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藝市話題]企業收藏:前景不容盲目樂觀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24日 15:43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馬健

  社會學家霍爾(Hall)曾經指出:“企業對藝術品的購買已經形成了一個獨立的‘企業藝術’市場。這個市場本身也遵循著‘金錢話事’(moneytalks)的邏輯。于是,藝術日益被有錢購買它們的個人或群體所塑造。”霍爾的感受無疑是真切的。因為在很多時候,企業的收藏行為常常會導致其他企業的跟風效應(herd鄄ingeffect),并因此而不斷強化這
種效應。舉例來說,1987年3月,日本安田保險公司以58億日元的高價奪得了凡·高(VanGogh)的名畫《向日葵》。此后不久,畢加索(Pi鄄casso)的名作《賣藝人與小丑》旋即被日本零售業巨孽———三越百貨公司以48億日元的價格拿下。而三越百貨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西武百貨公司也不甘示弱,隨后以13億日元的價格買走了莫奈(Monet)的名作《睡蓮》。1989年12月,日本奧特波利斯公司更是通過衛星競投的方式,以75億日元的天價拍得了畢加索最重要作品之一———《皮耶瑞特的婚禮》,令安田保險公司也相形見絀。

  事實上,中國的情況與此非常類似。以曾經因耗資3317萬元港幣購回

圓明園生肖銅像而名聲大振的保利集團為例,該企業近年來投入到藝術市場上的資金累計已達七八億元人民幣。此外,萬達集團、今典集團、中凱集團、圍城置業、天地集團、金輪集團等資本雄厚的企業也早就躊躇滿志,紛紛試水藝術市場了。雖然關于企業收藏對藝術市場的影響這個問題,顯然見仁見智,但是,誰都無法否認,企業收藏對藝術市場格局的影響是重大而深遠的。

  1. 企業入市是利好消息?

  就短期的經驗觀察而言,我們實在沒有足夠的理由認為,企業入市是所謂的利好消息。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閆振堂指出,在該協會注冊的5000多名正式會員中,企業家約占20%,而且,申請入會的企業家現在仍然絡繹不絕。不僅如此,目前活躍在北京、上海等地各大拍賣會上的新面孔,70%—80%都是企業家。據南京赤馬畫廊總經理馬葆群透露,在南京的房地產領域,目前至少有二三百個企業家在進行著較大規模的藝術品投資。浙江省文化文物管理辦公室稽查隊副隊長盧炳均表示,僅在慈溪和寧波兩地,藝術品投資總額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家,就有二三十位之多。中聯國際拍賣公司書畫部總監夏鋤則指出,在許多拍賣會上,一些熟悉的面孔頻繁露面。江浙富豪現在像炒房子、炒股票一樣炒藝術品。舉例來說,如果他們對某個畫家的作品感興趣,那么,他們就會想方設法先把這個畫家的所有作品買斷,然后囤積起來,在斥巨資進行宣傳、包裝和炒作之后,將這些作品適時拋售。

  2005年下半年,“溫州財團1200億砸向藝術市場”的謠言更是在藝術市場上鬧得沸沸揚揚。“最近,藝術市場可能會有一筆1000億的熱錢流入,這筆錢來自溫州財團”的小道消息也許確實并非空穴來風。問題是,即使這個消息隨后得到了中貿圣佳國際拍賣公司總經理易蘇昊的證實———“確實如此,溫州財團做房地產生意的資金有7000億,現在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大概有1200億閑置下來,這些地產商將把這筆錢投向藝術市場。”———但最終依然沒有扭轉2005年年底藝術市場整體下跌的調整行情。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希勒(Shiller)在對美國證券市場進行長期研究后感慨道:“新聞媒體無論是在為股市變化進行鋪墊,還是在煽動這種變化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現在,中國的藝術市場似乎也開始出現了類似的跡象。就短期的經驗觀察而言,我們實在沒有足夠的理由認為,企業入市是所謂的利好消息。

  2. 收藏的門檻“水漲船高”

