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膩”型旅游惹人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8月31日 07:38 中國質量新聞網 | |||||||||
正當某些人為頭頂上“旅游大國”的桂冠沾沾自喜時,近有臺灣學者對大陸文化旅游資源的過度開發提出善意批評。這位同胞說,中國大陸目前是“世界遺產”最多的地方。然而某些地方一旦“申遺”成功,立刻身價百倍,變成觀光熱點,甚至是一棵“搖錢樹”。他特別舉例,江南水鄉周莊,原本是個樸素的小漁村,現在卻成了個大賣場。小販到處大喊大叫,兜售著當地名產“萬三蹄膀”。試想,昔日靜謐的水鄉,如今家家戶戶都在賣一坨坨油乎乎的蹄膀,看了只會讓人倒胃口。
在醫生的教導下,大家都懂得了一個道理:過于油膩的食物,將導致人體“三高”,最終影響健康。旅游業也一樣,過度浮躁的氛圍,只能使游客極度反感。就目前而言,我們已經太習慣下面這種經歷了———游客們像參加群眾游行似的,前胸貼著后背;每當照相時,總有十個八個不認識的人與你“合影”;飯館、歌廳排排坐,瓷磚到處貼。最可惡的是,當地人還營造出許多假古董,或遮掩真跡,或狗尾續貂,讓游客感到真偽難辨。至于現場氣氛,那更是特別的“濃郁”——大客司機,帶隊導游以及小商小販,全都在拼命嚎叫。盛情難卻的背后,潛藏著短視攫利的動機。 聽一些常出國門的同胞講,在歐洲旅游途中,他們往往對那些名人居住過的僻靜小巷,以及人跡罕至的深溝大壑留下印象。即便是在一些擁擠的市區,也很難見到商販追逐,人聲嘈雜的場面。只有置身于清靜從容的環境,方能領略異國文化的精彩。由此想到,應當把過度喧鬧視為旅游業的大敵。然而,把文化變成沒文化,偏偏是個別地方長官的本領。在他們眼中,只要拿下“世界遺產”的名分,一切統統要為“商機”開路。先是門票暴漲,后堆砌假文物,接著是造聲勢,拉客源,先把游客哄到這里來再說。什么餐飲、娛樂、游戲、歌舞,十八路神仙一齊上,不把風景名勝搞成一桌“滿漢全席”絕不罷休。于是,山村里卡拉OK嘹亮回旋;清靜幽谷中垃圾遍地。害得許多游客上當之后,發誓平生絕不再來。可惜,祖先留下如此豐富的旅游資源,結果卻被一律燒成了油膩難吞的“蹄膀”。 難道地方當局就不能做些減少“油膩”,增加“清淡”的嘗試?比方說,游客厭惡“大人看腦袋,小孩看屁股”的蜂擁式旅游,您就設法限制門票,減少游覽人數;人家既然討厭尾隨式兜售,您就應該整頓市場,把專門販賣劣質商品的小販全轟走。還有,為什么一定要把風景名勝和大吃大喝扯到一起,讓濃煙污水包圍景點?其實,山河壯麗,秀色可餐,真正的游客絕不會以果腹為目標,而是專程為美景而來。至于有些眼中無景的老饕,根本沒必要辛苦跑路,完全可以待在家門口的酒店,一邊胡吃海塞,一邊看DVD風光片嘛。 有跡象表明,新一代的中國游客早已厭倦了“膩膩歪歪”的旅游,他們對“大魚大肉”毫無興趣,卻一心迷上了具有“清淡”口味的個性旅游。尤其是一些李白、徐霞客的“門客”,更是視喧鬧為禁忌,避“肥肉”而不前,聲稱決不踏入“紅塵”一步。這些“驢友”常常路經“著名景點”而不入,而是選擇了風餐露宿,遠離喧囂,遠離人流的出游方式。年輕人的選擇,對未來的旅游市場無疑將是個巨大沖擊。門庭若市和門可羅雀,有時就差那么一點兒。 此情此景,還引不起某些“油膩”景點“廚師”的深思嗎? 作者:林 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