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貴州省副省長包克辛:求真務實 知行合一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 16:44 新浪財經
求真務實 知行合一 ——訪1981屆校友、貴州省副省長包克辛 2004年10月26日下午,全國高校校報學術年會在貴陽召開期間,校報記者王銀江、劉增榮專程采訪了我校 1981屆貿易經濟專業畢業生、現任貴州省副省長包克辛。包克辛副省長在省政府大樓內的一間非常簡樸的辦公室里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到貴陽兩天來一直都是陰天, 而當天下午卻是一個難得的陽光天氣,使人感到溫暖舒適。 14:30我們準時來到了包克辛副省長的辦公室,秘書要求記者將采訪時間控制在60分鐘以內,記者向他做出了保證。這時包克辛副省長從里間走了出來并伸出大手和記者握手,記者一下子感受到了這位老校友、老前輩的熱情和隨和。他為記者倒茶之后,便坐在對面沙發上微笑著等待記者的提問。等到我們之間的問答開始之后,記者迅速地感覺到包副省長是一位人生閱歷豐富、思維縝密、冷靜理智而又十分謙遜的學者型的領導。而到了采訪的最后部分,當談到貴州的人文、歷史和旅游資源時,包副省長變得十分健談。說起貴州的方方面面, 他引經據典、如數家珍、滔滔不絕……記者感覺到坐在對面的儼然就是一位“老貴州”。 大學生涯是他一生的基石 包克辛是北京35中學的67屆初中畢業生,日漸高漲的“文革”浪潮打斷了年輕的包克辛的學習生涯,16歲時他與另外20多名北京知青一起來到山西省陽高縣周官屯村的“廣闊天地”安家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稚氣未脫的包克辛開始了近10年在黃土地上的摸爬滾打,這一段艱苦而又難忘的歲月為他一生的工作、生活道路打下了濃重的底色和堅實的基礎。 包克辛那一段在知青點“戰天斗地”的如火如荼的歲月整整過了九年,到了1977年金秋,傳來了恢復高考的好消息,當時正是秋風掃落葉、冬天逼近的時候,知青點里的北京知青都已陸續返京,只剩下包克辛一人“留守”。25歲的包克辛正在走向成熟,他感覺到這是一次不容錯過的機會,埋藏在他心底十年的對知識渴求的欲望比任何時候都強烈,于是他塌下心來專心地復習了兩個月參加了高考,1978年3月進入山西財經學院貿易經濟專業學習,第二年轉入我校前身北京經濟學院貿易經濟專業,回到了闊別十年的故鄉北京。 從廣闊的黃土地回到京城,走進大學校園,重新獲得失去多年的學習機會的包克辛和他的同學們年齡都不小了,更感到學習機會的難能可貴,所以,他們對待學習不僅是完全自覺的,而且都是爭分奪秒、如饑似渴的。同時,他們也十分關注社會問題和理論動態。當年的包克辛同學業余愛好并不多,他除了看看當時十分風行的傷痕小說之外,就是與同學們探討經濟問題和哲學問題,這批從“社會大學”進入全日制大學的特殊大學生討論問題時往往都是從實踐和現實的角度切入,然后結合他們所學的經濟和哲學理論,最終在經過辯論之后產生新思想、新理論的火花。 1978年時的母校雖然學習和生活的條件都比較艱苦, 但是對包克辛來說,這算不了什么,他認為學校在各方面的條件比起山西農村強多了,所以,包克辛在大學短短四年的時間中始終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包克辛副省長認為,四年的大學學習生涯對他的一生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他后半生工作、生活的基石,而他最看重的基礎的基礎則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和《資本論》、政治經濟學等課程。大學期間他不僅認真地學好所有功課,而且還通讀了一些哲學原著和《資本論》原著。他認為大學里的一些微觀的專業課都是變化的、與時俱進的,而只有哲學和《資本論》才是世界觀、方法論和揭示經濟規律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是指導我們工作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力的思想武器和工具,是可以終生受用的。 包克辛認為在大學階段不僅要認真學好每一門功課、夯實基礎,而且還不能死讀書、死背書,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他在大學期間所有功課的成績都是優,只有一門《商業經濟學》專業課他考了個“良”,其原因是他沒有按書上的五條答案去答,而是按他自己的理解和觀點作答,他認為其中有兩條典型的計劃經濟模式的答案已經過時了,在考試中包克辛堅持了自己的觀點,雖然沒有得“優”,但是他不后悔。 知行合一是他的工作本色 包克辛副省長在談到大學生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適應社會、尋找工作的關鍵時期應注意的問題時深有感觸地說: “青年學生走出校門、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這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漸進的過程……這就像古人練功習武一樣,要重視打基礎,要從一招一式的基本套路開始學習,但是熟悉武功套路即學好基本理論之后,要形成自己的東西,要發展要創新,劍術的最高境界是無劍,無固定的套路,即理論要適應社會實踐,要與時俱進地解決實踐問題,而切不可把書本理論機械地搬到實踐工作中去……"” 1982年初包克辛從母校畢業后被分配到國家計委工作,當時國家計委面臨10年的人才斷檔,所以老同志把他們那批大學畢業生視為寶貝,處長們都手把手地教新來的大學生們做好工作、寫好調研報告。躊躇滿志的包克辛有一次寫了一篇工作報告,在結尾處他禁不住加了一大段理論闡述,并有些得意地指出這是根據價值規律得出的結論,云云。結果處長看完他的報告之后卻說:“你寫的也許沒有錯,但是你現在不是在大學里做論文,而是在政府機關做實際工作,你應當把理論融進實踐中去,要能分析問題并能解決實踐中的問題,而不能搞成理論與實踐兩張皮……”處長的這一番話使包克辛頓悟:干實際工作要踏實高效有針對性,不能有任何的花架子。