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群眾為何看病貴 業內人士稱根源在于以藥養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 09:3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31日電雖然藥品多次降價,人們為何仍然感到“看病貴”、“藥價高”呢?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據調查了解,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藥品流通環節的“黑洞”太大;二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以藥養醫”機制。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說:某一種處方藥的定價為每盒100元,其中給醫生的回扣大約40元,花在藥品推銷員身上的成本——包括底薪和提成最低10元,中間商——醫藥公司要賺10元,醫藥招標中的花費約為15元,75元就這樣用掉了。而醫藥企業還要納稅約14元,原材料、生產成本、企業管理費用、銷售成本、工人工資一共才11元。

  華北制藥一位銷售人員舉例說:“比如頭孢曲松,企業出廠價僅占到醫院零售價的14%。”

  據了解,從1989年開始,政府對醫療機構實行定額投入,醫療機構超支不補,結余留用,允許醫療機構銷售藥品時加價15%至20%作為補償。

  山東新華醫藥公司負責人說,“以藥養醫”機制導致高價藥反而好賣,并削弱了價格普遍便宜的國內藥企的競爭力。與普通商品的市場競爭通常采用大打價格戰等手段相反,藥品生產企業的競爭方式是逆向定價,即“價格越高、折扣越大、銷量越大”。

  四川一家藥廠生產的左氧氟沙星價格降低后,在幾家大醫院的銷售額迅速下降,從以前的200萬元降至幾乎為零,廠家因此被迫減少產量。

  另一個典型例子是青霉素,人們已經很難在城里的大醫院見到曾經熱銷的青霉素的身影了。經數次調價,一支青霉素的價格如今只有幾毛錢,利潤極低,醫生轉而使用與之療效接近的但價格較高的藥物。對高價藥用得越多,醫院的利潤就越大,而病人的花費也就越大,由此才導致醫院“天價藥費”屢屢出現。統計顯示,目前醫院總收入的50%至70%是經營藥品所形成的利潤收入。

  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俞觀文把“以藥養醫”對中國藥企的危害歸結為三條:一、扭曲了醫藥市場,如今醫療機構通常優先選用價格比較高的藥品,特別是選用高價格的進口藥和外資企業生產的藥品,國內藥企的價格優勢在這里反而成了劣勢;二、目前企業80%以上的產品銷往醫院,醫院對藥企處于絕對強勢地位,迫使企業在招標等環節不得不采取“二次公關”等手段,在加大企業負擔的同時還滋生了腐敗;三、藥品降價本應是生產、流通和使用等環節全部下降,但在現有機制下降價壓力基本由生產環節“獨力承擔”。

  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執行會長李舜年等人認為,2001至2004年,中國

藥價指數逐年下降,降幅分別為1.5%、3.5%、1.7%和3.6%,但同一時期衛生系統綜合醫院門診和住院費則平均每年上漲8.2%和8.6%,國家降低藥價的成果被“以藥養醫”等機制沖刷掉了。顯然,單靠藥品降價已無法根本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因此,應盡快終止“以藥養醫”,逐步實現醫藥分業、合理用藥。

  華北制藥集團有關負責人談到,制藥行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性行業,國家應加大投入,盡快建立中國新藥研發體系。同時還呼吁,國家應在稅收和價格方面調整政策,拉近國內制藥企業與外資、合資制藥企業的差別;對醫院開征藥品經營

增值稅,建立藥品價格的正向調節機制,改變目前藥品價格越高醫院獲利越多的反向調節機制;國家應負責制定藥品的定價政策,負責專利藥物的定價和對醫院執行藥品價格的情況進行有效監督,非專利藥物價格則應放開,內外資企業執行相同的價格政策。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