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劉以賓:經濟適用房并不適合政府把玩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 08:56 中國經濟時報
■劉以賓 《經濟參考報》報道:20日上午,中國房地產業權威高層會議——北京論壇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上,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的一番話很值得品味:住宅是一種商品,與其他的商品一樣在市場經濟中有一只無形的手在調控它的價格。但是,區別于其他商品的是住宅有雙重功能,即既有商品屬性又有公共產品屬性。然而自從中國有了房地產市場以來,住宅的社會功能都被其強大的經濟功能所掩蓋,或者是沒有被放在應有的位置上去。在房改以后的房地產發展中,商品房、貨幣化用以拉動經濟是非常主動積極的,但是從民生方面來考慮住房問題是被動不積極的,其結果是廉租房存在不同程度的政策缺位、資金缺位、機構缺位問題。缺位就應當及時補位,住房的兩重性一腿長,一腿短,正在對我國的和諧社會形成沖擊和影響。 根據聶梅生的觀點,所有的住宅都具有商品屬性和公共產品屬性。假如說商品房具有一定的公共產品屬性,那么,經濟適用房主要表現的就應該是公共產品屬性。不過事實遠不是這樣,據說北京有的經濟適用房相當豪華,某人五年前買的一套房近期出手竟賺20多萬;還聽說,開著高級轎車住經濟適用房的大有人在,而眼巴巴等著購買經濟適用房的家庭卻幾年等不來結果……這樣一來,經濟適用房還有“公共產品”屬性嗎? 打一開始,“經濟適用房”就是一個屬性、定位表面上清楚而實際上糊涂、不倫不類的概念。正是因為這種糊涂和不倫不類,導致了以往實踐中政府的目標模糊、政策失靈和處境尷尬。假如定位于“商品”,就應讓市場看不見的手去指揮它的運行;假如定位于純為解決低收入人群“居者有其屋”問題的東西,就應該主要由政府“看得見的手”予以操控。而地方政府操控經濟適用房普遍的狀態是:處在想“把玩”和不想“把玩”之間,即使真心想“把玩”,根本也“玩”不轉。 僅僅從字面上看,“經濟適用房”就是一個模糊概念。它主要強調的是“經濟”和“適用”,問題是什么叫“經濟”?經濟學家強調的也許是成本最小、收益最大,企業家看重的也許是規模最佳,而老百姓認為的可能是便宜“劃算”。至于“適用”,則更加說不清,例如無論是有錢人買豪華別墅還是沒錢人買兩居室,無論是大款開奔馳、寶馬還是下崗工人騎自行車或坐公交,都會認為是“適用”的,它既無法定性,更無法定量。也就是說,“經濟適用房”概念本身無法確認它是商品還是非商品,無法分清它是出于商家的趨利性鼓噪還是出于政府的公益性動機。 “北京市住房建設規劃”2006年-2010年一經公示,經濟適用房的政府回購成為關注的焦點。“回購”是一個決心把它“玩”轉的新姿態,但正因為經濟適用房具有的某些先天缺陷,政府“把玩”起來將會相當吃力和棘手。 以往售出的經濟適用房,有人說它是“準商品”,實際上無論在建造者、出售者還是購買者眼里,它都是地地道道的商品。是商品就難免遵循市場規律,是商品就無法限制購買者保值、增值抑或通過出租、轉借而營利的動機。從另一角度看,只要是在合法基礎上達成的商品交易,即使這種交易不那么公平或當時交易規則不盡完善,契約的嚴肅性也必須維護,私人財產也必須受到應有保護。一個很現實的棘手問題在于:政府“回購”已出售的經濟適用房,是把它當成商品還是別的什么東西?假如當成商品,就應尊重擁有人自愿交易的權利,就應依托市場協商交易價格。如果政府以現實市場價把這些房子“買”回來,它又有什么所謂“內循環”的意義? 今后新建造的、將在政府操控下“內循環”的經濟適用房,按說應遠離商品屬性,但只要它作為被買賣的對象,其“商品”性就不可回避:其一,即使政府給予土地使用的最大優惠以及稅費全免,即使政府財政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但建材仍需從市場購買,承建商的利潤仍需考慮同業水平,于是其銷售定價不可避免地需要進行“市場化參照”。其二,即使政府完全有能力確認購買人資格,即使購買人得不到完全產權,那么一經購買,同樣應被視為私產,權益同樣應被保護。其三,個人及家庭財務狀況不可能一成不變,假如由于各種原因,經濟適用房擁有者一躍而脫離低收入群體,從公平角度看,也就沒理由繼續享受這項福利,問題是賣出去的東西能否收回,政府將以怎樣的價格收回?其四,只要經濟適用房以“買”與“賣”的方式進行“內循環”,就會成為實際上的“內部市場”,政府與這個“市場”將建立怎樣的關系?政府將以怎樣的原則、思路制定這個市場的游戲規則? 關于經濟適用房,過去政府雖然基于公益目的而有所投入,但公益性產出實在太低。既然它已蛻變成了一個非驢非馬的“怪種”,既然把它變成“純種”已幾乎不可能,既然政府無法“玩”得轉它,還是把它放歸市場為好。在解決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方面,政府則應該有自己的方式。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廣州番禺祈福新村房地產有限公司總經理彭磷基曾遞交《加大廉租房建設力度,用廉租房取代經濟適用房》的提案,很值得引起政府的重視。這是因為:唯有以“租”的方式解決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方能從根本上消除其“商品”屬性和私產特性,并杜絕腐敗和享有這一福利的不公平現象。其一,廉租房成本更低,“流動性”更強,且更適合由政府直接進行管理;其二,由于廉租房已完全不具備保值增值的市場功能,其房型、面積無法達到有錢人的居住要求,可解決政府審查資格的難題甚至根本用不著審查,并基本消除該領域的權力尋租現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