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瑞斯曼
多年以來,歐洲政壇大致可分為兩大陣營統一派和擴大派。前歐盟委員會主席狄洛爾和現任比利時首相費爾霍夫施塔特均屬統一派,認為主要目的是尋求政治一體化。正如費爾霍夫施塔特在其新書標題中明確表達的那樣,歐盟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歐洲合眾國”。而以英國前首相瑪格利特·撒切爾狄洛爾的主要反對者為首的擴大派熱衷于將歐盟成員
國擴大至中東歐國家。他們希望盡可能廣泛地延伸歐盟成員國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從某種程度上講,歐盟擴大和統一的進程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歐盟在折衷和權衡中發展;在擴大派讓步的同時,通常伴隨著統一派的妥協。歐盟兩大陣營的紛爭反映出各國的鮮明立場。英國一向熱衷于版圖擴展,反對一切建立政治聯盟的努力。法國人支持政治統一,擔心擴大會削弱自身在歐盟的傳統優勢地位。而在德國,支持兩派的均大有人在。歐盟東擴進程將使德國獲得巨大的國家利益,為其工業創造新市場并穩固國家邊境。然而,德國發展須建立在聯合歐洲的基礎上,以使歐洲成為國際上重量級的角色,這對當今德國來說仍遙不可及。
因此,以德國前總理科爾為首的政治家們同時是歐洲統一和擴大的熱切擁護者。他們認為推動歐盟擴大和建立政治聯盟并不互相對立只有同步進行才有實際意義。根據這種說法正是由于版圖擴大,使歐盟更加多元化才有必要建立更緊密的政治聯盟。倘若不建立政治聯盟歐盟將難以統治。
多年以來,德國辯證的立場——將兩個看似相互對立的政策結合起來,創造一個新的歐洲整體發展方案——比起英國的激進和法國的擔憂,似乎更加明智和有先見之明。所幸的是,出于實際和思想原因,德國的觀點被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尤其是歐盟常設和權力機構歐盟委員會所贊賞。歐委會支持東擴,一方面是因為該項目由它負責,另一方面是因為成功東擴可使歐盟及委員會擴大規模、增添榮光。出于類似的原因,歐委會也是傳統的聯邦制擁護者,即支持歐盟內部的政治聯盟。不管怎樣,該機構傾向于吸收那些懷有“大歐洲”信念的雇員。歐洲擁有更多權力,也就意味著歐委會擁有更多權力。
法荷全民公投,否決歐盟憲法
德國和歐委會認為歐盟擴大和統一進程需齊頭并進,這是正確無疑的。反之亦然。如果建立政治聯盟受阻,擴大也將停止腳步。
該說法在法國2005年5月對歐盟憲法條約進行全民公投時被證實。法國以54%對46%的比例,否決了歐盟憲法。其后,荷蘭步法國后塵,以更高的反對率否決歐盟憲法。法國公投的結果既是反對歐憲條約文本,也可廣泛理解為反對一年前的東擴。顯然已經進駐法國的“波蘭水管工”是此次活動的標語,他們愿意接受低工資和惡劣的工作環境,將會拉低法國的工資和社會水平。歐盟的一項服務指令雖然僅僅是一項歐洲法律草案,并未納入憲法文本,但由于它可使波蘭水管工及其它服務提供商在整個歐洲范圍工作,該指令在法國運動中成為激烈辯論的主題。
導致法國公投否決歐憲的動因與憲法文本本身并無密切關系,這也證實了許多政治分析家對直接民主和全民公投問題的擔憂。問題是,正如已故法國總統密特朗宣稱的那樣,選民永遠都是“所答非所問”。事實上,法國選民將他們對歐盟擴大的恐慌和對歐憲的厭惡聯系起來,并非毫無道理。憲法條約將所有之前的歐洲條約和法律整合成一個單一文本。憤怒的歐洲統一支持者指出,許多法國反對派所反對的條款,如歐盟各國人員的自由流動,已成為歐洲正式法律多年。此話不假,但在歐盟已經東擴的環境下,兩者似乎并不相干。兩個收入水平和文化背景大致相同的國家建立單一市場是一回事。然而,假如法國要同工資水平只為其20%的部分歐盟新成員國建立單一市場,并面臨著與波蘭水管工和斯洛伐克汽車工人競爭的前景,法國選民對此產生憂慮也并不奇怪。
法荷公投運動中,文化問題凸現。波蘭裔的白人天主教徒并未構成威脅,但選民深刻認識到,穆斯林國家土耳其是最大的入盟候選國,地處歐洲邊緣,與多事之地伊拉克等國毗鄰。雖然法荷的政客斷言,土耳其入盟還有漫長的路要走。但反對派指出,土耳其曾參加過起草憲法條約的會議,土總理也出席了在羅馬舉辦的《歐盟憲法條約》正式簽署儀式。允許土耳其無限制移民的做法也在兩國備受爭議。
