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齊二藥事件另一主角現形 揭開黑龍集團神秘面紗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09:16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劉樹鐸 喬國棟 雖然“齊二藥事件”已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卻給齊齊哈爾藥業市場留下了無法愈合的傷痛。齊齊哈爾人一直在思考:“齊二藥事件”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到底與改制有沒有關系?如何復蘇由此萎靡不振的齊齊哈爾藥業市場?誰該為此負責?7月下旬,本報記者再次來到齊齊哈爾,經過艱苦、深入的采訪,“齊二藥事件”的另一個“主角”逐漸浮出了水面…… “對齊二藥來說,吊銷《藥品生產許可證》,撤銷129個藥品批準文號,收回GMP認證證書,這些足以讓齊二藥難以翻身,問題是,齊二藥廠垮了,齊齊哈爾整個藥業市場也垮了,令人痛心啊!”7月下旬,一位齊齊哈爾醫藥領域的權威人士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發出了上述感嘆。 在齊齊哈爾一家制藥廠,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甚至說出了這樣一句話:職工們恨透了黑龍集團,要是能見到黑龍集團人的面兒,大伙恨不得“撕了”他們。“撕了”在東北方言里表示恨一個人恨到了極致的意思,大伙兒為什么這么恨黑龍集團? “齊二藥事件”牽出了黑龍集團 留心一下就能注意到,在由監察部牽頭,公安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參加的調查工作組給齊二藥的通報中,下面這些人榜上有名:給予黑龍江省藥監局副局長陳淑蘭行政警告處分,齊齊哈爾市副市長任仕杰行政警告處分,齊齊哈爾市藥監局局長曹永文行政記大過處分,齊齊哈爾市藥監局副局長荀福波和安監科科長姜洪濤行政撤職處分,齊齊哈爾市黑龍集團董事長張偉東行政記大過處分,黑龍集團總經理王洪基行政撤職處分。 這里面出現了兩個黑龍集團的人,其中,董事長張偉東受到行政記大過處分,總經理王洪基受到行政撤職處分。 對于這兩個人所受到的處分,齊齊哈爾醫藥系統的職工們說法不一。有的職工說,齊二藥出了假藥,這與黑龍集團關系不大,主要是后來的私營企業老板管理不嚴格造成的;也有的職工說,黑龍集團董事長張偉東僅僅得到一個行政記大過的處分,太輕了。 2001年,在齊齊哈爾市政府的干預下,齊齊哈爾第二制藥廠劃撥給了黑龍集團。2005年10月份,齊齊哈爾第二制藥廠轉制變成了民營企業,2006年5月份,假藥“亮菌甲素”流向市場后導致了廣東多人死亡事故,由此,黑龍集團開始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據職工們說,在齊二藥剛剛出事的時候,國務院的一個調查組曾經就假藥事件調查齊二藥轉制的前因后果,前后歷時一個多月,但卻沒查出問題,至于給黑龍集團的處罰,是因為從假藥原料的購進到出廠要有一個過程,這段時間正是齊二藥轉制期間,所以,黑龍集團所受到的處罰僅僅是行政性的處罰。 有一位藥廠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應該冷靜地分析“齊二藥的假藥事件”,如果單純認為這與改制有關是沒有道理的,事實上,早在2004年,齊二藥就曾使用非法原料生產假藥,湖南一藥業公司因此向國家藥監局舉報,但一直沒有下文。而在更早的1999年,該廠就存在嚴重違規的“個人生產以齊二藥廠品牌銷售”的事件,從2002年到2003年底,齊二藥在通過GMP認證前后,專門成立了“擦藥班”,主要任務是“用酒精擦過期藥瓶上的生產日期”,所以,大量的事實說明,齊二藥改制前就已有造假的前科,也就是說,齊二藥生產假藥,改制后有,改制前也有,假藥并不是“改制”的必然結果。 但齊二藥的一位老職工并不認同這種觀點,他告訴記者,國務院的調查組到齊齊哈爾的時候,黑龍集團董事長張偉東曾經在齊齊哈爾出現過,過后就又見不到面了。調查組是圍繞著齊二藥的假藥事件調查與此相關的責任問題,并不是專門調查轉制問題的,如果專門查黑龍集團的經濟問題和齊二藥轉制的資金問題,順著假藥的“藤”肯定能查出很多“貓膩的瓜”,“真要是好好查查黑龍集團,相信一定能查出問題來,這對整個東北來說都是夠典型的”。 這位老職工自稱在醫藥行業工作了將近40年,“我太了解了,齊二藥如果不是讓黑龍集團這么折騰,哪怕讓省內其他的大公司來兼并,齊二藥肯定也不是今天這個結局,多痛心啊!100多個批準文號,許多品種在東北很有市場,有些品種甚至在全國都很有知名度”。 