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節能產品紛紛遠走海外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8月04日 07:58 經濟參考報

  國內政策空 國外鼓勵實

  編者按:

   盡管國家明確提出今年單位GDP能耗降低4%的約束性發展指標,但今年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0.8%,節能降耗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這篇報道反映的節能產
品在國內沒有市場、只能大量出口海外的現象,從一個側面說明節能降耗還未能引起各方重視,對節能降耗的技術開發、市場推廣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已是刻不容緩。此外,本報已在六版推出“聚焦高耗能行業”專欄,陸續報道節能降耗的有關問題,敬請讀者關注。

  英利公司的太陽能光伏電池仍然供不應求。錢是掙了不少,但公司老總苗連生卻樂不起來。因為他的高效能源產品沒能為國內建設

節約型社會發揮多大作用,而是全都被外國人買走了。

  近兩年我國光伏電池生產相當紅火,但絕大部分產品也都漂洋過海到了他鄉。英利是我國最大的生產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生產企業,其產品90%出口到歐美國家。中國太陽能學會副理事長趙玉文說,是國外的需求拉動了我國光伏產業的飛速發展。

  與光伏電池境況相似,我國是位居世界第一的節能燈生產大國,去年節能燈的產量約17.6億只,占世界總量的90%。但這些節能燈的70%都用于出口,國內的普及明顯滯后。

  為什么這些高效、節能、綠色、無污染的高科技產品在國外遠比在國內吃香?專家認為,從表面看來,是這些產品價格高,沒有有效市場需求,而深層次的原因是我們政策的鼓勵力度不夠。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郁聰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節能降耗我們喊了很長時間,但相關政策出臺得太慢,跟不上形勢的需求。“十一五”規劃綱要已公布很長時間了,但仍沒有具體的、操作性強的鼓勵節能的政策措施出臺。

  以照明為例,節能燈在我國推廣已有20多年的時間,但如果到政府機關大樓里去看看,許多單位用的都不是節能燈。一家節能技術推廣公司負責人說,在政府機關,財務管理往往是憑電費票據實報實銷,在政府財務列支中如果沒有相應的科目,就無法列支該費用。水電費花得再多也是可以實報實銷的,而如果通過節能公司的技術服務節約了開支,水電費是下來了,但節能公司所需要的服務費卻無法列支。所以許多節能公司屢屢被政府機關拒之門外。

  而對于普通人家來說,與售價一兩元的白熾燈相比,買個節能燈要十幾元,老百姓當然更傾向于便宜的燈泡。與同樣亮度的白熾燈相比,節能燈可以節電80%。據專家計算,如果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12億只節能燈,其節電效果相當于新建一個三峽工程。由于行業市場混亂、缺乏扶持政策等原因,這一高效照明產品在國內無法發揮其巨大的節能作用。

  另據了解,不久前,為企業用戶提供節電技術和設備的英福特公司計劃與國內兩家著名家電企業合作,在家用電器上安裝待機節電器,但卻因為此舉將加大企業成本降低利潤一直未談成。據調查,北京和廣州兩地城市家庭的家用電器待機耗電占到了家庭總耗電量的10%左右,相當于每個家庭常年使用著一盞15W至30W的長明燈。而這種待機節電器可以使家用電器待機功率降為0.4W。

  業內人士認為,企業不愿安裝節電器的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政府對使用節能設備的企業缺乏政策扶持。“鼓勵家庭使用節能電器,鼓勵企業安裝節電設備,使用節能設備能得到什么優惠,這在國外很清楚。一般來說,節能產品要比不節能產品價格高。在國外,消費者如購買節能冰箱,多付出的部分,政府會出錢補給消費者。”郁聰說。

  “德國在世界太陽能產業中之所以遙遙領先,政府的政策支持是絕對的第一因素。”趙玉文說。現行的德國《再生能源法》,強制電力公司以保證價格收購再生能源,使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去年獲得34億歐元的補助。同時,德國政府從2000年起實行“稅收返還”政策,即給予太陽能產品提供商每千瓦時電力輸出約50歐分的補貼。德國的“百萬屋頂計劃”使許多家庭不僅利用太陽能解決了自家的能源使用,而且這些家庭還成為小型“私人電站”,源源不斷地向電網公司輸送電力,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

  美國《能源政策法》規定,從2004年到2006年間,每年撥款3.4億美元給州政府,用于鼓勵購買節能新產品。比如高效節能燈的節電率可達75%以上,凡用戶購買安裝節能燈,75%的費用先由政府負擔。此外,美國各州政府還制訂了地方節能產品稅收減免政策。只要一個企業裝了節能設備,就將在稅收上得到很大的優惠。郁聰說:“我國卻沒有這樣的政策。”

  中國能源研究會秘書長鮑云樵指出,目前,計劃經濟時代激勵和促進節能的手段已經弱化,以經濟杠桿推動節能的機制尚未形成;國家雖已制定節約能源法,也出臺了節能中長期規劃,但由于這些法規缺乏操作性,強制力度不足,節能效果并不明顯。專家們一致認為,當務之急是加強節能

政策法規的可操作性,通過經濟和行政的雙重力量,改變目前能源浪費的局面。


 本報記者 王一娟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