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提出質疑,認為由于涵蓋范圍的局限和統計權重的偏差,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相對偏低。例如,住房消費所占權重與實際情況不符,尤其是近幾年上漲很快的購房消費,在計算CPI時不包括在內;衛生醫藥用品、教育、電信等消費所占權重,與實際情況不符等。新華社記者27日就如何理解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采訪了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CPI權重依據12萬戶居民消費支出確定問: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百姓日常生活緊密相關,這個指數是怎么編制的?答:按照國際通
行做法,我國CPI的調查內容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八大類263個基本分類約700個規格品種的商品和服務項目。編制CPI所用權重是依據全國12萬戶城鄉居民家庭調查資料中的消費支出構成確定的。目前,CPI調查范圍涉及全國31個省(區、市)50000多個調查網點。對于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價格變動比較頻繁的商品,至少每五天調查一次價格,保證了CPI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消費結構也在不斷變化。因此,我國的CPI權重每年都做一些小調整,每五年做一次大調整。居住類在CPI中權重已升至13.2%問:近些年房價上漲很快,給一些居民帶來較大的支出壓力,但目前CPI中不包括房價。有人認為應該將房價計入CPI,否則就不能真正反映物價對居民生活的影響。怎么看這個問題?答:目前我國的CPI在分類上包含了居民居住類價格的變動,包括建房及裝修材料、房租、自有住房等與居住有關的項目。我國CPI中,居住類權重隨著消費結構的變化正逐漸上升。當前居住類在CPI中的權重是13.2%,比2000年提高3.5個百分點。無論是按照國際慣例,還是從實際情況考慮,商品房價格是不應該直接計入CPI的。商品房購房行為實質上是一種在短期內大量金額的集中投放,但商品房要用于今后幾十年的消費。換句話說,當期的實際住房消費對應的只是整個住房的一部分(國際上通常用虛擬租金來代替),而不是整個住房的價格。多種因素造成百姓感受存在差異問:百姓經常反映看病貴,上學難,電信收費高,汽油價格也不斷上調,但從CPI中醫療、教育、通信、交通等分項的漲幅來看,似乎并不高,CPI中這些項目的權重是不是偏低?答:我國各類消費支出在CPI中的構成是根據對全國12萬戶城鄉居民家庭調查的實際消費支出綜合確定的,反映的是總體水平、平均水平。由于各個居民家庭的消費結構及其支付模式、比重的不同,因而對不同商品及服務價格變動的承受能力和實際感受就會有一定差異。CPI與個體感覺之間在某些領域存在差異還受到具體的消費環境影響。例如,當前CPI反映出的藥品價格是下降的,因為政府一直在采取各種措施降低藥品價格。但如果大夫開藥方時,增加了用藥種類或提高了用藥檔次,或開大處方、用進口設施診斷和治療,特別是有些降價藥品從醫生處方上消失等因素,都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不斷上升的醫療支出。而患者支出的增加,只是反映了醫療費用的增加,并不反映藥品價格的上漲。再如,在教育支出方面,義務教育支出方面的價格受到政府嚴格控制,然而“擇校費”及名目繁多的輔導班等方面的支出,難以通過正常采價渠道取得價格,目前還沒有納入CPI的計算。我國物價統計工作,包括CPI在內,在如何更貼近居民日常生活、反映不同層次居民感受,如何更及時反映商品質量、品種變化等方面,都須繼續改革。[][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