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媒體披露,日本經濟產業省正在全力以赴地實施“東亞經濟合作協定”構想。該構想的主要內容是,以統一準則對待與中國和東亞等國家的貿易及投資,讓物和資金更加自由流動。自詡以貿易立國的日本,為何如此匆忙地推進該構想,是否是日本的“立足點”發生了變化?日本《朝日新聞》7月28日刊登一篇署名文章對此作了評析:該經濟合作協定構想是經濟產業省于今年4月發表的。該構想提出,到2010年,東盟的東南亞10國、日中韓、還有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共16個國家一攬子締結經濟合作協定。“東亞經濟合作協定”
將規定在特定的國家及地區間取消關稅和投資限制及保護知識產權等,確定了范圍廣泛的經濟活動的原則,自由貿易協定是“東亞經濟合作協定”的核心內容之一。締結了東亞經濟合作協定的國家出口時可享受比沒有締結協定的國家更低的關稅。在當地設立法人及開設工廠方面也比其他國家有利。在締結經濟合作協定談判時,少不了農林水產省及負責協調有關省廳利益的外務省的合作。這是因為,在降低關稅的對象中,包括高關稅產品多的農業和畜牧業產品。但是,經濟產業省這次并沒有取得兩省的同意便公布了構想。農林水產省憤怒了。中川農水相在經濟產業省發表構想后立即舉行記者招待會,他以不同尋常地激烈口吻批評說:“不在政府內部事先商量就對外宣布,這也太唐突了。他們清楚什么是國家戰略嗎?”“如果只是放廣告氣球,那可以隨便放。”在該構想下,估計廉價的中國產蔬菜及澳大利亞產牛肉等將大量流入日本,農林水產省的立場是,無法輕易地認可經濟產業省的這個構想。一向是協調角色的外務省也因此感到非常沒面子。外務省干部不滿地說:“作為政府方針,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根本不是對外宣布的時候。為什么事先不商量呢?”美國持警惕態度戰后靠對美出口而迅速發展起來的日本,在通商談判中最關心的是如何避免日美貿易摩擦。鑒于70年代日美在紡織品和鋼鐵貿易,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圍繞汽車和半導體貿易與美國曾激烈摩擦,今天,在東亞完善對日本企業有利的商貿環境正在成為通商政策的核心內容。有些國家也對日本的動向懷有戒心。在6月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外貿部長會晤中,澳大利亞和美國委婉地對日本的動向進行了牽制,他們說,那么東亞經濟合作協定和亞太經合組織是什么關系呢?在日本提出的東亞經濟合作協定構想中,成員國中不包括美國,美國對自己加盟的亞太經合組織受到輕視,自己被排斥在“蚊帳之外”懷有戒心。澳大利亞自己也有一個在所有亞太經合組織加盟國間締結自由貿易協定的構想。日本的構想也讓澳大利亞高興不起來。東盟也認為自己在東亞擁有主導權。被稱為“世界經濟發展中心”的東亞無疑正在成為各國通商戰略激烈沖突的主戰場。進行斡旋工作經濟產業省干部說:“我們對中國想奪取東亞主導權的強烈意識及中國行動之迅速有一種危機感。”為與中國對抗,便提出了由16國締結一個比自由貿易協定更具有廣泛意義的東亞經濟合作協定構想。日本與其他15國的進出口總額約為50萬億日元,占日本總進出口額的40%。并且,以中國為中心,貿易量不斷增加,因此,日本想由自己舉自由貿易的大旗,以顯示自己的存在。把印度和澳大利亞等也拉入構想的加盟國中,目的就是要牽制中國。在經濟產業省,多數意見是“與有關省廳斡旋太費時間,以后再說”。他們認為,如果日本不早點表明東亞未來前景,中國就會搶先建立起對中國有利的框架。這種焦慮讓經濟產業省撇開了霞關的“常規”。關于東亞經濟合作協定構想,據測算,產生的經濟效果約達5萬億日元。不過,在把多邊貿易自由化束之高閣的情況下推進東亞經濟合作協定構想,有可能推進世界經濟區域化。[][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