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4月開始,歷時半年的全國清理整頓非法認證專項活動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目前已接近尾聲。
節能認證、環保認證、綠色產品認證、防偽認證、質量環保認證、國際質量體系認證,這些名詞對很多消費者來說并不陌生。到市場上走走就會發現,無論是電子電器還是家居建材,甚至是服裝服飾,認證的字樣隨處可見。就連人們再熟悉不過的企業廣告,如今也
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這些廣告除了產品宣傳的主要內容外,還大多標上了企業通過質量認證的字樣。
作為產品走向市場的“通行證”,各類認證標志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由此也衍生出認證產業的巨大商機。一些未獲認證的中小企業為了自身產品銷路,夸大宣傳,濫用認證誤導消費。記者發現,有的木地板企業在宣傳冊上赫然印有“中國實木地板行業第一家通過英國WCS公司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等字樣。據了解,所謂英國WCS公司純屬子虛烏有。
北京某技術研究所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認證的目的就是為了對企業的生產進行規范。而現實中,形形色色的認證證書究竟有多少含金量令人深思。由于企業一旦獲得ISO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就等于拿到了通往國際市場的“通行證”。為此,除了國際認證頻繁被李鬼盯上,花錢買證也導致了認證市場的真假難辨。受利益的驅動,企業一給錢,有的咨詢機構就幫助企業做假文件,有的咨詢、認證一條龍,有的認證機構甚至公然出賣證書,幾千元就可以買個“ISO”,各種低標準認證、假認證應運而生,一些未經正式注冊的認證機構甚至自稱能發“多國證書”。同時,為了達到認證機構的要求,一些企業或研究機構在大學里找一些學生虛擬數據,應付審核。
除了上述情況外,據了解,當前社會上一些非認證機構進行的表面上看似“認證”的活動,實際上是一些中介機構,特別是一些與政府部門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一些“國字頭”行業組織及協會,將其對外開展的評價、評定、評比、論證等活動,冠以“認證”的字樣。有的雖然具備了相應的技術條件,卻未經批準,擅自從事相關認證事宜。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牙防組認證事件就是一例。該機構并不具有認證資格,15年來卻為諸多口腔保潔產品加上了“認證標志”,一度成為媒體炮轟的焦點,也使許多通過了該機構“認證”的口腔保潔產品蒙受不白之冤。
中國政法大學的張樹義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眾多的產品中,由于信息不對稱,普通消費者不可能花太大的成本搜尋商品的信息,而認證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直接幫助消費者減少成本,提供更多的客觀信息。但由于我國目前的認證機制還不夠完善,很多認證機構的認證行為不規范,而一些生產廠家為迎合消費者認可認證產品的心理,為了得到“認證”不擇手段,結果導致市場上的違規認證泛濫。
認證行業的“無證經營”、虛假認證、違規認證擾亂了認證市場正常的秩序,不僅使企業的品牌形象、認證行業的整體信譽受損,也對整個社會的誠信造成極大危害。為此,自今年4月開始,國家認監委開展了清理整頓非法認證專項活動。專項活動結束之后,根據調查結果和群眾舉報,對非法認證活動做出處理。
依據《認證認可條例》的規定,我國對認證機構的設立實行行政許可制度。設立認證機構,應當經國家認監委批準,并依法取得符合要求的法人資格后,方可從事批準范圍內的認證活動。目前,國家認監委已經批準的認證機構有179家,并在國家認監委官方網站上進行了公告。
國家認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對目前一些社會組織開展的屬于《認證認可條例》調整范圍,符合該條例規定的認證基本特征的評價活動,國家認監委將依法進行甄別清理,逐步規范,切實提高認證的有效性、權威性。 作者:王惜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