為贏得歐憲公投的通過,消除國民對歐盟擴大特別是土耳其入歐的疑慮,法國政府做出重大承諾。任何新的在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克羅地亞之后入盟的國家,必須通過法國全民公投。這并不是一個全新的做法。1970年代,法國就曾對英國入盟進行過公投。(令人驚奇的是,雖然歷史上英法兩國相互對抗,法國卻投了贊成票。)然而,一般而言,如果不進行全民投票,歐洲議會早就已經通過歐盟的連續擴大進程。
由于任何擴大行動都必須經所有成員國批準,在由25國組成的歐盟,經由議會批準可能是惟一可行之路。然而法國摒棄這一傳統,做出就未來歐盟擴大進行全民公投的承諾,并載入法國憲法,令人對歐盟擴大的前景產生極大懷疑。無獨有偶。在對土耳其入盟反對情緒高漲的奧地利,政府已經許諾對土入盟進行公投。全民公投承諾往往具有滾雪球效應,許多歐盟國家很可能也不得不就未來的擴大進行公投。
土耳其、巴爾干國家和烏克蘭面臨艱難抉擇
歐洲最棘手的問題呼之欲出,人們的焦慮情緒變本加厲。毫無疑問,目前歐盟的政治氣候對土耳其很不利,引發了西歐國民對穆斯林移民和與低工資勞動力競爭的恐慌。許多歐盟法律是多數投票制,一國表決權以人口數為基礎。而依照目前的人口發展趨勢,到2030年,土耳其將會成為盟內最大的單一國家,這對其入歐產生了負面影響。
歐洲和美國武力干涉巴爾干國家事務不到十年。該地區目前暫時維持和平,但顯然局勢并不穩定,國家邊界問題懸而未決,舊仇宿怨潛伏已久。幾乎所有密切關注該地區的外國觀察家都確信,要最終入盟,進一步推動政治改革、加強民主必不可少。令人擔心的是,一旦巴爾干國家入盟從政治議程上消失,該地區會重新陷入不穩定狀態。歐盟擴大事務專員奧利·瑞恩于2006年3月15日提出明確警告,他說,該地區正面臨著關于科索沃地位的艱難談判,如果對入盟問題猶豫不決,我們的公信力將大打折扣。同月,歐盟首腦峰會在奧地利城市薩爾茨堡舉辦,歐盟領導人首次就巴爾干國家入盟問題做出承諾,但前提是要從歐盟自身“吸納能力”出發,這充分暴露了歐盟搖擺不定的態度。
西巴爾干國家至少已被展現明確的入盟前景,烏克蘭卻從未得到這樣的承諾,歐盟不夠慷慨大方的政治后果正在顯現。烏克蘭橙色革命之后,新當選的總統維克多·尤先科將最終加入歐盟作為其政治戰略的重心。然而,尤先科幾乎未獲得歐盟任何支持,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他在2006年3月議會大選的失敗。尤先科的挫敗、親俄羅斯派亞努科維奇的反彈,將破壞烏克蘭加入穩定、民主、興旺的歐盟并脫離俄羅斯軌道的所有努力。如果地域遼闊、戰略地位顯赫的烏克蘭被歐盟拒絕,其他小國如白俄羅斯、格魯吉亞很可能也將遭拒。
歐盟擴大進程可能夭折的威脅對歐盟是一個沉重打擊,并將影響歐盟民主的傳播。歐盟希望擁有強有力的共同外交政策,這一目標未在世界范圍取得成功。但在“近鄰國家”,歐盟擁有一個極其有力的外交政策工具:入盟承諾以及安全、繁榮、未來成員國發展機會等利益。歐盟資深官員戲稱:“一旦一國申請入盟,就成為我們的奴隸。”歐盟外交家對歐盟通過和平方式延伸民主和法制政策洋洋得意,并與美國在伊拉克的強硬政策進行比較。然而,若歐盟放棄擴大進程,它將喪失惟一有效的外交政策工具。
雖然巴爾干國家、土耳其最終入盟的前景不明朗,這并不意味著,入盟已經完全失去了作為推動改革的力量。歐盟申請國不愿承認擴大進程深陷困境。例如,土耳其政府如此重視入盟問題,如果承認入盟前景暗淡會非常丟臉面。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也發現,不管最終土耳其能否入盟,歐盟的入盟要求能夠有力促進國內改革。
對歐盟總部來說,他們不愿承認歐盟在擴大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因為這樣不僅承認歐盟作為一個機構正面臨困境,更會喪失影響歐盟鄰國的有力工具。此刻,歐盟擴大之舞可以繼續,但當音樂停止,燈光亮起,各方可能陷入痛苦的幻滅。
(于鵬譯自《華盛頓季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