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等機構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布的《2006年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公報》說,上半年,中國煤炭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上升5.5%,石油石化行業上升8.7%,有色金屬行業上升0.4%,電力行業上升0.8%;鋼鐵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2%,建材行業下降4.5%,化工行業下降5.0%,紡織行業下降5.5%。為了突破能源供應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國政府對節能工作高度重視。根據
“十一五”規劃綱要,“十一五”期間中國要實現單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標,其中,今年的目標是下降4%左右。為了確保節能目標的實現,國家發改委近日在全國節能工作會議期間與30個省級人民政府簽訂了“十一五”期間“節能目標責任書”,將節能目標分解到各地區和每一家企業,并將能耗指標作為地方領導任期內考核內容。針對《公報》披露的數據,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指出:“總的來看,當前各地區、各主要行業節能降耗形勢仍不容樂觀,完成今年節能降耗目標任務仍十分艱巨。”這位負責人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國務院要求,認真落實節能目標責任制,大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抓好重點領域節能及十大節能工程,抓好重點耗能企業的節能管理,完善節能保障機制等項措施,努力實現全年節能降耗目標。花了偌大力氣能耗為何不降反升7月24日上午10點,山東省統計局的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統計局公布,上半年山東省GDP為10206.4億元。數字出來后,遠在嶺南的廣東人松了口氣:“還好,山東離我們還遠。”山東人也并不失望,因為山東省的GDP數字與廣東又拉近了一些,而且10206.4億元也是該省GDP首次在半年內超過萬億元大關。事實上,廣東人實在無須緊張,山東人也不必自豪。雖然兩省的GDP相差不遠,但是比較形成這些GDP的能耗數字,就差的不是一點半點了。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及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今年6月底公布的《2005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單位GDP能耗等指標公報》顯示,2005年廣東省單位GDP能耗為0.79噸標準煤/萬元,為各省最低;而山東省單位GDP能耗為1.28噸標準煤/萬元,居于各省中游。而如果談到總量,據山東省統計局公布,2005年山東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增長2.87%。與上年相比,全年多消耗近500萬噸標準煤,能源消費占全國1/10。如何扭轉能耗增加的形勢,在節能降耗和經濟發展中取得平衡:山東并不是在為這一難題尋求解答的惟一地區。按照“十一五”規劃綱要,今年我國單位GDP能耗應降低4%左右,然而目前的現實是,上半年我國能耗增長仍然快于經濟增長。在國家一再強調轉變增長方式的情況下,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節能工作形勢十分嚴峻。原因之一:高投資帶來高能耗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主要能源的產量上半年都增長較快,如全國發電量增長12%;原煤產量增長12.8%;石油消費量呈現大幅上升趨勢,上半年原油、成品油進口增長都在16%左右。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能耗低的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的增速都低于能耗高的第二產業。上半年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分別增長5.1%、9.4%。而第二產業,特別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分別為13.2%、17.7%,遠高于上半年GDP增速。其中,能耗高的重工業增長18.5%,超出能耗較低的輕工業15.8%的速度。值得注意的是,僅占GDP的3.14%的鋼鐵行業占全國能耗總量的15%。目前全國已形成的、在建和擬建的煉鋼能力超過6億噸,去年鋼表觀消費量在3.5億噸左右。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上半年鋼材產量還是增長了約25%。同時,在目前高投資增長部分,大部分是高污染、高能耗項目,也加劇了能耗緊張。上半年,煤炭開采及洗選業投資同比增長45.7%;電力、熱力的生產與供應業投資增長16.3%;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投資增長30.3%;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87.6%;非金屬礦采選、制品業投資增長48.4%;黑色金屬礦采選、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增長8.8%;有色金屬礦采選、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增長42.1%。這種情況,石化工業在去年底已見端倪。