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編制完成并下發了中國利用外資“十一五”規劃。規劃明確提出,中國在“十一五”期間(2006年—2010年)將“繼續積極有效利用外資,”同時,“積極主動抵御和化解各類風險,切實保障國家安全。”規劃提出,“十一五”期間,利用外資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動利用外資從“量”到“質”的根本轉變,使利用外資的重點從彌補資金、外匯不足切實轉到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上,更加注重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資源能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切實把利用外資同提升國內產業
結構、技術水平結合起來。規劃要求,“十一五”期間,要“繼續把外商直接投資作為利用外資工作的重點”,“引導外資以并購、參股、再投資等多種形式參與國內企業改組改造”,“除關系國家安全的重要領域和重點企業外,逐步放松外方控股其他企業和領域的限制”。與此同時,規劃強調要加快出臺《反壟斷法》,進一步細化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敏感性行業的政策,完善外資產業準入制度;加強對外資并購涉及國家安全的敏感行業重點企業的審查和監管,確保對關系國家安全和國計民生的戰略行業、重點企業的控制力和發展主導權;并根據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修訂頒布適用于內外資企業的統一的《企業所得稅法》。規劃指出:“要引導外商投資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鼓勵外商投資發展現代農業,重點發展生態農業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種植業、養殖業及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生物質能開發、現代農機裝備開發與制造和農產品深加工,引進現代農業技術和經營管理方式。”規劃還重申,將繼續鼓勵外商投資電子信息、石化、化工、汽車等行業;參與機械、輕工、紡織、原材料、建筑業、建材等傳統產業的改組改造,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項目,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積極穩妥推進銀行、保險、證券、電信、商業、物流、旅游等服務行業的進一步對外開放。規劃強調,要鼓勵外商特別是大型跨國公司把更高技術水平、更高附加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環節和研發機構轉移到中國,鼓勵和吸引跨國公司來華設立生產制造基地、配套設施、配套基地、培訓基地,發揮技術溢出效應,促進中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規劃透露,“十五”期間(2001年—2005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約3830億美元,比“九五”期間的實際利用額增長34%以上,其中外商直接投資約2860億美元,境外發行股票籌資約380億美元,借用國外貸款約460億美元。這份規劃是根據國務院同意的專項規劃編制計劃,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廣泛征求國務院40個有關部委、直屬機構和11家行業協會、地方政府發展和改革部門及部分研究機構、企業、專家學者的意見基礎上編制的。[][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