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茶PK可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 00:46
京華時報
提起“王老吉”、“清心堂”,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涼茶作為廣東餐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申遺”成功,據說在國內銷量甚至直超可口可樂。好多人在琢磨:小小的飲料怎么能那么風光?
細算算,涼茶的發展過程似乎都與治病有關。它因“非典”而成名,又曾被質疑含有致癌中草藥。否極泰來,在經歷了一系列消沉和挫折后,涼茶一躍成為能和洋可樂一爭高下的民族品牌。“品牌”需要保護,廣東對涼茶配方實施的保護政策值得國內所有企業自省借鑒。
“涼茶可以共享,但不可以共有。”這話說的漂亮。可口可樂的“7X”絕密配方匿于銀行的保險柜內,100年來無數人想方設法破解均無疾而終。配方的不外泄是可口可樂風靡全球的基石,否則其就是人人可做的普通糖水而已。
而我們的企業似乎“大方”得多。某老字號醬油廠熱情接待前來參觀的“國際友人”,甚至把制作工序和盤托出,結果不久以后在日本就出現了口味一樣的醬油;某腐乳廠更是“開門迎客”,閑雜人等盡可隨便進入,對著生產間連連拍照,工作人員仍大大咧咧視而不見。國內企業對“品牌”的忽視和漠然已到了可怕的地步。
廣東省無疑開了個好頭。有人說他們斷然拒絕可口可樂高層“共同參與涼茶標準制定”的要求是不顧利益和財源。其實不然。放棄眼前利益是高瞻遠矚,用“廣東涼茶”的金字招牌的升值謀求更遠的發展。從分散的涼茶鋪一步步轉變經營模式和理念,涼茶“借殼出海”,盡嘗成功喜悅。不要動不動就把成功歸結為“偶然”,有本事誰再“偶然”個半年銷量300萬噸給我們看看。
涼茶是廣東的標志。這標志既是產業也是文化。我們需要把一定的“文化”和“品牌”觀念注入到產業中去,一味追求一夜贏利,恐怕并非長久之計。
林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