此后,包克辛漸漸地形成了自己腳踏實地、全身心投入、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風。 當記者要求包克辛副省長簡要地介紹一下其工作經歷時,包副省長非常平和地說:“我的工作經歷十分簡單,我1982年初大學畢業以后一直在國家計委干了21年,一直到2002年因工作需要來到貴州省工作,其間l992至1993年我到廣州市掛職工作任市計委副主任。” 在包副省長輕描淡寫的“簡單歷程”中,包含著他一步一個腳印的踏踏實實的工作經歷和平凡而又非同尋常的工作業績。包克辛從1982年初進入國家計委財貿局外匯處,從辦事員到副處長、處長,1993年任外經貿司副司長、司長,到 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后內外貿合并為經貿流通司后,包克辛擔任了司長,2001年任發改委投資司司長,2002年他遠赴貴州擔任了副省長。 包克辛雖然一直在政府部門干實際工作,但是他的骨子里仍是一個學者和思想者,在他畢業之后的最初幾年里,他不僅不時地有一些思想、理論的火花迸發出來,接連在專業理論刊物上發表理論文章,在學術圈內小有名氣;而且包克辛在擔任國家計委外匯處處長期間,還兼職為母校碩士研究生講授相關專業課,他講課信息量大、實踐資料豐富、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非常出色,對在校研究生很有啟發,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和極高的評價。 包克辛雖然具有理論家的思維和眼光,他自己也認為自己更適合做教學科研工作,但是工作環境和國家的使命把沒有官癮的包克辛推上了當官的舞臺,而包克辛不止一次說到他們這茬人有了“文革”和“上山下鄉”的特殊經歷,所以有特別強的使命感和責任心。當記者問到他的工作作風和特色時,包克辛副省長說:“我只認認真真地干好每一件事,從來不去想以后我能得到什么,能升多大的官。我還是堅信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一份工作,一項事業只要你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干下去,就一定會取得成效。我這個人干工作只要時間、精力、 條件允許,我就一定要把它做到最完美……”包副省長確實是一個干一行愛一行,干工作十分投入的人,也正是因為他的踏實、認真、勤奮,使他一步一個腳印地不斷進步,不斷豐富著他的人生閱歷。 全身心投入是他的工作態度 在國家計委工作整整20年之后,包克辛肩負著國家重任前往大西南擔任貴州省副省長。包副省長在貴州省政府分管的工作仍然主要是關于發展改革方面的,這是一副并不輕松的擔子,不過具有長期部委工作經驗的包克辛正需要到地方去接受一番新的考驗和鍛煉。包克辛到貴州工作之后常常會想起國家發改委的另一位有著豐富的地方和中央工作經驗的老領導在為他送行時說過的一番話,他對包克辛說:“在地方工作必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只要是你看準了的事情,你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敢于迎難而上,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腳踏實地地實干,這是包克辛副省長一貫的工作作風, 由于他分管發展改革方面的工作,包副省長到貴州兩三年來已經跑遍了貴州的山山水水,有許多地方,就是貴州本地人、貴州一般的干部也是一輩子都跑不到的地方,包克辛副省長卻都跑遍了,這些地方既有偏僻的礦山、電站,也有尚待開發或正在開發的別有洞天的大大小小的旅游景點。說到此處,包副省長情不自禁地為我們介紹起了貴州的旅游資源和風景區, 他說:“貴州雖然也有黃果樹瀑布那樣的大景觀,但是,她還有許多尚不為人知的與云南風光不同的更為小巧精致的天然盆景式的秀麗風光……”說起貴州的人文、歷史、山山水水、當地少數民族的情況,包副省長飽含激情、如數家珍、滔滔不絕…… 緊接著包副省長又像一個老貴州那樣說到了與貴州有關的兩個十分著名的成語:“夜郎自大”和“黔驢技窮”。他說, 夜郎國的確在貴州,但“夜郎”并未“自大”,而“黔驢技窮”也跟貴州關系不大,因為當時的“黔”并沒有“驢”,他在竭力地為貴州的某些歷史問題“平反”,可見,包副省長對貴州的深厚感情。特別有趣的是,第二天當記者與校報學術年會其他會員一同前往黃果樹瀑布觀光的途中,在旅游車上從導游的口中又聽到了與包副省長同樣的就這兩個成語為貴州人“鳴冤叫屈”和“平反”的言論…… 包克辛副省長認為中央實行的部委干部到各級地方政府掛職鍛煉以及地方之間干部交流的制度和政策是完全正確的、十分有益的。他認為中央與地方的干部有各自不同的出發點和看問題的視角,這是必然的、正常的,但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最終要服從于全國和整體的大局,他從中央部委到地方工作已四年多了,對地方工作的艱苦性、基礎性、 差異性和重要性有了更加切身的體會和認識。 包克辛副省長最后自我總結說:“其實我這二、三十年來一直做著同樣一件事,那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確, 上大學之前的包克辛有過十年的“實干”經歷,他對基層農村的狀況十分了解;而四年的大學學習生涯使包克辛掌握了經濟學的科學的理論體系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深刻、銳利的辯證法思想武器,使他成為了一位兼具實干精神、吃苦精神和理論家、學者氣質的高級干部,因此,包克辛副省長在工作中總是能從全局出發,處理各種問題也總是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當記者結束采訪,告別包克辛副省長時,時間已經過了100分鐘,這時已在外間辦公室等候多時的幾位同志走進了包副省長的辦公室,他們的又一場談話又開始了…… 撰稿:劉增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