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鐘表進口量增長四成洋品牌紛紛在深設營銷總部
境外手表強勢登陸深圳市場
專家指出:國產手表要在競爭中取勝,當務之急是強化品牌建設
不少生活在深圳的朋友已經放棄戴手表的習慣,但不會感覺不到手表的存在。在萬象城負一樓,在天虹商場名表大廳,在深南東路表行,巨幅手表廣告,為手表代言的香港明星海報,各式各樣、色彩斑斕的手表樣品,都會一股腦兒闖進你的視線。
心細的朋友還會發現,這些手表海報、樣品中,最搶眼的是英文字母,是外國品牌,中國品牌幾乎被“淹沒”在其中。
市民的這種感性印象直接彰顯了以深圳表業為中堅的中國表業的嚴峻形勢:境外手表正加速進入深圳市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本土手表份額在銷售數量和銷售金額兩方面面臨挑戰。
上半年鐘表進口增四成
市鐘表行業協會日前披露,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我市鐘表成品進口金額上升幅度達40%,約為1.5億美元,是近幾年來上升幅度最高的。預計未來數年內,手表進口仍將以30%-40%的速度增長。協會的有關人士分析,越來越多的境外手表品牌將中國內地當成它們未來最有發展空間的市場,已經進入的在加大推廣力度與擴建銷售渠道,還沒有進入的則在加快登陸的步伐。
一些境外手表品牌公司紛紛在深圳設立中國內地營銷總部,作為開拓我國內地市場的橋頭堡和大本營。今年6月底,一家香港企業與內地企業合資的鐘表公司總部完成工商注冊手續,在深圳正式運營;另外一家在德國和香港上市的全球知名鐘表企業,選擇在深圳設立外商獨資企業,下半年將投入經營。
成品手表進口持續大增,營銷總部不斷內遷深圳,境外手表對深圳市場發起的凌厲攻勢正在改寫深圳手表市場的格局。“依波”表市場部經理林麗女士說,三年前中國內地市場上,境外表、國產品牌表、國產雜牌表的銷量呈三足鼎立之勢;銷售額方面,境外表占七成,國產表占三成。如今格局已發生變化,境外表銷量上升至50%以上,銷售額超過80%。國產名表在與時俱進,而本土小品牌、小企業被擠壓在越來越小的空間內,有的甚至被殘酷地淘汰掉了。
中低檔手表鏖戰激烈
8月4日,記者走訪了萬象城負一樓,發現三家表店都是主賣或專賣瑞士表的,主要品牌是瑞士的斯沃琪、天梭和西馬手表。中國表只在其中一家的一個不起眼的位置上呆著,售貨小姐還特別申明“我們基本不賣國產表”。
記者隨后來到上海賓館附近的天虹商場“名表中心”。還未走進商場大門,浪琴、雷達、依波路等國外手表品牌的廣告畫就映入眼簾。而一進門,幾乎與記者撞個正著的是Swatch(斯沃琪)柜臺,有中國四大名表之譽的“飛亞達”、“依波”、“天王”則“位居其后”。再往里走,是一排瑞士表專柜,多種耳熟能詳的瑞士品牌手表全都陳列出來了。
記者發現,多數國產名表的價格與相當一部分境外表價格定位重疊,都在幾百元至兩三千元之間。一位國產名表女銷售員的感受是“雖然我們的銷售量也有上升,但幅度比不上那些國外品牌。國外品牌的銷售勢頭更猛”,“其實我們的產品質量和同檔的外國表差不多,但它們是國際品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那些牌子,在價位、檔次相當的情況下,更愿意買那些牌子的手表”。
市鐘表研究開發服務中心網絡部主任夏浩然介紹,深圳進口的境外手表品牌一般都是中低檔的,價格為幾百至幾千元的居多,這一檔次的境外手表品牌對國產表的沖擊要大于頂級境外品牌帶來的沖擊。
“依波”表市場部經理林麗也認為,國產表的暢銷區間是600元-2000元,而中低檔境外表攻的正是這一塊市場。瑞士品牌的中低檔表對國產表沖擊最大,具體表現在情況相當時,國內賣場更愿意選擇瑞士表。
國產手表須擦亮品牌
差距是存在的,關鍵是國產表該如何迎戰?飛亞達公司總經理徐東升說,發達國家人均擁有手表是23只,發展中國家人均12只,而調查顯示,我國一些大城市,人均手表不到4只。因此,從國內市場來看,手表具有非常廣闊的空間。與外國優秀品牌比,國產表最大差距是差在品牌建設上。飛亞達要利用網絡、生產等方面的自身優勢,在保持產品優異品質、注重細節、品牌美感、人員培養等方面將借鑒國際大品牌的經驗,以盡快成為一個國際品牌。
市鐘表研究開發服務中心的夏浩然也認為,中國手表市場空間廣闊,國產表與境外品牌尋求合作,共同挖掘手表文化,共同做大手表市場,不失為一個雙贏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