹿特丹三地油價的加權平均值,但不再以成品油價為參照,而是以原油價格作參照,在原油及煉油成本基礎上加適當利潤形成的成品油價格。 注:油價變動的波及范圍將遠遠不止于此。除汽油消費受影響外,還有交通運輸業價格、用油工業品價格、糧食價格等等,這些價格變化最終都將直接影響老百姓的消費能力。 [技術說明] 1.委托調查機構:瀟湘晨報調查中心、紅網網絡調查中心 2.訪問時間:10月27日至11月8日 3.訪問方式:問卷面訪、網絡調查 4.有效樣本:問卷面訪300份,網絡樣本151份 5.實際有效樣本:問卷面訪257份,網絡調查151份 6.抽樣總體:長沙市內有車族/長沙市市民,二者比例為2:1 7.抽樣方法:隨機抽樣 國際原油價格屢創新低,四個月時間,跌幅近30%。油價“跟漲不跟跌”現象已引起各方質疑,就在消費者高呼油價應該下跌的同時,煉化企業卻發出了反對下調的聲音。隨著國際原油價格不斷下跌,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再次被置于輿論風暴的中心。 在政府沒有放開成品油市場的價格管制之前,目前的油價改革方案似乎也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卻是顧了這方的利益又被另一方抱怨,這也是此次改革方案仍“待字閨中”的根本原因。 紅網11月22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張敏)“5月份汽油調價時,我就突擊買了1000升93#汽油,算算可以節約200多塊錢。”羅茂岑喜形于色,看得出他對自己當時的決定很滿意。而他以前買油是一直實行定量計劃的,決不會預先買油。 為什么跟漲不跟跌 今年5月24日零時整,93#汽油漲至5.0元/升,成品油零售價創歷史新高。不少私家車主開始“囤積”汽油,“當時好像還有人一次性買了3000升汽油”,羅茂岑說,“別看漲個一毛兩毛的是個小數目,算起賬來就會心痛的。”為方便上下班,幾年前,在河西上班的他買了一輛車,每月行駛里程大約在1200到1500公里,按每百公里油耗六七升左右計算,一年就多了200多塊錢。“如果油價再漲,我就考慮把車賣了!”羅茂岑說。 不僅僅是私車,今年5月,長沙市燃氣汽車推廣發展協調領導小組成立,長沙市出租車和公交車改燒壓縮天然氣的工作提上日程。在這個有著6280臺出租車、2850臺公交車、近30萬臺小汽車的中部城市里,多少雙眼睛都在注視著這個直線上躥的數字。 形勢突然峰回路轉。國際油價在瘋漲了近兩年之后,開始下跌并不斷爆出新低。75美元!70美元!66美元!60美元!到10月12日,曾一度跌至每桶57.22美元,較7月14日每桶81.24美元的峰值,下跌幅度近30%。 在此之前,自2003年以來國內油價跟著國際原油價格一路上漲。從去年3月23日至今年5月24日,國家發改委曾以消化國際油價上漲壓力為由,6次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調價后汽油成品油價格比此前每噸共上漲1450元。此次國際油價近三個月的連續暴跌讓長沙市有車一族對國內油價的看跌期望不斷升高,然而國內油價并未迅速跟進下降,引發了公眾的強烈質疑,抱怨現在國內的油價機制成了“漲價”機制。不少專家和業界人士紛紛撰文針砭油價“跟漲不跟跌”現象。 就在消費者高呼油價應該下跌的同時,煉化企業卻發出了反對下調的聲音。 “我們前9個月一直在虧損,現在好不容易看到盈利的曙光了,為什么要配合調價呢?”中石化煉油事業部某人士直言。 目前,中石化的煉廠從國際采購的原油都是期貨,也就是說,10月份采購的原油,要到12月份才能加工出成品油,現在煉廠使用的是國際油價最高時買進的原油,即使最近兩個月國際油價下降,但是煉油板塊的虧損仍然在繼續。 “我們有穩定市場的責任,這是沒法子的事。現在好不容易國際油價下調了,可能又要下調價格,這對我們很不公平。”中石化一位地方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省境內的長煉廠自去年油價上漲以來,也一直處于虧損煉油狀態。 第四次改革仍待字閨中 激烈的爭議把現行油價機制推到了風口浪尖。 沿用至今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是參照紐約、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市場成品油價格,由于原油加工成成品油通常需要一個月時間,理論上,國內成品油價格要滯后于國際油價至少一個月。這正是國內油價滯后于國際油價的主因,也是最為業內所詬病的一個缺點。 