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評論:解開社會保障改革的“死結”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8月21日 09:02 經濟參考報

  社會保障改革系列談(7)

  這些年來,我國社會保障改革恰似走進“雷區”,舉步維艱、寸步難行。如何解開社會保障改革的“死結”?

  1、 擺正改革和發展的位次

  發展是社會保障面臨的第一位的任務。在改革和發展的次序上,發展應當排在第一位。改革應當為發展“開路”,改革的對象應當是阻礙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絕不能為改革而改革。

  現在,在社會保障發展問題上,出現了兩種傾向:一是面向城里人設計的社會保險制度,卻要推向農村和城鄉結合部,鄉鎮企業職工、進城務工人員也要參保,城市社保還要“下鄉”。二是面向組織化就業人群(通常所說的正規就業或單位就業)而設計的社會保險制度,卻要適用于非組織化就業人群(或稱靈活就業人員)。

  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估算,2004年,中國靈活就業人員的規模約為5000萬人,主要包括自雇人員、自由職業者、非全時工、家庭幫工、家庭小時工等。這些就業人員中,已參加城鎮

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比例分別約為30%和10%。有關部門建議把靈活就業人員做為社保擴大覆蓋面的主攻方向,對此我深表憂慮和不安。

  2、 分開處理新體制設計和舊體制遺留問題

  我國社會保障改革一開始就是為國有企業改革配套的。社會保障改革要服務于國有企業改革,這本身無可非議,問題在于,社會保障的新的制度安排和設計,過分糾纏于過去,而不能放眼于未來;只盯著國有企業,而不能面向全社會;過分強調甩包袱,千方百計要把未來的養老和醫療等待遇水平降下來,而忽視因此所造成的居民未來預期不穩定。

  從這些年社會保障改革的結果看,實際上是把新老問題裹在了一起,攪成了“一鍋粥”:

  ——原來被社會保障覆蓋的人群,害怕新制度,產生了“退休越晚越吃虧”的想法,拼命在追趕提前退休的“末班車”。現在到國有及國有控股的企業看看,很難找到年長的高級技工,提前退休恐怕是一個重要原因。

  ——原來沒有被社會保障覆蓋的人群,畏懼新制度,感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特別是進城務工人員流動性很大,今年在甲城、明年又到了乙城,干到40歲,或許又回到了農村。再過二三十年,不知道找誰領養老金。

  最終結果,社會保障改革變成了“閉環系統”。

  搞好社會保障,不能再把新老問題裹在一起,要分別做好三件事:

  ——設計一種不同于社會保障舊制度的新制度,新制度要放眼于未來、面向全社會,在制度安排上絕不能為兌現舊制度的承諾而設計。

  ——關閉社會保障舊制度的大門,門里邊的人可以出來(參加新制度),門外邊的人不能再進去。

  ——選擇穩妥的從社會保障舊制度向新制度過渡的方式,主要針對已被關進舊制度大門里的人而設計。

  3、 實行現收現付的全國性制度

  這些年社會保障改革的最大特點,就是在養老和醫療保險上引入了個人賬戶,其出發點有這樣幾個:一是為了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也就是在社會保障中“植入”效率因子。社保改革大思路體現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二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因為過去一直認為人口老齡化高峰時,領養老金的老年人很多,繳費的在職人員會大幅度減少,光靠現收現付制肯定不行,從智利、新加坡等國家的經驗中,加入了這個因素。三是形成自我保障的意識,這是針對以往體制而言的。社會保障光靠國家不行,國際經驗已經證明,個人賬戶是一種很先進的制度。如果人們想將來年老不工作時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過多,完全可以通過個人賬戶進行積累。

  但是,應當明確一點,建不建立個人賬戶,這完全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應該用市場手段去解決。在國家法定的社會保障中,也搞個人賬戶,由公立機構負責投資運營,實際上是國家為百姓

理財,這是不相信老百姓能管好自己錢袋子。一句話,個人賬戶可以設立,但不要放在社會保障層次。這些年來,一提起應對人口老齡化,人們總會先把目光投向基金積累的個人賬戶制,而對現收現付制“不屑一顧”。我在2002年提出的社會保障新計劃表明,即使在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也不存在資金問題,社會保障是可持續的。再有一點,不設個人賬戶,還可以減少社會保障管理成本。每個人,包括流動性很強的農民工,只要繳納社會保障稅,不管在哪兒工作,也不管將來在哪兒定居,年老了都能享受到社會保障待遇。


 高書生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