這位老職工說,黑龍集團接手齊二藥后,最起碼的有兩條弊病,其一,黑龍集團壓根沒有藥品企業的管理經驗,也不熟悉市場;其二,黑龍集團本身并沒有能力為企業注入資金,進而改造企業的現狀。 黑龍集團坑了齊齊哈爾藥品行業? 據齊齊哈爾熟悉醫藥行業的人士介紹,1998年以前,齊齊哈爾市一共有醫藥工商企業18家,那時候,這些企業還是歸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管。1998年11月9日,由政府部門牽頭,“拉郎配”式的把這些醫藥企業“整體劃撥”給了黑龍集團。 這位人士說,在當時的經濟環境和政策環境下,也許政府部門這么做沒什么錯,因為當時的黑龍集團在齊齊哈爾可不得了,像一個巨大的航空母艦一樣,資產也在迅速擴張,已經形成了造紙、醫藥、機電、冰雪器材、印刷等橫跨五大行業的大型國有企業,號稱24億元的資產,職工人數頂峰期達到27000人,旗下擁有幾十家國有企業,董事長張偉東在齊齊哈爾幾乎被捧成了英雄,一提起來是響當當的名頭,連當時的齊齊哈爾市領導都對張偉東刮目相看,后來才知道這一切都是“拉郎配”形式撮合成的巨大的怪胎,是無成本不負任何代價的資本擴張,但當時確實沒有人了解黑龍集團和張偉東本人。 當時,藥監局領導有自己的打算,是想借黑龍集團的雄厚資本實力把醫藥企業做大做強,因為當時醫藥企業的困難是規模小、品種少,最主要的是缺乏資金,來了這么一棵大樹,醫藥企業的領導和職工們也都挺高興的,大家都希望能夠借住黑龍集團的實力發展起來。2000年1月5日,黑龍江省藥監局局長到黑龍集團檢查工作,可能是有領導在場的緣故,黑龍集團答應第一批就給醫藥行業注入5000萬元資金,后來資金遲遲不到位,企業要求劃撥資金,但總是左推右脫,幾乎每次申請資金,都是以各種理由拒絕(據有的職工回憶,要說黑龍集團一點沒投入也是不客觀的,在全部醫藥工商企業中,給了第一制藥廠80萬元,給了中藥廠200多萬元,醫藥商業企業一分錢沒投入),漸漸的大家才發現,黑龍集團并沒有實力,不過是想通過擴張來吸納資金而已,這時候,大家就開始失望了,因為這與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馳啊。 從2000年開始,醫藥商業這一塊就開始轉制了,當時有一句話叫做“生死逃亡,自尋門路”,至今,整個醫藥系統還有三分之一、大約1000多人依然沒有得到妥善的安置。 為什么說齊齊哈爾的醫藥行業毀在了黑龍集團手里?這位人士歸納說至少有四點:第一,企業劃歸給黑龍集團后,黑龍集團壓根就不投入,也沒有資金投入,也許人家就沒想過要投入;第二,企業劃撥給黑龍集團后,黑龍集團根本就沒有任何改革的思路;第三,黑龍集團不懂藥品行業的管理,更談不到企業的發展規劃;第四,自身不懂管理,卻不放權,藥企的原來領導,基本上是靠邊站,弄一個副總的位置,但也是沒有最終決定權,從黑龍集團來的領導不懂卻胡亂指手劃腳。 這位人士說,到現在為止,當時所劃歸給黑龍集團的醫藥企業基本上沒有了,只剩下中藥廠也奄奄一息了,前幾年每個月回款還能達到250萬元左右,現在也就是每個月百十萬元。這里有一個秘密,黑龍集團畢竟還有50多人需要開支,還有100多退休的職工需要開支,所以,中藥廠要是也賣掉,黑龍集團就什么都沒有了,也運轉不下去了。 這位人士嘆息著說,齊二藥出事,決不是偶然的,而是一個必然,現在,由于齊二藥的問題,全國聽到齊齊哈爾的藥品就搖頭,根本不買帳了,市場形象一落千丈,這對齊齊哈爾藥品企業來說沖擊太大了,而齊齊哈爾的醫藥企業自身的競爭能力本來就很差,所以,齊齊哈爾的藥品行業很難在短期內有大的起色,以后也就是順其自然,自我淘汰,內部之間互相競爭罷了。 黑龍集團曾經輝煌過 黑龍集團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企業呢? 記者在齊齊哈爾市采訪過程中,許多人都知道黑龍集團,但是幾乎很少有人知道黑龍集團更詳細的東西,在記者接觸的人中,也少有人知道黑龍集團到底在什么地方,有的人熟悉黑龍集團,但表示目前不能說也不敢說。 在齊齊哈爾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記者試圖查閱黑龍集團的工商登記資料,電腦里面只有經編廠、塑料制品廠、衡器廠和第一印刷廠的名字,沒有更具體的資料。一位負責人表示,黑龍集團屬于黑龍江省省屬企業,只有到黑龍江省工商局才能查到具體的資料。 但是記者卻看到了一份2006年5月16日召開的鼎恒升藥業公司第四次股東會議的資料,資料表明,齊齊哈爾黑龍集團鼎恒升藥業有限公司變更為黑龍江鼎恒升藥業有限公司。進一步了解才知道,鼎恒升藥業也是黑龍集團旗下的制藥企業,但是目前已經被哈爾濱的一家醫藥企業并購了。 