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唐任伍的學術自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 08:40 新浪財經

  1954年12月,我出生于湖南邵陽縣一個偏僻的農村。說來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在中國大部分鄉村都已經通了公路的今天,我的家鄉至今尚未通汽車。我的父母都是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不會認的“睜眼瞎”,他們在生活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送我讀了小學、初中、高中,上了中師,進了大學,接受了23年的正規教育。1994年6月,我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后,回母校北京師范大學做“教書匠”。1996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7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2001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現為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副會長、北京市政治學與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高等商科教育分會常務理事等,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學科組成員,北京市學位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全國MP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還擔任《改革》雜志副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太平洋學報》、《首都經貿大學學報》等多家學術刊物編委,多所大學兼職教授。其他社會兼職10多項。承擔國家和省部級以上課題10多項,獲得北京市、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各類優秀成果獎10余項。主要研究方向為“全球化與中國”、“全球化與政府效率”等。

  我生性耿直,木訥于言,拙于人際,天賦不高,勤奮為本。一生無多愛好,唯有讀書坦然。自1981年大學本科期間在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主辦的《經濟科學》上發表第一篇學術論文開始,截至目前為止,發表了學術論文近200篇,出版專著12部。為了養家糊口,也出版了一些“垃圾”。我秉著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人生準則,希望能夠在科研領域中,說自己想說之言,做自己想做之事,不人云亦云,不追風趕浪。我的一些見解并不成熟,有些也是一管之見,甚至與學術界一些老前輩的見解相左。但我想學術研究需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學術才有生氣,理論才能發展。我決不想通過趕時髦、追浪頭的方式來為自己出名,也更不想嘩眾取寵,故弄玄虛。雖然我并不是那種“板凳一坐十年冷”的耐得住性子的人,但我確實希望踏踏實實的生活,希望通過扎扎實實的“作學問”來維持我的“飯碗”,賺取我的衣食俸祿,報答我的職業崗位,尋得自我心靈的慰藉,良心的平和。因此,應當說,我的見諸鉛字的研究成果,大都是自己心靈的表白,是研究問題的必然結果。故在自己的成果中,有自己滿意的作品,也有被社會公認的“創新”成果,但缺乏具有“轟動效應”的“精品”;獲過多種獎勵,承擔著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但均未產生過“重大影響”。此兩項遺憾,有可能會伴隨吾之終生矣。

  我是學經濟思想史起家的,以前發表的大量論文和著述都是與經濟思想史有關。應當說,我對經濟思想史的研究是小有建樹的。但以后因為工作的需要,專業反復變動了多次,辛苦異常。但我始終認為,學問是相通的,有堅實的基礎,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我自認為是勤奮之人,自知天分不如人,教養不如人,但我也深知“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的道理,故每時每刻都不敢怠慢,希望以勤補拙。秉著這個目的,我執著地在書海中遨游,除了正常的教學和行政工作及有限的觀棋自娛之外,我常常入夜1點關燈,清晨聞雞起床,以苦為樂,聊以自慰。我能夠在教學和科研上取得一點成就,這完全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的報答,同時也讓我深切地體會到了一個道理:汗水不會白流,心血不會白費,付出了汗水和心血,終將會獲得報償。

  我的科研歷程還告訴了我,要想獲得一點成就,堅持不懈是十分重要的。有一個小故事說: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在開學第一天時對學生們說,“今天我們只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人把胳膊盡量往后甩。”說著,蘇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人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又問。堅持下來的同學只剩下了80%。一年過后,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動作,還有哪些同學堅持了?”這時,整個教室里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后來成為古希臘大哲學家的柏拉圖。這個簡單的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世間最容易的事是堅持,最困難的事也是堅持。萬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堅持起來更難。堅持是成功的秘訣。人沒有什么事做不成,能夠做成事和做成大事的人很多,問題是能夠持之以恒地堅持下來的人很少。做學問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勤奮和不怕坐冷板凳,成功者是帶著勇氣、毅力與堅韌去追求成功的。

  作學問不僅要堅持,更要專心致志。《莊子》里有這樣一個故事:說孔子到楚國去,途徑一片樹林,看見一個彎腰駝背的老人在用竹竿粘蟬,一粘一個準,像在地上拾東西一樣。孔夫子看得目瞪可呆,難道遇到神人?一打聽,老人說:這不奇怪,我練腕力很久了,開始是用一個球,到能把兩顆粘球壘在竿頭,蟬能漏掉的沒有幾個,后來到能壘上5顆粘球時,就跟拾東西一樣,蟬一個也逃不了。你看我,站如樹樁,手如枯枝,雖然天地之大,萬物之繁,我心中只有蟬翼,不轉身,不顧盼,我能粘不住蟬嗎?這就是“專心能致萬物”的道理。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如果不專注于一個既定的目標,今天做生意,明天開公司,后天又考外語準備出國。東一榔頭,西一鋤頭,這山望著那山高,根本無法專注于一個方向,就很難做出成果。古人云:“物固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亦然。”駿馬能歷險,耕田不如牛;鐵車能負重,過河不如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作學問就要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方面,攻己之長就如虎添翼。如果今天這樣一下,明天那樣一下,不但自己精力上跟不上,即使年富力強,也會淺嘗輒止,成就不了大氣候。綜觀古今中外成就大學問的人,那一個不是因為“癡迷”和“傻勁”而做出大學問的呢?那些喜好追星追王、容易移情別戀的“聰明人”是做不成學問的。我此生選擇了作學問,就沒有瞻前顧后、左顧右盼過,只能直至現在,我仍我心,不管前頭是繁花錦繡,還是荊棘遍地,是一馬平川,還是懸崖峭壁,義無反顧。惟有提起父母、家人和朋友,心里只有辛酸和苦澀。