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李勇武曾指出,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近年來化工產品市場升溫,使得一些高能耗化工產品投資大幅增加,尤其是煤炭、鹽等資源集中的中西部地區,甲醇、純堿、燒堿、電石、聚氯乙烯、黃磷等產品產能增長過快。由于石化工業本身是個高能耗的產業,能源在石化工業中不僅作為燃料、動力,而且也是原料。高能耗產品的高速發展將加劇國內能源供應不足的矛盾。為了遏制高耗能行業盲目擴張的苗頭,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本月發布了《關于防止高耗能行業重新盲目擴張的通知》,要求在我國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壓力嚴峻形勢下,堅定不移地遏制高耗能行業盲目擴張的勢頭和傾向。原因之二:優化產業結構政策還未見效“要想實現節能目標,關鍵之一就是要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國家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高輝清對記者說,“然而,盡管今年上半年以來,國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做了很大努力,但是政策要見成效,總是要經過一段時間。從目前的能源消耗上看,雖然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領域的重點企業的單位能耗有所下降,但是顯然總體上還未實現逆轉。”“何況,今年以來,行業調控在一些地方和行業中遇到了較大的阻力。對許多地方政府來說,由于受調控的行業往往是當地支柱行業,對于地方經濟和財政收入有很大影響,因此執行起中央的決策來不免會打折扣。對受到調控的行業來說,就更不愿意被列入受打擊的名單中。”高輝清繼續說。比較典型的是鋼鐵行業。據記者了解,一些鋼鐵企業對產能過剩調控不以為然,他們表示,雖然被認定產能“過剩”,但鋼材賣得出去,而且有利潤,企業日子不錯。在國家擬淘汰的鋼鐵過剩產能中,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年產量為9988萬噸,主要是建筑用鋼,市場銷售據稱不錯。這種來自地方和行業的抵觸甚至導致了行業調控政策上的松動。發改委在近期發布的有關鋼鐵產業調控的通知中,將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產能的期限推遲了3年。然而,要想有效降耗,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還是要繼續進行下去。國家統計局進行的節能專項報告認為,要實現節能降耗,調整產業結構的重點應該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降低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所占的比例。在工業中,尤其要降低能耗高而產出低的行業所占的比例。以目前產業結構計算,第三產業比重增加1個百分點,工業比重降低1個百分點,全國能源消費將減少2499萬噸標準煤,萬元GDP能耗將降低0.018噸標準煤。在工業中,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耗占工業能源消耗64%以上,產出僅占25%左右,萬元增加值能耗5.69噸標準煤。如果這些高耗能行業比重降低1個百分點,工業中其他行業比重增加1個百分點,年能源消費將減少2775萬噸標準煤,萬元GDP能耗將降低0.02噸標準煤。原因之三:政策不到位阻滯技術節能“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國際先進水平是指世界先進國家的平均值),我國火電供電能耗約高22.1%,每噸鋼可比能耗約高9.8%,每噸電解鋁電耗約高7%,每噸水泥能耗約高43%,加工每噸原油耗能約高56.2%,每噸乙烯能耗約高61.7%,每噸合成氨能耗約高23.4%,每噸燒堿能耗約高14.7%,每噸純堿能耗約高20%。”這是來自國家統計局報告中的一組數字。報告表示:“按照國際先進水平計算,目前我國僅上述幾種產品每年就多消耗能源2.26億噸標準煤,約占能源消耗總量的10.2%。如果僅將這幾種產品的單位能耗降低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國萬元GDP能耗將降低0.145噸標準煤。”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看來,影響能源消費的主要因素有結構性、技術性和制度性因素三種,后兩種可以合稱為廣義技術性因素。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要提高耗能裝備的技術水平。他說:“目前我國在工業化的中期階段,重工業比重極速提高,結構性調整的空間不大。只能依賴技術性因素節能。”馮飛的觀點可以從《2005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單位GDP能耗等指標公報》中得到印證。我國單位GDP能耗最高的,不是山西、內蒙古等工業結構中高耗能產業比重較大的省區,而是寧夏、貴州、青海等耗能裝備技術水平較低的省區。馮飛認為,在“十一五”期間,技術節能的貢獻率應該上升為第一位。但是要把技術節能的潛力挖掘出來,又取決于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因此,相應的財政、稅收和價格政策改革迫在眉睫。他舉例說,在我國煤炭工業中,存在著資源稅較低的突出問題。稅率水平偏低,煤炭以低價甚至近乎于無價賣給開采商,造成明顯浪費。同時,資源稅基于產量而非資源量,采收率不到30%,比國際水平低了20%。消費稅政策也須建立,應鼓勵少消費能源,鼓勵能源效率高的技術推廣和發展,抑制高能耗產業的發展。[][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