隨著國內輿論要求下調油價的呼聲日益高漲,國家發改委不得不重新考慮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 10月17日,發改委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國內幾大國有石油巨頭、上海石油交易所、地方發改委等相關單位齊聚成都召開內部會議,討論國內油價調整與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問題。 據透露,由于此前相關方案早已上報,且經過了多次討論,因此此次會議只需對方案進行一些微調,同時就近幾個月來各方反饋的意見進行集中討論。而新機制的基本思路是國內成品油價仍參照紐約、新加坡、鹿特丹三地油價的加權平均值,但不再以成品油價為參照,而是以原油價格做參照。同時,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油價很可能也將列入參照范圍。 就在此前幾天,廣東省內最大規模的煉油廠之一廣州石化的負責人向媒體透露,事關成品油價的“原油成本法”已獲國家有關部門原則通過,成品油定價機制將出現重要變數。 雖然新的定價機制還沒有正式文件出臺,但回到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在宣布成品油價上調的同時,就向地方傳達了石油綜合配套改革方案。其中一大內容便是成品油價由原來的與國際成品油價直接接軌,改為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上合理加工成本費和適當利潤確定。 從三方面的情況來看,國內成品油價格將很可能由紐約、新加坡、鹿特丹和上海四地油價引申的加權平均值加上在原油及煉油成本基礎上增加的適當利潤而形成。 按照新機制的基本思路,國內油價對國際油價的反應將更加迅速,將從“滯后定價”過渡到“實時定價”,國內油價的定價頻率將比以前加快。有專家指出,實時定價最好隔日一次。 自從1998年政府出臺《原油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以來,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的第四次改革終于要浮出水面。 但對傳言中的改革內容,業內卻形成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在西方國家的市場中,成品油價格的變化往往比原油滯后一個月,中國成品油價格改與原油價格接軌后,國內油價對國際油價的反應將從滯后定價過渡到實時定價,國內油價調整的頻率將加快。 另一種意見則認為,一方面,由于國際原油價格受到國際炒家影響嚴重,我們快速跟進國際原油價格絕對是弊大于利。另一方面,不同煉油廠的運費、成本不同,適當利潤如何確定,國家為什么要確保企業的“合理”利潤,在價格管制的情況下,怎么可能根據成本來定價。 顧了這方利益又被另一方抱怨 今年年底,中國將放開成品油批發市場,進口成品油將進入傳統的煉油市場,進口成品油價格將完全由市場說了算,這將直接沖擊目前的煉油板塊。 “如果出臺的方案是與國際原油間接掛鉤,那么按照原油對成品油價格,就能夠保證煉化企業的利潤。”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說。 由此煉油企業因價格的暫時“脫軌”而影響到生產積極性的狀況將得到改變。 此前因為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長期倒掛,造成煉化行業虧損經營,據了解,情況最嚴重時,長煉廠煉一噸油虧損近一千元。而之前柴油需求強勁,為了平衡社會利益,國家沒有同步上調柴油價格。煉廠越煉越虧,長沙市柴油市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供應趨緊。 從成品油生產的上游來看,讓煉油企業獨自承擔國際油價上漲壓力的做法是不可持續的,原油進口價格和成品油出廠價格的倒掛嚴重制約煉廠的生產積極性,依靠行政命令來保證供需并不可取。而以國際原油價格的平均值加上適當的利潤后,再加上煉化的成本、運輸成本后出臺成品油基準價,將在源頭上就保證煉化板塊的利潤。 在政府沒有放開成品油市場的價格管制之前,目前的油價改革方案似乎也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卻是顧了這方的利益又被另一方抱怨,這也是這次改革方案遲遲不能出臺的根本原因。 在現行的國內成品油流通體制之下,非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被要求必須從兩大公司買進汽油柴油,并執行兩大公司的價格。 “在油價不接軌,甚至批零倒掛的時候,他們供得越多,賠得就更多。所以石油公司便傾向于滿足內部零售企業的供貨,而削減對我們的供貨。”一家民營加油站相關人員說,“國際油價降了以后,供應量老是不足。”