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部委專題--保監會 > 正文
 

下半年中國農民收入增速可能繼續減緩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8月02日 08:44 保監會網站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31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預計:下半年中國農民現金收入增速可能繼續減緩,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拉大。發改委表示,中國將加大對農民增收的政策扶持。據悉,今年上半年中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797元,比去年同期實際增長11.9%,但增速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農民收入增幅下降已經引起官方關注。根據這份發布在發改委網站上的報告,下半年糧食價格走低、畜產品價格持續下降、主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可能繼續上漲,這些都是對農民增收不利的因素。發改委援引有關部門的預測,僅糧價下降和糧食生產成本上
升,就將使農民人均純收入減少30到50元。發改委表示,下半年中國將積極研究建立農民種糧收益綜合補貼制度,加大對糧食和生產資料價格的調節力度。此外,發改委還將加大對農村公共服務的投入,引導和扶持農民轉移就業,促進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在社會保障方面,發改委表示,著手探索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以切實解決包括外出農民工在內的全體農民的保障問題。發改委報告稱城鎮低收入人群生活壓力將加大中國國家發改委近日公布了題為《上半年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形勢分析及建議》的報告。報告顯示,高校畢業生和農村勞動力轉移成為就業的“硬骨頭”,而以農民和城市低保人群為代表的低收入者的生活壓力將進一步增大。但對于人們所擔憂的產能過剩可能引發的大規模失業問題,專家表示可能性不大。喜憂參半《上半年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形勢分析及建議》稱,1~6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608萬人,完成全年900萬目標的67%,創出歷史新高。同時,城鎮失業率保持為4.2%,與去年底持平。但就業壓力依然巨大,尤其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和農民工轉移任務艱巨。報告稱,目前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有效需求仍然明顯滯后于畢業生規模的增長,初高中畢業生就業缺乏政策支持,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據農業部統計,上半年全國農村外出就業人數約11423萬人,比去年底增加600萬人。但報告表示,這一趨勢將不會持續,由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服務體系、管理體制、工作機制還未完全建立以及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等原因,下半年增速將放緩。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中,特殊群體的社會保險擴面進展緩慢。基本養老保險擴面人數不到全年任務的40%,增幅同比減少53萬人,完成全年1000萬人的擴面任務艱巨。其中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個體和私營企業就業人員、農民工等群體參保率較低。低收入者生活壓力加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上半年居民收入情況顯示,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797元,同比實際增長11.9%,增速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報告分析認為,糧食價格走低、畜產品價格持續下降、主要農業生產資料可能繼續上漲,將使下半年農民增收難度繼續加大。同時,政策性因素對農民增收的貢獻也將有所下降,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速將有可能會減緩。雖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補助75元,較上年末略有增加,但資源價格的上漲把這部分增長抵消殆盡。5月份,居住類價格(水電、燃氣、房租等)同比上漲4.5%,其中水電及燃料價格上漲6.1%。“下半年居住類價格將繼續上揚,影響居民實際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鎮低收入人群生活壓力將加大”,報告談到。產能過剩對就業影響暫不明顯報告預測,對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整、貿易摩擦加劇以及人民幣升值等是影響下半年就業形勢的主要變量。其中,由于產業過剩行業涉及到大量人員的分流安置顯得更加引人矚目。“從理論上說,產業結構調整會對就業產生影響,現實的情況卻沒有那么嚴重。國家信息中心一位專家表示:“需要調控的這類企業往往是地方的納稅和就業大戶,調控政策常常受到地方政府的抵觸,所以地方和中央的博弈中這種對就業的負面影響將減到最小。”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都陽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產能過剩的行業主要是資本密集型行業,它們本身對整體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有限,同時,相對于原材料和固定資產,勞動力對產能過剩的反應要滯后得多。因此,今年下半年不太可能出現大規模裁員的現象。都陽也提醒,產能過剩導致企業效益下滑對增量的影響更大,這類企業有可能不再招聘新的員工,這對于整個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也是負面的。[][46]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