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滬深兩市差點雙雙迎來6連陰,盤中近1.5%的跌幅使得回調以來的恐慌到達了極點。好在大秦鐵路挺身而出,最終滬綜指收出小陽星,勉強守住1600點關口。不過,深圳成指沒能逃脫6連陰的命運,盤中甚至一度跌破了120日均線。
與盤面一樣寒冷的,還有近期剛剛股改復牌的G股,這些個股在復牌之后均出現了大幅貼權。8月2日,G閩電、G攀鈦、G*ST科苑、G湖山和G時代科股改復牌首日分別貼權了16.
1%、15.58%、15.5%、13.44%和12.72%,僅G西單微漲了1.04%。而G西單股改停牌期間,整個北京奧運板塊個股均有20%左右的漲幅,事實上G西單能夠微漲已屬幸運,它成為當日惟一沒有大幅貼權的新G股。
而這幾個交易日復牌的G股不僅在股改復牌第一天大幅下跌,在其后的幾天中股價依然處于加速暴跌之中。8月1日復牌的G伊力特,股改首日大幅貼權了17.34%,而該股在8月2日幾乎跌停,最終再次下跌了6.92%。與G伊力特同日復牌的G建機也是一樣,不僅復牌當日貼權15.25%,次日再次跌去5.45%。事實上,上述兩只個股只是近期復牌G股的代表而已。
從前期G股復牌首日的“填滿權”、“填滿權之后繼續大幅上漲”到現在的G股貼權寒流,間隔只有兩周時間,而兩者的境遇卻是“冰火兩重天”。誠然,這些個股停牌時大盤正處于1700點左右,而目前市場下跌了10%都不到,這些個股普遍出現超過20%左右的跌幅有種“矯枉過正”的感覺。
不過,目前出現這種情況也很正常,畢竟G股復牌首日的表現直接反映的是市場對于未來的預期。股改效應逐漸弱化也說明場內資金變現離場意愿強烈,而場外資金不再激情澎湃地入場爭搶“低估籌碼”了。從998點走來了這波跨年度行情,一條主線是人民幣升值;另一條則是股改。正是憑借股改以及市場資金對G股價值的重估,股指才能出現今年上半年這般令人激動的走勢。
一個個非常應該引起市場各方警惕的現象接踵而至。從新股紛紛跌破首日收盤價,到新股首日低開低走,申購新股收益率連續創新低,再到G股復牌首日的大幅貼權,或許還有日后可能出現的“破發”(國航A股招股書中已經加入了增持承諾,許諾在上市后跌破發行價后進行增持)。超高速擴容使得市場資金面失衡、市場人氣遭受沉重打擊,同時也促使大資金對于股市未來幾個月的預期發生變化。
股權分置改革無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行百里者半九十”,下半年對于“股改困難戶”們的股改工作是一項巨大的挑戰。而事實已經證明,指數下跌過程中,上市公司付出的對價會更加高昂,這與股改困難戶們的實際情況又形成了巨大的矛盾。真不知道,超高速擴容背景下,不堪重負的市場能否同時完成股改和擴容這兩項關系中國股市大轉折的重任。 ■ 本報記者 錢政宜 發自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