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鄉鎮企業大有可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是首要任務。這既包括農村各產業的充分發展,也包括農村各產業間的均衡發展。農業發展離不開鄉鎮企業的支撐。統計表明,鄉鎮企業每年直接和間接扶持農業的資金達到300億元左右,農業基礎設施條件的持續改善,鄉鎮企業功不可沒。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鄉鎮企業的支撐。鄉鎮企業與“三農”有著天然的聯系,其主體植根于農村的二、三產業,這對提升農村工業化水平、挖掘農村服務業發展潛力意義重大。所以說,鄉鎮企業的大發展,就是農
村生產力的大解放。
鄉鎮企業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生活要寬裕,增收是關鍵。鄉鎮企業的發展速度,決定著農村的工業化速度,決定著農民的富裕速度。目前,鄉鎮企業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1.38億人,農民收入的34%來自鄉鎮企業。鄉鎮企業中,不少是農產品加工企業,它們是農產品消費大戶,對于緩解農產品“賣難”具有重要作用,是活躍流通、富裕農民的重要力量。農民增收,除了國家減免農業稅、加大義務教育投入力度等讓農民“減支”的政策性措施外,還要發揮市場作用,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鄉鎮企業一頭聯著市場,一頭聯著農戶,促進農民增收優勢獨具。
發展鄉鎮企業是提高農民素質的重要途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鄉風文明、村容整潔”。“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本質上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說到底是農民的精神風貌問題。有什么樣的農民,就有什么樣的鄉風和村容。農村經濟改革以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大力發展鄉鎮企業,讓更多的農民參與社會化大生產,可以有效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把傳統農民培養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他們革除陋習、移風易俗、自發追求新風尚創造條件,讓他們在富裕“口袋”的同時富裕“腦袋”,彼此促進,互為動力,使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同步提升。
鄉鎮企業為農民積累管理經驗提供了機會。農民會把在參與鄉鎮企業管理中學到的經驗活學活用,不斷升華,并將之靈活運用到村務管理中。這對改變我國廣大農村傳統管理模式,按照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對村民村務施以民主、法制管理有著積極意義,對于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決策水平大有裨益。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新農村建設的方方面面,鄉鎮企業都不能置身事外,這是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歷史任務使然,也是鄉鎮企業自身的獨特優勢使然。 □ 李廣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