也就是說,在齊齊哈爾市已經難以查到有關黑龍集團更加具體翔實的資料了。 據了解,黑龍集團公司前身是齊齊哈爾冰刀廠,始建于1954年,1993年組建了黑龍江黑龍運動器材集團總公司,1994年更名為黑龍江黑龍集團公司,由此便踏上了兼并齊齊哈爾國有企業的道路。 在黑龍集團內部的一份文件上表明,從1993年到1996年的三年間,黑龍集團就已經形成了冰上運動器材、衡器儀表、包裝印刷三大系列的500多個規格的產品,擁有員工已經達到了3797人。 1997年6月14日,齊齊哈爾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黑龍集團承債式兼并齊齊哈爾造紙廠,享受政策,金融兜底。 記者查到了一份1996年9月1日的《黑龍江日報》,當天的第一版重要位置上如此報道了黑龍集團:一向以生產冰上運動器材的聞名的黑龍集團,抓住機遇,收購、兼并一批危困企業,盤活了11億元的國有存量資產,迅速擴大了原有產品的生產能力,發展起多元產業,成為了擁有33家企業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職工達到了12萬人。 1998年黑龍股份開始上市(其中造紙廠部分資產占70%,冰雪器材占30%),2005年4月21日,該公司股票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的特別處理,簡稱變更為“ST黑龍”。按照相關規定,黑龍公司股票自2006年5月18日已經開始暫停上市。 據說,黑龍股份開始上市的時候,股票價格由最初的發行價4.5元/股曾一度漲到30元/股,這也一度增強了黑龍集團領導層進一步融資的信心。 一位熟悉黑龍集團的老職工深有感觸地說,黑龍集團假如不兼并造紙廠也許就沒有后面的故事了,但正因為兼并了造紙廠,一方面股票上市,融到了更多的資金,這固然是好事;但另一方面,一下子增強了黑龍集團管理層的“雄心壯志”,從此也就開始踏上了不歸路。 職工們說,黑龍集團挺神秘的,冰刀廠的資產不過是造紙廠資產的零頭,但卻能兼并造紙廠,要是沒有政府部門的支持,黑龍集團是做不到的,至于張偉東與政府部門是什么關系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管理不善毀了黑龍集團? 老職工說,黑龍集團后來的每況愈下,問題就出在管理不善上,而管理不善的直接表現是在造紙廠的進口設備上。1998年,造紙廠上了大紙機,引進了的先進技術,其實很多配套的東西都是進口的,這總共花去了14億元,而當時福建南平造紙廠引進同樣的技術只花了10億元,職工們知道后都很氣憤,紛紛上訪告狀。 事情不僅僅如此,讓黑龍集團直接陷入被動的還有兩件事情:第一,有的職工建議進口廢紙脫墨設備,這樣就可以直接進口廢紙解決原材料的問題,但是,黑龍集團的管理層不同意,堅持必須進口紙漿,這無形中造成了成本的直線上升,原料開始供應不上了,由于解決不了原料問題,機器只好開開停停,效益開始下降,最后,兩臺最好的造紙機只好停產,造紙廠開始全面虧損;第二,黑龍集團總部的工資一律由黑龍股份開支,但實質上是造紙廠開支,加之,造紙廠支援別的企業共6000多萬元,這無疑是雪上加霜,這兩個原因一下子拖垮了造紙廠,到2002年,造紙廠已經虧損了若干億元。 那么,黑龍集團到底兼并了多少家企業? 說起這個問題,齊齊哈爾市很多老職工表現的非常氣憤,但更多的是無奈。那么,黑龍集團到底兼并了多少企業?有的說是四十多家,有的說是三十多家,還有的說,黑龍集團凈瞎吹,也就是二十幾家。 記者查到了一份黑龍集團內部文件,文件是這么說的,截至2001年,短短四年時間,黑龍集團就由一個資產總額7000萬元、年銷售收入不到3000萬元的中型企業,發展到擁有造紙、醫藥、包裝材料、冰雪器材、機電5大行業、總資產28億元的多元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大型企業集團。職工們說,這到底是真的假的,誰也不知道,真要是那么牛,怎么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在黑龍集團冰刀廠的辦公樓前面,記者看到,辦公樓上大大的“黑龍集團”四個字格外醒目,但是,站在院子里卻讓人感覺有點“荒涼”,據說,冰刀廠只有幾個車間偶爾上班,但即使是上班,也沒什么活干了。 在冰刀廠的對面,也是黑龍集團的一個企業,大樓上的“黑龍集團”四個字也相當醒目,但是,大門緊鎖著,有幾個窗子上的玻璃都沒有了,從遠處看有幾分陰森森的荒涼和破敗。 據熟悉黑龍集團的人介紹,目前,黑龍集團基本上沒剩下什么企業了,名義上還有冰刀廠、印刷廠、藥材公司和中藥廠,但實際上只剩下了中藥廠和其他幾個工廠的幾個車間或者部門了。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