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場不等于大繁榮(記者點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9月20日 00:49 人民網-市場報 | |||||||||
“東陽也能變成義烏?”接受采訪的東陽市民們不太自信,“市場經濟時代還提倡政府辦市場,能折騰出繁榮?” 東陽調研報告也透露了“對興辦市場的認識,東陽社會各界尚未完全統(tǒng)一,部分干部群眾仍在心里打問號,擔心投資者借辦市場之名,在攫取利益后,任其自生自滅,最終造成有場無市。”
這樣的擔心并非空穴來風。幾年前,某著名企業(yè)曾在東陽郊區(qū)規(guī)劃建設一個占地80公頃、總建筑面積120萬平方米的國際商貿城,首期18萬平方米的市場2001年11月開張,一直門可羅雀,現已基本閑置。 教訓并非個例遵循義烏模式的遵義義烏商貿城運營也是非常艱難,該商城建筑面積56萬平方米,商位近萬個。據經營戶反映,自2004底開業(yè)以來,生意就沒有好過。 盡管有前車之覆,市場建設者還是前赴后繼。據統(tǒng)計,僅在東部地區(qū),規(guī)劃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以上的市場就有好多家。如山東淄博義烏小商品城規(guī)劃總建筑面積48.6萬平方米;山東章丘市義烏小商品批發(fā)市場規(guī)劃建筑面積64.1萬平方米,總投資15億元;江蘇蘇州中翔商貿城占地500畝,規(guī)劃總建筑面積50萬平方米,總投資20億元;上海五角國際商貿城,占地450畝,規(guī)劃總建筑面積50萬平方米。大型市場建設大有燎原之勢。 建市場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建場易,造“市”難。據義烏市市場貿易局有關人士分析,市場的發(fā)展可以分為建場和建市兩個方面,建場即蓋攤位,建市就是營造商業(yè)氛圍,培養(yǎng)商人,建立和擴大商品交易網絡。為了建“市”,義烏花了整整24年的時間才初告成功。 對于有關方面頻頻出手,大部分商戶們還是保持觀望。義烏漓江街等街區(qū)聚集了上千家內衣經營戶,商戶們說:“市場是流動的,哪里能做生意我們就到哪里。我們寧愿付成熟市場相對較高的租金,而很少會冒險到一個未知市場里去。最樂觀的估計就是我們兩地都設攤,但總體商務成本并沒有減少。” “兩地爭建大市場,形成競爭態(tài)勢,是對義烏商務成本逐年追漲敲響了警鐘。盡管東陽市場在一定程度上能拉低義烏的商務成本,但市場容量是有限的,大市場不等于大繁榮。不講分工合作而是同搶蛋糕,不管是否涉嫌重復投資,都將沒有贏者。”浙江一位市場研究人士認為。 本報記者 胡雪良 通訊員 葉宏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