  作學問還要有淡泊名利的心境。物欲橫流的時代,人人奔忙,為錢為名為利。有裊裊香煙飄過,有溫柔浪潮涌來,有燈紅酒綠,有羅裙婀娜,有財富耀眼,有權勢燦爛,誰個不動心,那個不多情。與做學問這種苦差事比較起來,當然前者更加有吸引力。但是,人們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提出人類有非常復雜的需要,將這些需要歸類大致有15大類300多種具體欲望和價值取向。它們分別是好奇,學習的欲望;食物,吃的欲望;榮譽,希望遵照某種行為準則;拒絕,害怕被社會排斥;性,性行為和性幻想的欲望;體育運動;秩序,日常生活中達到所希望程度的組織性;獨立,獨自做出決定的欲望;社會交往的欲望;家庭,與親屬在一起的欲望;社會威望,渴望獲得地位和受到肯定的欲望。很顯然,有形的物質欲望并不會像常人所想的那樣通往幸福。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桑德斯博士通過測試后以科學依據證明,購買豪華住宅、

賽車和名牌服裝不但沒有通往幸福,反而會導致壞情緒。金錢和購物不僅不能幫助人們戰勝沮喪情緒,反而會導致沮喪,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會加重這種病態心理。正如現在很多人認識到的,金錢能買到婚姻,但買不到家;金錢能買到床,但買不到甜美的睡眠;金錢能買到阿諛奉承,但買不到人們由衷的尊敬;金錢能買到
美食
,但買不到食欲;金錢能買到搭檔,但買不到朋友;金錢能買到妻子,但買不到愛情;金錢能買到音樂,但買不到感受。因此,做學問沒有淡泊名利的心境,無論如何是做不好的。蘇東坡贊美西湖詩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如此,西子如此,每個人的人生也應如此,該濃則濃,該淡則淡,濃淡相宜。該濃時,就濃他個轟轟烈烈,全身心地干事業,闖天下,報效祖國,奉獻社會,“亂石穿空,驚濤拍浪,卷起千堆雪”;該淡時,就淡他個心如止水,沉穩恬靜,“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名啊,利啊,權啊,勢啊,都當它身外之物,過眼煙云,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淡泊名利,寧靜致遠,沖破名韁利鎖的羈絆,怡然自得。如果終日沉迷在享受和滿足,迷惘、困惑、躁動和人生的情感欲求之中,為名所困,為利所擾,就根本無法清靜自己的心,無法有自己“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陳寅恪),談何作得成學問。人生貴在真,平平淡淡才是真,沒有這種心境,是做不得,也做不成學問的。

  當然,一個人的一生是短暫的,度過這短暫一生時光的并不僅僅只有學問。學問對于一個人來說僅僅只是一生中的調料,在形形色色的物質消費中它最多是一種精神添加劑,只是讓生活過得更有意思、更豐富多彩而已。因為對每個人來說,物質是有限的,財富不只是金錢,友情、親情和學問都是財富的一部分。最有財富的人,不但物質上豐富,不但滿足了物質上的需要,衣食無憂,而且還富有人情味,有朋友,有家庭,有學問,精神上充實,有寄托,這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富有。財富與幸福連在一起,幸福是最大的財富,最幸福就是最大的財富。正如一個哲學家對人生的注解所言:如果將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猶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后悔”。對于一個人來說,年輕時做學問要和對待人生一樣,一定要“不猶豫”,這樣后半生時就不會感到“后悔”。

  我已入“知天命”之年,青春年華消逝,美好歲月、浪漫情懷不再,留下的更多是恐懼、害怕和不安。然而,歲月如歌,我將把自己看作一杯“烏龍茶” ,經歷了歲月磨煉,開始磨煉歲月,事過千萬,現在需要細細品嘗人生,回味過去,回味讀書,以就再造心境,采擷思想的精華。細細回味,暢然有了不受名韁利鎖束縛的自由。明代于謙說過,“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回味出讀書的悠然、超然、淡然的好心致,才能品出書魂、書香、書韻。有人提出,讀書最好是進入邊緣狀態,既能深入其中,鉆之彌新;又能找回自己,冷眼旁觀。實現這一目標,回味乃是良方。回味像吃豆腐干,咀過來嚼過去,臨了吞下細細的香末,余味無窮在口中。回味是一種雜糅、磨合和交流的手段,在各種風格與精神資源之間反復咀嚼,思維更飽滿,精神世界益發豐富。雜食有益于健康,雜讀有益于人生,世上的書五味雜陳,回味中尋覓種種別樣的滋味,摻和著品之嘗之,人世間的風雨煙塵全在其中。回味妙不可言,精妙處忍不住擊節叫好,傷感處止不住淚眼婆娑,激憤處耐不住拍案而起,諧趣處憋不住啞然失笑。回味是一種境界,學會回味讀書,也就學會了回味人生,完成了生活的積累、勢能的積蓄、思想的積淀,如此,則可參悟天地,洞察世道。

