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煤炭業為電價上漲背黑鍋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 09:14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張帆 爭吵不休的煤電之爭,引來了連續三年的全國電價上調。 從2004年每千瓦時平均上漲2.84分,2005年平均提高2.52分,到最近的6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將全國上網電價每千瓦時平均上調1.174分,銷售電價每千瓦時平均上調2.494分。每次調整的緣由,最突出的不外乎是電煤價格的上漲,此次依然不例外。 然而,有煤炭專家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把電力調價總是歸結為煤價變動,是讓煤炭行業一次又一次為電力產品價格的快速上漲背了“黑鍋”。 電網不燒煤也聯動? 今年電價調整,涉及到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兩個部分。電力的生產流程由發電、輸電、配電、售電四個環節組成,其中,發電廠賣電給電網的電價稱為上網電價,我國目前輸配電價并未分開,最終用戶買電的價格則為銷售電價。 從煤電聯動的幅度來看,這次上調電價后,全國銷售電價每千瓦時平均上調2.494分,而上網電價每千瓦時平均上調1.174分,二者之間有1.32分的差距,上網電價的調價幅度只占總調價幅度的47.1%。 煤炭專家李朝林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表示,煤電聯動,是電價隨著煤價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和煤價波動有關的價格可以聯動,和煤價波動無關的產品價格不應該聯動。可是,這次煤電聯動的結果是,一方面電價和燃煤發電的上網電價聯動,另一方面不燃煤的電網生產也要聯動。而與煤價相關部分的漲價幅度只占總漲價幅度的不到一半。 發電企業的成本測算相對簡單。對火電來說,包括燃料成本、機組折舊、財務費用、人工和維護費用、管理費用等。其中燃料成本為主要成本。電廠發電需要燒煤,煤價提高了可以聯動電價,可是電網不燒煤,成本根本不受電煤漲價影響,那為何電網也要以煤電聯動的名義調高電力銷售價格? 有業內人士稱,電網漲價的理由是虧損。然而電網企業的成本卻始終是一個謎。據了解,目前電網企業成本包括,技術成本、人員工資、管理成本等。然而電網公司下面有直屬的公司,也有代管的。其中直屬的供電公司都是非法人單位,所有的損耗、維修,甚至三產公司的一些成本也會打入到電網企業的成本中。 脫硫改造賣了雙份單? 此次電力價格上漲,電力脫硫改造也被看做是電力企業的增支部分。 但李朝林分析說,含硫的煤炭品種按照含硫成分的高低,在市場上銷售價格是有差別的,高硫煤炭的價格遠遠低于低硫煤炭的價格,這一部分低出的煤炭價格就相當于煤炭生產廠家為煤炭脫硫買了“第一單”;而這次電力漲價,專門突出并增加了電廠脫硫的成本支出,又名正言順地讓客戶買了“第二單”。 這就造成雖然電廠收了脫硫的費用,煤礦的高硫煤還是照樣賣低價錢,而沒有使用高硫煤、不需要脫硫的電廠也照樣漲價,照樣享受“脫硫”帶來的好處。 他提出,不脫硫的廠家也乘坐脫硫的“車”,而且至少賣了一個單,甚至可以賣兩個單,這是顯失公平的。電廠用了低價的高硫煤,為什么不能把采購煤炭節省下來的錢拿出一部分或全部用來脫硫呢?為什么脫硫這項企業內部的事非得要整個社會“買單”呢? 電力企業虧損的背后 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電力行業2005年運行分析及2006年趨勢預測》報告,指出了電力企業的經濟狀況:2005年電力全行業虧損企業1280戶,虧損額127億元,其中火力發電虧損企業數增長3.4%,虧損額增長10.1%。電力行業作為我國壟斷程度很高的行業,在電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去年上半年,華能、華電、國電、中電投和大唐5大發電集團中2個整體虧損,剩下3個也僅是微利或盈虧平衡,這是5大發電集團成立以來首次出現的情況。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透露,電力行業2005年全年的虧損面達到了27.12%。 那么這些虧損形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電煤價格上漲究竟占多大比例呢? 電煤價格的提高,對原來享受計劃煤特權的電力企業無疑是一個嚴峻的挑戰,直接增加了生產成本。但是,是不是電煤價格的上漲,企業就肯定要虧損呢?事實上并不是這樣。 據李朝林對華東地區某民營大型發電集團的調查,該集團所使用的全部是高價煤炭,每噸煤炭和國有大型電力企業相比要高出幾十元甚至上百元。