  傳統的收藏者和一般的藝術品經營商將與精品市場漸行漸遠。

  北京榮寶拍賣公司辦公室主任王為認為,由于市場價位被一步步抬高,傳統的收藏者和一般的藝術品經營商將與精品市場漸行漸遠。以企業家為代表的新富勢力成為了這個游戲的大玩家。從某種意義上講,收藏的門檻顯然正在“水漲船高”。舉例來說,從2000年1月到2004年6月長達4年多的時間里,陸儼少的書畫作品除了在2000年底有過一個比較明顯的速漲速跌行情以外,幾乎一直在持續盤整。但是,自從2004年6月26日,在北京翰海拍賣公司舉辦的春季拍賣會上,陸儼少創作的《杜甫詩意圖百開冊頁》被天地集團董事長楊休以6930萬元的“天價”奪得之后,陸儼少書畫作品的總體行情開始明顯地啟動。

  從某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認為,正是由于陸儼少的“天價”作品《杜甫詩意圖百開冊頁》在藝術界和收藏界的備受關注,帶動了陸儼少其他書畫作品價格的普遍上漲行情。事實上,在藝術市場上,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擁有《時尚》(Vogue)、《紐約客》(TheNewYorker)等著名媒體的傳媒大亨紐豪斯(Newhouse)曾經以17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約翰斯(Johns)的最重要作品《閃耀開始》,并因此而震驚了當時的藝術界和收藏界。這位精明的傳媒大亨之所以愿意花如此的高價購買這件在大多數人眼里顯然并非“物有所值”的繪畫作品,目的是“希望他所收藏的約翰斯的其他作品能夠迅速增值。”他的邏輯是:假如約翰斯的《閃耀開始》值1700萬美元的話,那么,約翰斯的其他作品價格顯然也會“成倍地上漲”。值得一提的是,據楊休本人透露,早在拍得陸儼少的《杜甫詩意圖百開冊頁》之前,他“對陸儼少的書畫就已經研究了多年,并且已經收藏了大概四五十張陸儼少的書畫作品。”這不能不讓人產生一些有意思的聯想。

  3. 資金來源決定市場前景

  許多企業大規模地拋售藝術品時,將會給藝術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和巨大沖擊。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凱夫斯(Caves)曾經指出:早在1970年代,一些企業就將藝術品視為對抗通貨膨脹的有效對沖工具。在適當的時候,企業也會將藝術品賣出,以實現資本利得。馬托瑞拉(Martorella)的研究也證實:“1980年代,就有1000多家美國公司在從事藝術品的收藏活動,他們在一些區域市場上購買的當代繪畫作品,已經占到了市場總銷售量的50%。企業的收藏行為通常開始于企業利潤豐厚,現金流充足的時候。而在企業經營的困難時期,或者企業控制權發生變革的時候,企業通常會出售這些藝術品。”

  總的來看,企業在藝術市場上投入的資金主要有兩個來源:第一個來源是企業在以前積累起來的閑置資金;第二個來源則是企業不斷產生的“現金流”。這些資金的來源將在很大程度上最終決定企業的收藏行為和藝術市場的前景。在藝術市場上投入的資金已經超過億元的北京瑞寶賽博技術有限公司總裁邢繼柱表示,自己購買藝術品的數量和時機,主要取決于企業的“現金流”情況,他決不會把事關企業發展前途的資金投入到藝術市場上。徐龍食品集團董事長徐其明則坦誠地說:“這么大的企業,誰知道以后會不會有個三長兩短呢?萬一有個需要,死錢就應該變成活錢。”企業入市的資金來源情況使得我們對企業收藏的前景,以及由于企業入市而給藝術市場所造成的影響都不持樂觀態度。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絕大多數企業都是在運作良好、資金充裕的背景下,抱著各不相同的動機入市的。這就意味著,這些企業很有可能會由于日后的經營不善、資金短缺、高層易帥和企業政治等諸多原因而將藝術品大規模地出售變現。不僅如此,由于經濟環境對于絕大多數企業而言,都是一種難以有效規避的系統性風險。因此,一旦經濟環境稍有惡化,實際上很容易造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容易預料到,當許多企業大規模地拋售藝術品時,將會給藝術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和巨大沖擊。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企業收藏與企業家收藏實際上是兩種大不相同的收藏行為。盡管對于許多民營企業而言,二者的區別并不是那么涇渭分明的。我們承認,作為個人行為的企業家收藏顯然無可厚非,但是,像某些企業那樣在藝術市場上不計成本、一擲萬金、哄抬價格、醉心炒作的舉動,無論是對企業的利益相關者而言,還是對整個藝術市場來說,都是不負責任和前景堪憂的。

  (Robby/編制)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