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蕭曼平牛轅
三座橋梁是指通過商會,搭建政府與會員企業、國外企業與會員企業、會員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
三個作用就是:為政府決策發揮參謀作用,為國內外企業的貿易達成“紅娘”作用
,為本會員企業的相互協調合作提供平臺作用。
出于加入世貿組織后向國際慣例接軌以及適應政府職能轉變的雙重需要,廣東幾年前便開始醞釀在外經貿領域成立一家綜合性的商會。那個時候,從事國際貿易業務和領導工作近40年的徐德志,早已從他在外經貿領域的最后一個領導崗位中國貿促會廣東分會會長,“轉行”去了廣東省人大機關。
在離開“老本行”8年后,67歲的徐德志,今年“重操舊業”,出任廣東進出口商會會長。靠資源、經驗和誠信來堆砌成功的外經外貿行業,在多元化的新戰場上,再一次選擇了一位“老外貿”來沖鋒陷陣。他有著怎樣的所思所想?他的戰略戰術是什么?
7月12日上午,我們比預訂時間提早半個小時來到了徐德志在進出口商會的辦公室等候專訪。室內堆滿著書籍資料,辦公物品尚未完全歸位。這將是一個全新的開始,而這個開始,對這間辦公室的主人來說,顯然比其曾任的中國外貿部駐美國商務代表、廣東省外經貿委主任等領導工作更富挑戰性。
記者:我們有很多問題想向您這位老外貿請教,這個采訪機會太難得了。我們首先想知道的是,在廣東,已經有各種外經外貿企業協會,林林總總的,為什么還要成立進出口商會?
徐德志:商會開始籌備的時候,發起人就聽到了這樣的問題,不過不是像你這樣直接提問。他們說,現在已經有很多協會了,你們把他們兼并起來就可以組成進出口商會了。業內這樣的說法,促使我們一定要解答,有這么多協會了,還成立進出口商會做什么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解答,也就是我們后來確定的商會的宗旨和業務范圍。
成立進出口商會,是出于國際形勢所需、企業所需、外貿進出口業務所需。廣東作為一個省份的進出口貿易總值和規模,已經超過世界上眾多的經濟發達的國家或地區。目前,廣東擁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已經由改革開放前的10多家發展到近4.5萬家,其中,在政府機構改革不斷深化、政企徹底分開的情形下,數以萬計的進出口企業都是外貿行業的新兵,在入世后更加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形勢下,在貿易摩擦日益增多的肅殺氣氛中,僅靠一些專業性或單一性的企業協會是難以應對多元化的國際貿易格局的。
記者:全球5大洲60多個國家您都訪問和考察過,在一些市場經濟國家,商會、協會組織這方面,比較普遍的情況是怎樣的?
徐德志:我有一些老同事,現在是美國公民,在美國做生意,今年5月我見了他們,他們所有做生意的,都參加了美國的一些協會,有包袋協會、有服裝協會等等。在協會之外,普遍都有一個公共的、綜合性的商會組織,各類生意人都可以參加,這已經是國際通行的的慣例。
有一年我去德國訪問,每到一個城市,都是商會接待,而他們來中國,都是外經貿合作廳、省政府來負責接待。現在國際通行的是民間對民間,商會對商會,而行業協會是只針對某個行業。
通過改革開放,我們發現,在國外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中,企業的背后都由商會在做“推手”,為他們策劃、推廣。那么,廣東要實現經濟國際化,企業也要走出去,我們的企業也需要按照國際慣例組織和團結起來,不僅有行業性的協會,還需要有承擔共同職能的商會。此外,應對貿易摩擦,企業需要商會“名正言順”的出面協助,這也是國際慣例,市場國家的政府是不出面的。
記者:入世第五個年頭了,如果說跟國際慣例接軌是必然的選擇,那么,廣東為什么到今天才付諸行動?我指的是成立綜合性民間組織這件事。
徐德志:還是我剛才說的,國際形勢、企業、外貿進出口業務三個需要的自然選擇,特別是近年才涌現出來的民營進出口企業,他們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組織對其進出口經營活動提供幫助、維護權益。
記者:進出口商會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宗旨和自定的職責?