  學問和人生是有很密切的聯系的。在我看來,人生是短暫的、暫時的,與悠長的歷史長河相比,人的一生實在算不上什么,但一個人的學問和聲名卻是長期的、永遠的。古往今來,諸如亞里士多德、柏拉圖、歌德、莎士比亞、托爾斯泰、李白、杜甫、白居易、羅貫中、施耐庵、曹雪芹等名流大家,無一不是“肉身無百年,文章千秋在”。父精母血,天地造化,赤條條來,空蕩蕩去,輕松自如,干干凈凈,最是快活。盡管人世間有很多能夠呼風喚雨的風云人物,他們翻天覆地,風風火火,輝煌得很,耀眼得很,但與永續的歷史,長存的光陰相比,實在是太渺小了。鑒古度今,量人思己,沒有什么功名和利祿放不下的。我并非高尚君子,并非與世無爭,并非不喜功名,并非不愛錢財。然此生已經過去大半,美好季節不會再來。今日有緣,看似有點小成績,但來日無多,競爭力日弱,挑戰大于機遇,還須無疾病之虞,無災禍之憂。因此,平凡工作,安穩生活,有個好心情,有個好身體,安安心心地讀點書,寫點書,作點所謂的“學問”,這就是我后輩子最大的心愿。切不要以為我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實際上,我是一個非常有進取心的人。從非常偏遠的一個山溝溝里考到北京上大學,又在首都安家落戶,娶妻生子,成家立業,成為首都北京居民;由一個父母是地地道道的文盲、沒有任何聰明因子、沒有任何關系背景的“土得掉渣的土老冒”,成長為一個經濟學博士,一所重點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沒有進取心是說不過去的。只是人海熙熙,世事攘攘,蒼茫之中,看得透了許多。再加上如今年齡慢慢大了,精力差了,記憶力弱了,競爭力確實不如人了。這一點“不服不行”。鑒于此,我講“政治”一點,只希望“國泰民安,心寬體健”。

  我個人的日子是艱辛和乏味的,周圍的人可能并不十分了解我的寂寞和枯燥。應當說,我把我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獻給了我的“工作”和“學習”。朋友們看到的是我在外面的工作景象,似乎我是一個喜歡喧囂生活的“入世者”。確實,我在工作上是一個“急性子”,干什么事總想一下子把它干好干利索,干出成就干出實效。因此,我講究工作效率,講究節奏快,雷厲風行,不愿意拖拖拉拉,疲疲踏踏。但在內心深處,我卻是個孤寂者。我生性固陋,反應遲鈍,忠厚而無用,實在而寡合。好說者謂之為“坐得住冷板凳”,直言者斥之為“不合時宜”。一生喜歡寂寞,眷戀籬下談天,閑話桑榆,喜歡邀二三志同道合者,觀棋自娛,談天說地,閑侃風雨,戲言山水。我出身農家,信奉返璞歸真,崇敬“出世修行”,貪戀草木蟲魚,麗雅的螳螂,靜逸的螵蛸,蟋蟀的鳴啼,青蛙的鼓音,恬靜的鄉村生活,古老的風俗民情,醉人的草鮮花香,使我愛戀,使我忘情。也許有那么一天,我會忘掉喧囂都市的煩嘈、利祿,沉居到某個荒郊僻野的草棚木屋之中,去體會“世外桃源”的幽香,享受大自然的靜逸,尋找人生的真性情,渡過佝僂煩擾的后半生。

  學問人生,雖未遍體鱗傷,但也元氣大損。常在校園的曲徑小道上相遇昔日崇拜的學問師長,見他們拐杖踟躕,言語囁嚅,全不見過去的意氣風發,揮斥方遒,不禁蒼涼頓上心頭。此情此景,常常又抵消了我在教學科研道路上的遺憾和惆悵。低頭是稻穗,昂頭是稗子;低頭怡然自得,昂頭傷痕累累;進一步獨木小橋,退一步海闊天空。每每想起做學問的苦澀和辛酸,也總想“回頭是岸”,脫出“苦海”,但等退休時,悠然見南山。但轉眼之間,內心空空,若有所失,放不下學生,放不下學問,教書授徒之余,仍想“揚鞭奮蹄”,希望每年有新的、較高品位的成果問世。“山野出身”能有今日,感恩戴德之心不可無,感謝所有的師長、朋友、同事,還有那些熟悉和不熟悉的人!感謝世界!感謝一切!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