“部分油品不時缺貨,有的油,你拿回來一次,下次去石油公司就說‘沒有了’,所以我們干脆只拿穩定的汽油。供應較穩定的93#和97#汽油也比較好賣,但目前利潤微薄,只能勉強維持生存。” 油價上漲期間,民營加油站一直在掙扎經營,一些撐不下去的民營加油站已關門轉賣。自今年9月20日起,國內多地成品油批發價格進入降價通道,但這并未使民營加油站的境況好轉。 “新機制如果能讓油價下調,我們的日子應該會好一點。但我們最關心也最擔心的,是以后我們的利潤空間到底有多大,能不能保持穩定?”加油站相關人員說,新機制能夠給民營加油站帶來怎樣的前景,他覺得還不是很明朗,不過他們會提前做一些準備。 按照新機制的思路,如果煉廠的利潤能得到保障,將能確保油源的供給,改善民營加油站油源吃緊的現狀。 下游行業的巨大壓力 牽一發而動全身。油價,不僅影響著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影響著有車用車的每一個人,還影響著所有老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年底,因為油價持續上漲而引發的瓶裝液化氣漲價和氣源緊缺,就讓長沙城里的老百姓折騰了一把。 油價波動,勢必令大家對液化氣價的變化產生聯想。 長沙市一大型液化氣公司相關人員說,因為液化氣的影響面很大,市場很敏感,企業不會因為油價的小幅波動而頻繁調整液化氣價格。 直至目前,液化氣仍是按照物價部門規定的計算公式而定價。今年液化氣提價后,價格一般都維持了兩三個月。該人員說,頻繁調價不利于企業管理。企業將根據采購成本,進行一個比較合理的定價,而不會在幾天等短時間內頻繁進行一兩塊錢的價格上下波動。 但經歷過去年液化氣持續上漲的長沙市近50萬液化氣用戶仍心存顧慮。“想到現在一瓶液化氣比原來漲了二三十塊錢,誰都擔心以后繼續漲價。”東風路居民任英蓮說。去年,長沙市幾大液化氣供應商以煉廠出廠價上漲為由,不斷提高瓶裝液化氣價格,但當煉廠出廠價有所回落時,卻并未隨之降價。“這不也是‘跟漲不跟跌’嗎?如果以后油價上下波動,他們還是只跟漲不跟跌呢?誰能保證他們不會這樣?”與任英蓮一樣,不少老百姓擔心油價的變動會引起新一輪的液化氣漲價。 除了長沙市內近50萬液化氣用戶,每天高達156萬人次的公交車乘客流量,讓老百姓把目光瞄準了受油價變動直接影響較大的公共交通上。 記者在長沙市公用事業管理局采訪時,碰到某公交公司的一位高層人士,聽記者提起油價的調整很可能將加快,該人士說:“油是公交行業的最主要成本,而其他鋼條、鐵條等材料也是公交車維修的必需材料。如果石油價格波動,那么這些與油價緊密相連的鋼材價格也會波動,直接影響公交行業的營運成本,從而影響公交行業的利潤。” 可能被波及的物價指數變化 油價變動的波及范圍將遠遠不止于此。除汽油消費受影響外,還有交通運輸業價格、用油工業品價格、糧食價格等等,這些價格變化最終都將直接影響老百姓的消費能力。 11月16日,美國的批發物價指數因受國際油價下跌的影響,下降約10個百分點。 國家發改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也表示了這方面的擔心。他指出,石油的價格變動很可能會帶動整個物價指數的變化。他強調,為避免新的定價機制改革成為油價上調或下跌的信號,從而帶來價格連鎖反應,其定價機制改革應當與價格調控相結合。 “油價變動,總體上有個價格往后推的影響。我國目前主要是對成品油進行管制,所以在建筑、服裝等領域的影響不會很大。它主要直接影響后續相關產業,如交通、民航等。”董秀成說,從政府層面而言,還要考慮對交通、公交、民航以及相關用油工業等有關方面的影響如何平衡的問題。 [背景] 前三次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 1.1998年6月3日,原國家計委出臺《原油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規定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個集團公司之間原油交易結算價格由雙方協商確定,價格由原油基準價和貼水兩部分構成。 2.從2000年6月份起,國內成品油價開始參考國際市場價格變化相應調整,當時參考的只有新加坡市場的油價。 3.從2001年11月份起,中國又一次進行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國內成品油價格改為參照新加坡、鹿特丹、紐約三地市場價格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當國際油價上下波動幅度在5%-8%的范圍內時保持油價不變,超過這一范圍時由國家發改委調整零售中準價。 稿源:紅網 作者:張敏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