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買家電時,企業做出了終身免費保修承諾,真等到維修時卻收到了更換零部件及維修人工費用的清單,企業解釋說因為保修并非包修。生活中因“包”與“保”一字之差引起的糾紛常在發生。
河南禹州市的王先生1999年4月沖著某品牌“終身免費保修”的承諾,購買了一臺價值5000多元的全自動洗衣機。起初一切正常,今年以來,洗衣機的電機、電腦板
卻出現故障。王先生拿著發票、保修卡等找到該品牌的維修部。當維修人員檢查完故障后,給張先生開出了一張更換零部件及維修費用清單。最初就是沖著“終身免費保修”承諾才購買的王先生當然不同意付費。但當他投訴至當地消協后才知道,“包”與“保”雖一字之差,但在維修中卻有收費與免費的區別,王先生只好付了維修費。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對國家規定或者經營者與消費者約定包修、包換、包退的商品,經營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或者退貨。在保修期內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應負責更換或者退貨。這里“包修”和“保修”顯然內涵不同。“包修”的含義是在包修期內無須消費者支付任何費用的維修。在“三包”期內,一定是包修。對于“保修”,從法律角度來看,國家沒有明文規定,如果按字面解釋,可以理解為“保證、擔保”之意,如此說來,“保修”可能收費,也可能不收費。
目前,眾多廠家給消費者的是保修卡,在包修期內并非無論何種原因,廠家都包修,比如因個人使用、維護、保管不當造成損壞的,消費者就應付費由廠家“保修”。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優勝劣汰是必然規律,將不斷有家電企業被市場淘汰。一些企業“10年包修”、“終生保修”等承諾無法履行,導致類似消費投訴不斷出現。
在此,消協提醒消費者,享受優質的售后服務是每個消費者的權利,遇見以“終身保修”招攬生意的商家,消費者一定要多個心眼,不要被不實的承諾迷了眼。針對眾廠商售后服務承諾中普遍存在“包修”與“保修”的專業術語,消費者必須弄明白這些專業概念,才能保證自身的利益。 作者:陳 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