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存五大誤區 不合格不等于有毒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 11:00 經濟參考報
“今天我們還能吃什么”——蘇丹紅事件、方便面致癌風波、食用福壽螺中毒事件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出現后,人們對食品產生恐懼心理,紛紛發出此問。在7日中國工程院舉辦的中國食品安全問題論壇上,食品業內的權威專家指出,一直以來消費者和政府對食品安全問題都存有不少誤區,而這些誤區尚無權威部門給以糾正。 誤區一:食品都是100%安全。 “世界上沒有零風險的食品。”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陳君石說,沒有100%安全的食品,科學家和企業僅僅能將風險降低到一定的水平。但是,消費者根本不接受食品有風險這一事實。因此,大凡某類食品發生安全性問題時,人們都聞食色變,紛紛棄之。他認為,這是一種不成熟的消費心理。 誤區二:重視化學性污染,忽視食源性疾病。 消費者和政府部門最擔心發生諸如蘇丹紅等化學性污染事件,而忽視發生在身邊的腹瀉等疾病。食源性疾病指凡是通過食入病原體而患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該所首席專家劉秀梅告訴記者,此類疾病是我國頭號食品安全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對全球人類死亡原因的分析表明,至少1/3同食源性疾病有關聯。因此,她認為政府部門應加強對生食水產品、乳制品、生食蔬菜的監控。 誤區三:將假冒偽劣食品視作食品。 陳君石說,一些食品安全問題是由假冒偽劣產品所造成的,而非食品本身的問題。可是,無論政府還是媒體都將矛頭指向了食品,直接導致消費者對食品產生恐慌心理。 誤區四:食品中含有致癌物就是致癌食品。 方便面生產企業暗地里搞不正當競爭引發的方便面致癌風波,就是利用消費者的概念不清混淆是非。該所研究員吳永寧告訴記者,目前科學界公認,方便面油炸后產生的丙烯酰胺屬于動物致癌物,而對人體無害。但是,當科學家將這一結果公之于眾時,消費者卻相信企業或媒體的炒作。陳君石稱,食物是否致癌關鍵在于其致癌物的含量和人體的攝入量。 誤區五:不合格食品等同有毒食品。 一些商販在瓜子外皮上涂礦物油是為了讓瓜子好看,被媒體炒作為“有毒瓜子”。其實,礦物油也稱“液體石蠟”,具有通便等作用,國家允許將其用在食品上。瓜子不符合食品衛生標準,但不等于有毒。 專家們指出,這些誤區尚無權威部門給以糾正,繼而引發了公眾對食品消費的恐懼心理。 “發生食品安全事件時,政府權威部門應該第一個站出來,解釋原因或平息風波。”中國農業大學的一位教授告訴記者,遺憾的是,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件,政府權威部門往往退縮在后,而搬出企業或所謂的研究機構來評判是非。不知道該聽信于誰的消費者,發出“今天我們還能吃什么”的疑問在所難免。 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標準處處長張志強也指出,單個科研機構或某大學、某專家評判食品危險性的做法有失公允。他建議,衛生部門應組建一個由相關領域專家組成的“食品危險性評估”機構,當一類食品安全事件發生時,及時、綜合地評估問題,才能向公眾提供科學、公正的信息。 本報記者:曾亮亮 實習生:夏波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