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查詢:

油價長期倒掛 成品油價格困境呼喚定價機制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30日 14:1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30日電據中國金融時報報道,面對煉油企業虧損越來越嚴重的狀況,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朱宏任直言,中國石油煉化行業虧損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長期倒掛。因此,改革成品油定價機制就成了擺在中國政府面前的難題。

  所謂油價倒掛,就是指由于國際原油價格的攀升,煉油企業原油采購價格不斷上升,而成品油的價格卻并沒有隨之提高,造成成品油價格低于企業的煉油成本,造成企業“越煉越虧”的狀況。

  目前,中國成品油的價格沒有完全放開。據了解,中國石油業的原油和成品油定價機制都由發改委制定。原油及成品油價格的確定取決于國家發改委根據國際石油市場價格與國內實際情況制定的基準價。具體地說,國產原油基準價格是由國家發改委根據上月國際市場相近品質原油的離岸價格加上關稅確定的,貼水或升水由購銷雙方根據原油運雜費負擔和國外油種的質量差價及市場供求等情況協商確定,這樣使得國內原油定價滯后于國際市場價格一個月。

  這樣的定價機制,使國內

原油價格基本與國際市場接軌,也使得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上漲中充分受益,業績取得了“爆炸式”的增長。同時,這種定價機制也使得石油煉化企業特別是煉油企業,在國內成品油價格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其利潤空間被擠占進而被壓成了負數。雖然最近發改委再次上調了國內成品油價格,但與
國際油價
仍存在不小差距,石化等下游產業盈利減少或虧損的局面難以扭轉。

  在消費者和煉油廠的埋怨聲中,由發改委確定的定價機制成為了一個尷尬的角色。

  如果認真觀察中國現行能源價格機制,不難發現,國家加強對電力、油品等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質實行政府定價無可厚非。有人指出,近兩年來,在煤炭、原油等一次能源大幅上漲的前提下,與百姓相關的電價和成品油價一直沒有做相應幅度的上調,這實際上體現了新一屆政府穩定社會、體恤民意的大局意識和民本思想。

  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問題的另一面,去年,國際油價漲幅巨大與國內成品油價格倒掛矛盾加劇,導致南方一些省市鬧起了“油荒”。這些現象暴露了中國油品等壟斷行業產品的定價機制和管理體制中存在許多問題。如何完善石油的定價機制,保障國內的石油供應,已經成為國家有關部門不得不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有關專家指出,對油品等壟斷行業產品價格體制的改革應盡快研究,穩步推進。比如,對自然壟斷行業中的非自然壟斷業務,應在價格形成中引入競爭機制,形成市場定價。市場價格的形成可以促進公共產品的生產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優化資源的配置。對自然壟斷業務應繼續實行政府定價或實行政府管制價格,但必須建立規范的價格形成規則、制度,做到價格公平、成本合理負擔以及消費合理。同時,建立和完善價格聽證制度,公開信息,讓公共產品生產企業的成本、利潤、報酬接受社會的監督。

  毋庸置疑,國內石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是中國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滿足國內經濟發展需要的必然選擇。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

中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國內石油價格不僅要反映國內資源狀況,而且還要反映國際市場供求關系變化,這就在客觀上要求國內石油價格要與國際市場接軌。

  更重要的是,建立節約型社會要求中國國內石油價格必須與國際市場接軌。一方面中國石油資源短缺,人均占有的探明可采儲量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7%。另一方面,中國資源消耗過多。2004年,中國GDP產出消耗的能源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6倍,是美國的4倍多,是日、英、德、法等國的近8倍。價格不合理是資源消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國內油價與國際市場接軌,有利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資源節約和有效利用,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程瑞華)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