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入世助中國開放新局 提升自身競爭力也惠及世界(2)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 09:36 中國新聞網
WTO助推中國“雙順差” 來自商務部的統計表明:2001~2005年,中國進出口貿易、引進外資均保持快速增長。其中,年進出口貿易額分別為5,096.5、6,207.7、8,509.9、11,545.5、14,221.2億美元,連年保持200多億美元到1,000多億美元的順差,2006年年進出口貿易額將超過16,000億美元,順差仍將維持上年的水平;年實際使用外資額分別為468.8、527.4、535.1 、606.3、603.3億美元,資本項下也保持高額順差。 對此梁艷芬表示,除了中國所處的世界經濟周期這個因素外,中國加入WTO后市場機制、政府管理體制發生了巨大變化,市場主體主動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意識進一步增強,也是推動中國進出口貿易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五年來,國際資本流動雖然出現波動,從最高年投資額14,000億美元跌到7,000億美元,但中國引進外資仍保持穩定增長,這與資本的趨利性有關,也與中國加入WTO后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境外投資者信心增強有關。“當然,這一時期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上升,以及美元的貶值,導致進出口貿易額和引進外資額的上升也是一個應當考慮的因素,但扣除這些‘水分’,實際增長仍令人欣喜”,梁艷芬補充說。 談到WTO對中國政府管理體制、市場機制、市場主體的深刻影響,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研究部主任李鋼研究員另有一番感慨:“加入WTO后中國外貿主體多元化的發展,超過了我們的預料。”據李鋼介紹,2001年,他們曾經接受領導的委托,做了一個中國外貿主體多元化發展趨勢的研究項目,當時外貿行業中民營企業(不含外商投資企業)占不到10%,現在國有外貿企業降到了30%,民營企業占70%。“原有的國有外貿企業轉變經營方式和新企業的加入,增加了中國進出口貿易的活力,是五年來推動中國進出口貿易快速增長的關鍵因素。” 五年來,政府對外貿市場的準入,也完成了從審批制到備案制的過渡;從政府到民間,都對加快外貿增長方式給予很大關注。出口產品結構實現了由過去的輕紡產品為主到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為主,由初級產品為主到加工制成品為主的轉變,推動中國迅速完成了工業化的初級階段,進入新型工業化周期。“這些因素,也是中國加入WTO后保持貿易投資雙順差的重要條件”,李鋼說。 WTO對中國外貿行業競爭力的助推作用,紡織行業是個有力的例證。中國加入WTO之前,從政府到民間普遍認為紡織業是可能受到WTO嚴重沖擊的行業,但五年來紡織品雖然讓位于機電產品成為中國的第二大出口產品,但仍然是中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拳頭”產品。來自中國紡織協會的數據表明,今年1~8月,該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銷售額增長23%,利潤增長33%,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中國紡織協會產業部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孫淮濱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加入WTO之后,他們面對嚴峻的國際市場競爭,明確提出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包括紡織品出口的增長方式,一是抓科技進步,二是提高品牌競爭力。五年來,全行業在技術、資金、管理、品牌等方面都有比較大的提升,中國紡織業在經濟一體化的國際背景下順利度過“后配額時代”,保持旺盛的發展勢頭。 [上一頁]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