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評論:企業是契約集合體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 08:28 經濟參考報
企業是利益結合體,人們為了追求自身利益,從五湖四海,甚至漂洋過海走到一起來了。 企業內部,有投資者利益,經營者利益,勞動者利益;企業外部,有供貨商利益,銷售商利益,債權人利益等。有一典型說法,企業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濟組織。這只是對投資者而言。納什均衡理論告訴我們,任何一方試圖通過自身利益最大化使對方利益最小化都會打破均衡,只有考慮雙方利益才能使博弈雙方利益最大化。雙方利益最大化,交易才能成功,合作才能成立。企業,只有各個角色都有錢可賺,有利可獲,即利益均衡,這活才有人愿干,企業才能成立,才能運營。企業是有風險的,任何一角色追求風險最小化,導致另一個或幾個角色風險最大化,企業亦不能成立。界定各利益主體如何受益如何受損,博弈結果形成契約。所以說企業又是契約集合體。公司章程是總契約,亦是原始性契約,界定所有者、代理者、經營者即股東、董事會、經理責權利。然后就是分契約,企業與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職工、債權人、供貨商等界定責權利。如此契約基礎上生產商品售出商品,支付后的剩余就是利潤,可能是正的可能是零,也可能是負的。 國有企業要害問題是沒有契約,沒有總契約也沒有分契約。計劃經濟里,企業各利益主體“資本”缺乏評價機制也缺乏選擇空間,國家統負盈虧,企業生存無虞。這一切被市場經濟打破,缺乏契約性激勵約束,各利益主體追求利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上級以所有者權利任命經營者而與企業利益和風險無關,沒理由非任命一個優秀經營者,就可能憑關系或權力租金選擇經營者;經營者感覺付出與利益不均衡,或到體制外另謀高就,或以灰色收入彌補,或以少釋放潛力潛能以求心理平衡;人才感覺企業評價不公,離開企業進市場;職工干好干不好一個樣,低效工作就是最好選擇。普遍的是,企業各利益主體不是由市場而來,企業評價機制與市場評價機制(體制內外)又沒打通,都覺得自己能干都覺得自己吃虧,缺乏契約設定的風險約束,都不愿多干,于是形成普遍的企業惰性。盡管政府作為所有者力促實現利潤最大化,國有企業還是陷入困境,一個時期為國企解困成了中心任務,也付出不菲成本。 此后我們發覺產權不明晰,所有者缺位是國企種種問題的癥結,于是力推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難題在于,作為最終所有者的全體公民永遠不可能直接管理其產權,只能是委托代理。其實,市場經濟里除家族企業,一般都是產權委托代理模式。這基于資產所有者不一定具備管理經營資產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具備這種知識和能力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階層應需求而生;股份制企業產(股)權的分散。所以一般企業所有者對資產都是價值管理、間接管理,管得很“虛”,各類基金持股、控股公司更是如此,“內部人控制”也很明顯。那么這樣的企業效率來自何處?競爭。有研究表明,充分競爭條件下,產權是無關的,無論國有企業或私有企業都是可以有效率的。這可能包含兩層意思,企業是競爭的,市場評價企業也就評價了代理人;代理人可在競爭中任職也可能在競爭中去職。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所有者(委托人)設計一套激勵約束機制,使得代理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時候,必須讓委托人利益最大化;資產出現風險代理人承擔相應責任。價值管理只問結果(價值)不問過程(原因)。企業虧損資產貶值,董事會問責經營者甚或撤換經營者;繼續虧損貶值股東問責董事會甚或改組董事會。當然,企業效益增長資產增值,經營管理者都會增加額外收入,或獎金或股權或期權。所以只要資產使用者收益和損失與資產收益和損失掛鉤,不管使用誰的資產,他們都會努力使資產保值增值,包括市場配置勞力資源,設計與市場溝通的內部激勵約束機制,提高勞動效率。市場競爭的企業被收購或破產,企業經營管理班子將全部“下課”,“敗軍之將”在經理人市場貶值甚至結束經理人生涯。為避免與企業“同歸于盡”,在正制衡機制基礎上產生逆制衡機制,制止決策失誤:董事會重大決策正確但股東不同意或干涉董事會職權,董事長或全體董事以辭職相威脅,股東如一意孤行,只有辭職。總經理對董事會,副總經理對總經理都有這樣的制衡。 市場機制是定價機制也是“能人”凸顯機制,供需成交需簽下契約,因為人力資源不像實物資源那樣直觀,價格與價值是否相符須以經營成果檢驗。收益與風險,激勵與約束盡在契約中。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是不同概念。魏杰教授說人力資本是一種制度安排,人力資本的產生是個市場概念范疇。沒有市場化的人力資源只能是人力資源而不是人力資本,因為沒有契約約定的職權決定整個企業的經營活動,不能發揮“資本”作用也不可能獲取“資本”回報。 國有企業問題的癥結是它不是一個契約集合體。市場化企業必須有契約,行政化企業不需要契約,即使有一些契約權力也可隨時單方改變,一個文件,或是一句話。權威部門說80%國有企業已改制,其實多是難以生存,或倒閉或破產或被購并,或民營化,“企業”改制為企業。大型企業因其“大”,能經得起較長時間市場考驗,但其缺陷最終也會暴露出來,比如三九,比如華源。只有壟斷企業生存無虞,這也是壟斷的理由。 市場經濟是契約經濟,微觀經濟主體企業是契約集合體,這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契約集合體的基礎是契約自由,契約自由的基礎是獨立自主,這才是企業,也應是國有企業改革目標。 作者單位:河南平頂山煤業集團 陳蘭生 顧惠芳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