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城市與記憶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9日 20:01 財經時報
吳小曼 城市是什么? 不同的人有著對城市不同的記憶和想象。 在馬可·波羅對忽必烈的城市描述中,城市是由不同的人群組合和散落在青石路面的歲月構成,一條條街道如同城市的書簽,記錄著各種人居生活和故事。但在忽必烈的眼中,城市不過是一揮手間的權勢,他可以讓人在瞬間筑起一座精美無比的城池,又可以讓一座城市在轉眼間化為灰燼。 對于他來說,城市不過是由大理石、木頭和磚石砌起來的殿宇、房舍,乃至街心花園。但對于馬可·波羅來說,構成城市的關系決不是這些木石結構,而是她的環境空間與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所以在他看來,那些損毀的城市是不可能被重建和記憶的。 這就是宏大的城市觀與城市細節觀的區別。對于普通人來說,構成城市記憶的可能是一條街道、幾個鄰居,或者一個老電影院。而在城市規劃者的眼中,城市可能就是功能齊全的交通、現代的商業街和廣場,這些可以被指認的標志構成了一個城市的現代特征。 這些舒適、方便、氣派的city運動,正在成為一個標簽被當下中國的城市克隆著,于是拆、建,成了一個城市最忙碌的景象。所有的老屋、老街、老建筑都在推土機的作用下變成瓦礫,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高樓,有人忍不住抱怨中國城市正在變成“千城一面”。 這種城市化運動又無不是在重復西方的城市化模式,而西方的城市化卻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最后才演變成今天的自由city,如同學者們所言,現在即使是一些小城鎮也在追趕現代城市的步伐,而自由的city絕不是“文化傳統”自然賜予的,而是與“傳統”抗衡爭取而來的!那么缺少這一文化過程的中國造城運動是否符合當地的發展,這些都值得思考。 如今,中國的城市正在以一種新的面貌出現,傳統的人文關系也在被一種新的關系取代,那么重拾過去的記憶就成了聯系過去與現在的一條紐帶。 基于上述理由,我們選擇了20多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從本期起策劃出“中國記憶-城市系列篇”的系列報道,試圖厘清中國城市在現代化進程中的一些重要環節,包括歷史、人文、自然風貌及建筑形態的未來定位。 “城市記憶”的開篇我們選擇了拉薩,對我們來說,這是極其冒險的一件事情,因為不同的人對拉薩有著不同的理解,它作為大眾心目中的圣地,拉薩就不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征,而鐵路的開通則意味著現代文明對西藏原始生態文明可能帶來的交融,那么在現代工業與商業文明的沖擊下,拉薩將迎來怎樣的城市定位?這對拉薩城市規劃者來說,不啻是一次挑戰。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