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檢部門提醒:不能輕信“祖傳寶物”
“大清金磚”竟是銅鋅合金
35毫米長、25毫米寬、15毫米厚的一塊“金磚”上,雕刻著一尊栩栩如生的彌勒佛像,佛像下凸出來“大清金庫”四字。
近日,河北省邢臺市南和縣的張翠芬在兒子陪同下,把四塊這樣的“金磚”擺放在邢臺市質量技監局質檢工作人員面前,引起眾多好奇者的圍觀。張大媽介紹說,這“金磚”還是1983年翻蓋老房的時候,從地基的角上刨出來的,當時也用紅布包著。她一直藏著這“寶貝”,不敢讓外人知道。現在想給孩子們打幾件首飾,所以來驗驗成色。
邢臺市質量技監局質檢所黃金檢驗室的小楊將“金磚”放到了黃金成色檢驗儀上,結果:這4塊“金磚”含銅59%,含鋅41%,根本不含金。張大媽怎么也不能相信珍藏了20多年的“寶貝”竟是“一塊銅磚”!
小楊介紹說,其實真金、假金從分量上也能看出個大概,像張大媽的這塊“金磚”,如是真金,分量應在250克左右,但實際只有116.8克。
該局質檢所負責人說,作為質檢權威機構,該所擁有全套檢驗檢測儀器設備,完全可以對“金銀寶物”成分、成色做出科學鑒定。近年來,陸續有消費者將形形色色的“祖傳寶貝”或是交換來的“文物”送到質檢所檢驗。但經過檢驗,這些所謂的金磚、金元寶、金佛、金鎖,大部分都是以黃銅、鋅等為主的合金,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很少。
邢臺質監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所謂家藏、祖傳的寶物大部分不靠譜,消費者不必太當真。而各種文物市場上的所謂文物、古玩其實很多也都是仿制或偽造。消費者如對各種金銀制品拿不準,最好到質監部門做一下檢驗。 作者:徐 平 王紅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