可是,在煤價持續攀高,國有電力企業叫苦連天的情況下,該集團的經濟效益很好。這樣的企業從來沒有嘗到過使用低價計劃電煤的甜頭,經濟效益卻非常可觀。對于電廠把虧損原因歸結為煤炭價格太高,山西省煤炭銷售辦公室副主任侯文錦曾表示:“你(國有)也是電廠,人家(民營)也是電廠,人家燒的煤是400元,你燒的煤是250元到260元,你怎么就沒法承受呢?那400多元錢的電是怎么發的?” 李朝林分析說,電力產品生產燃料消耗過高,遠遠超過有關標準,這是發電企業虧損的首要因素。 根據我國的行業消耗標準,每發一千瓦時電的標準煤消耗指標是327克,目前國際先進水平的標準煤消耗是285克左右,而我國發電消耗遠高于要求達到的有關指標,2005年我國主要電力企業的發電煤耗是374克/千瓦時,不少企業的發電煤耗超過400克/千瓦時。今年以來,我國單位電力產品的能源消耗在較短時間內得到了較大的下降,1-2月份,全國供電煤耗率為361克/千瓦時,比去年同期下降約15克/千瓦時,下降了約4%。雖然單位電力產品的燃料消耗有所下降,但和國家的要求及世界先進水平達到的標準相比還存在著非常懸殊的差距。按理說消耗高,產出低,發電企業根本只有虧損的份,經濟效益根本無從談起。如果沒有行業壟斷,大量的發電企業不僅無法發展,而且還會關門倒閉。 同時,到目前為止,電力企業的成本一直秘而不宣,事實上,電力企業在生產經營循環中,有明目張膽地增加成本支出,轉移企業利潤的現象。 李朝林稱,電力企業為了夸大電煤漲價給發電帶來的成本增加幅度,有人為地轉移生產經營利潤,加大生產成本,以實現煤電聯動的弄虛作假現象。其做法主要有:一是增加內部采購環節,把燃料等生產資料的價格抬高,把利潤截留在電力行業的內部流通領域,人為提高燃料等生產資料的采購成本。二是新建及改擴建企業把新增固定資產列入發電消耗支出,人為增加發電成本,把列入發電的成本轉移成新增的固定資產。三是在電力企業內部的關聯貿易中,把上市公司的資產通過人為的不合理交易方式轉移到非上市公司,增大不合理的成本支出。 “電煤價格瘋漲,而電力價格不漲,成本太高。”這幾乎是所有電力企業分析其虧損原因的第一句話。事實上,電煤價格提高只是生產成本增加的一個原因,人為地轉移企業利潤,人為地增加生產成本也是應該引起特別重視的問題。 此外,電力企業職工工資水平高,福利待遇好已經是社會共識,而這也給企業經營增加了很大的難度,促使企業虧損愈演愈烈。 電力企業的高工資、高福利并不是和企業的經濟效益掛鉤,而是和行業的壟斷地位相聯的,很多電力企業即使虧損嚴重,高工資、高福利的優越制度并沒有被打破。有目共睹的高工資、高福利對電力產品生產成本的增大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據杭州某企業經理反映,現在雖然國有電力集團的發電企業虧損了,但是職工的收入、福利待遇并不少,一般江、浙、滬接壤地區的發電企業的職工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各種福利都很好,遠遠超過當地企業職工平均收入、福利待遇水平。 據來自上海的調查證實,上海某天然氣發電廠由于天然氣價格急劇升高,天然氣資源嚴重不足,該電廠投產之日就是企業虧損之時,電廠剛投產就申請破產,按說申請破產的企業職工的收入是沒有著落的,即使有工資收入也是很低的,可是,這家電廠的職工年薪仍然保持在10萬元左右,這樣企業的虧損不增加只能是天方夜譚。 此外,電力行業的長期壟斷影響了企業科技進步,阻礙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電力行業一直是壟斷能力比較強的行業,由于行業壟斷,壟斷利潤比較高,影響了電力行業強化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一些完全市場化的電廠對電煤價格的承受能力較強,而國有大型電廠對煤價的承受能力不足,就是由于電力壟斷造成不同所有制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不同。 電力行業內部分配不合理,也增加了發電企業的虧損風險。電力行業內部的廠網分配不合理,電廠的經營難度增大,但電網的經營難度偏小;電廠和電網分配、生產企業和采購企業分配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這些都增加了發電企業的成本支出,使發電企業虧損更是雪上加霜。 李朝林說,這次電力漲價是在煤價基本穩定,煤質不斷提高,煤耗不斷降低,今年1-5月份電力行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攀升,利潤同比增長43%,遠遠超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平均增長25.5%的前提下實施的,因此也遭致種種非議,打破電力壟斷,進行電力改革的呼聲一再高漲。然而,讓人擔憂的是,這種總是讓消費者買單的改革,還會繼續下去嗎?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