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工業立市戰略中的瑤海振興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 09:54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段樹軍孟歌 “現在經濟開發區的合肥海爾,前身是我們的無線電二廠;佳通輪胎前身是合肥輪胎廠;日立前身是礦機廠;聯合利華前身是化工廠。這幾個比較好的企業,過去都是在瑤海的土地上。”中共合肥市瑤海區委書記許建在接受采訪時介紹,瑤海區是合肥的老工業基地,計劃經濟年代瑤海的GDP曾經占合肥GDP的一半以上,為合肥作出過重要貢獻。 “但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代,我們承擔了改革的陣痛。”許建說,瑤海區像東北老工業區一樣,出現了一部分企業外移以后丟下的沉重負擔。經營走出去,留下的是破爛的廠房和老弱的職工;出現了基礎設施薄弱,包括道路、綠化等比較滯后;老企業的負擔沉重,下崗再就業問題嚴峻。與之相伴的是財政比較薄弱。因為一部分國有企業重組嫁接以后到別的地方去了,新的企業還沒有產生集聚效應,稅收相對比較薄弱。許建認為,這些問題是瑤海存在的比較大的問題,是瑤海的困難、不足。 用發展破解難題 “但瑤海作為我市的老工業區,具有‘工業興邦’的人文傳統和工業經濟生產要素。”許建介紹,經過“十五”期間的發展,瑤海的工業經濟發展呈現出了可喜的局面。 區域工業經濟總量得到極大擴張。“十五”初期,全區工業規模偏小,2001年,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9960萬元,工業增加值完成2800萬元。2002年區劃調整后至2005年底,區域內規模以上企業由原來的40戶增加到81戶,經濟總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扶優扶強原有的鋼鐵、化工、機電、建材、造紙、紡織服裝等產業的支柱作用和競爭優勢,到2005年底,完成工業總產值76億元,年平均增長幅度達16%;工業增加值完成20億元,年平均增長幅度達12.3%。 國有和集體資本不斷從一般競爭領域退出。2003年初起,瑤海區集中力量開展國企“雙退”工作,到2005年,30戶國有(集體)工業企業在全市率先完成“雙退”任務,工業經濟的所有制結構得以有效調整。 民營工業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十五”期間,瑤海按照“政治上平等、政策上扶持、法律上保障、方向上引導、發展上放開”的原則,加大支持服務力度,確保其享受“國民待遇”,使民營工業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至2005年底,區域內民營工業經濟已成為區域經濟實現新跨越、增加稅源、擴大就業的有效途徑和增長點。 工業園區建設步伐不斷加快,規模經濟基本形成。繼工業企業“退二進三”、“退市進郊”后,進而實行“退二進區(工業園區)”。2002年6月首建瑤海工業園,是區域工業加速實現基地化、集群化的標志。至2005年底,區內基本建成以瑤海工業園、紅旗產業園、大興產業園、磨店工業園為主體,各鄉鎮、街道設置的小型工業園為補充的園區格局,原先“遍地開花”、過度分散的鄉鎮、街區工業,已逐漸向集群化、基地化轉移,以工藝和行業特色為著眼點的產業集群初見雛形,規模經濟基本形成。 打造工業瑤海 “在當前合肥跨越式發展的情況下,如果說瑤海最大的問題是什么,我覺得還是發展不快。” 許建說,在瑤海這樣基數比較小、困難比較多的情況下,更應該跨越式發展。剛剛召開的黨代會上,瑤海確定的奮斗目標之一就是要打造一個工業的瑤海。努力把瑤海建成合肥市重要的現代制造加工區,使瑤海現有的GDP能夠占到合肥GDP的十分之一。我們現有份額大概占到7%。我們今年的投資要達到82億,增長幅度是80%以上。今年我們的招商引資要達到43億,增長55%,這樣的速度大大高于全市的平均值。“縮小差距,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許建介紹,今后幾年,瑤海將充分發揮區域優勢,挖掘潛力,擴大規模,延伸產業鏈,實施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和產業集群工程。 發展壯大五大支柱產業。加大投資集聚,擴大現代產業,扶優扶強,強化冶金、機電、化工、建材、造紙、紡織服裝等產業的支柱作用和競爭優勢,到2010年,發揮支柱產業在經濟中的支撐作用,確保其主導產品的規模和技術居全省同行業領先水平,實現支柱產業總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85%以上。 加快建設四大生產基地。建立以新合鋼、合化為核心的鋼鐵化工生產基地,以合肥服裝紡織工業園為主體的服裝加工基地,以勝華集團為龍頭的機電產品加工基地,以紅旗產業園和雙圩工業園為核心的建材、家具、紙業生產基地。 培育扶持大企業大集團。以資本為紐帶,通過招商引資、自主培育、企業改制、資產重組等多途徑,扶持發展一批大企業大集團,并以此延伸產業鏈,聚集一大批為大企業配套的中小企業。到2010年形成規模以上企業達110戶,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大企業(集團)6戶以上,20億元的2戶,50億元的1-2戶。 技工的搖籃 “合肥要工業立市,那工業立市就要儲存培養更多的技工,我們瑤海就是技工的搖籃。”許建介紹,作為合肥傳統的老工業基地,瑤海的勞動力資源尤其各類產業技術工人、專業人員及熟練工人富足。我們還要建設合肥的職教城,把合肥市所有的大中專技工學校集聚到這塊土地上來,形成一個10平方公里,20所學校,20萬人口的一個新型的職教城。“職教城包括很多宏偉的規劃,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包括省教育廳都非常支持。”到目前,已經有合肥市職業教育學校、安徽技術學院、安徽水利學校、農機學校等院校進入職教城,安徽職業學校也將要進入。 “集聚技工,將來也是一個投資熱點。”許建說,在某種程度上說,今后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瑤海掌握了熟練的勞動技工,就能為瑤海“工業立區”奠定人才支持,人才儲備。 許建認為,經過‘十五’期間的調整、引導、發展,當前,瑤海區國企改制退位任務已全部完成,投資發展的體制性問題已經得到解決;瑤海區是老工業區,工業生產中起主導作用的技術和勞動力要素占先;作為合肥市主要公路、鐵路、水路交通樞紐和物流基地,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相對較低的綜合成本,使瑤海區發展工業的比較優勢日益明顯。“在合肥工業立市的大戰略下,作為老工業基地的瑤海,目標是建設起以現代技術為主導,布局合理、結構優化、效益顯著區域特色鮮明又具有廣泛的國際化合作的大工業體系的‘工業瑤海’。” ■城市名片 瑤海區位于合肥市東部,轄10個街道、2個鄉鎮、1個工業園區,城區面積142.9平方公里,人口38.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3.06萬人。 瑤海的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是合肥市的交通樞紐區、傳統工業區、新興市場區、現代物流區和旅游休閑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