徐德志:我們把宗旨和職責歸納為“三座橋梁”和“三個作用”。“三座橋梁”是指通過商會,搭建政府與會員企業、國外企業與會員企業、會員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
政府不能直接管理4萬多家企業,中間需要溝通。政府的政策,企業不知道,企業有什么希望、要求、發展目的、方向,政府不能向4萬多家了解,外經貿廳不可能了解這么多,企業的要求可以通過商會反映給政府,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或者將政府政策意圖及時傳遞給企業。
國外企業想買中國貨,中國的國情他們不太懂,商會可以向他們提供信息,向他們介紹企業,成為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的橋梁。
再者,“同行如敵國”,但也需要互相了解信息,商會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有些沒有參加商會的企業,商會也可以為其提供資料,但是對于會員企業,在提供資料等有償服務時,收費上會有優惠。“三個作用”就是:為政府決策發揮參謀作用,為國內外企業的貿易達成“紅娘”作用,為本會員企業的相互協調合作提供平臺作用。
雖然現在工作剛剛開始,但我們希望一旦條件成熟,進出口商會將設立反傾銷基金,對一些勢單力薄的企業應訴反傾銷給予經濟援助。
及時有效的反應服務企業
記者:其實,作為外貿企業,他們關心的是,廣東進出口商會的成立能給他們哪些實際的幫助?
徐德志:在多元化的外貿新局面下,企業對一個商會的要求,就是對市場及時有效的反應,而商會也就是通過這一及時有效的反應來服務企業。
另外我還可以告訴你的是,與其他協會不同,進出口商會還可以為企業提供“走出去,引進來”方面的“家政”服務。幾萬家外經貿企業都去經貿廳、經貿委辦事,即使一天只來1%,這些機關也難以承受,機關“打爆單”的情況近來多有出現,政府無能為力,企業怨聲載道,這不是誰的過錯,而是我們的中介組織不健全,或者說中介組織服務不到位。進出口商會希望能夠幫助企業與海關、稅務、外匯、商檢、口岸等等方面做溝通聯系服務,為企業招標投標、打證辦證及辦理出境手續服務,并為企業提供市場行情、商機、信息、咨詢、專業知識培訓等等服務,像做家政一樣做這些事。
記者:做這么多事,商會的人手夠嗎?
徐德志:商會為實施宗旨和指責,在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上作了較周密的準備。在剛起步階段,暫設法律部、展覽部、聯絡部、會務部/辦公室、財務部分別負責處理相關工作,以后隨著企業會員的增多和工作量的增大而適當增設機構。
人手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商會的社會資源和技術支持。廣東進出口商會的成立受到了廣東省各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方面的鼎力支持,我們的名著會長、高級顧問、顧問來自眾多德高望重并有專業知識和較高政策水平的領導、專家。省公平貿易局、省WTO事務咨詢服務中心、環宇律師所是商會的指導者和協助者,不僅熟悉進出口貿易的相關政策和業務,還無償提供服務。
走出去,但不要做“土包子”
記者:廣東企業正在“走出去”,不僅是產品出去,投資也出去,對已經“走出去”的企業和那些準備“走出去”的企業,協會有沒有掌握他們的一些情況?比如遇到了哪些共性的問題?
徐德志:通過20多年的對外開放,廣東目前正處在“出口大省”的階段上,必將迎來一個企業海外投資大發展的新時期。省“十一。五”規劃也提出,要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大力提高“引進來”的水平和“走出去”的競爭力,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
這是大形勢,作為市場主體企業來說,國內市場競爭和人民幣的升值趨勢,也使企業要考慮走出去。但是,他們可能已經具備走出去的物質條件,但缺乏對世界市場的熟悉,以及對市場規則的掌握。1969年我第一次出訪歐洲,住酒店,以為房間的電視機遙控器是竊聽設備,同住一屋的人打手勢不說話,就是一個“土包子”。這樣的笑話今天不可能出,但類似的笑話可以說每天都在上演,這不是說誰的智力有問題,而是一個見識的問題。商會要幫助企業走出去,讓他們不做“土包子”。
很多企業對外界并不了解,有些貿易已經做得很大的企業,也沒有更好的渠道去了解,但是國內現在提供的服務特別少,企業對這方面的服務需求很迫切,10年20年后也仍然有需求。商會會請一些“走出去引進來”有經驗的人來幫助他們。
記者:廣東進出口商會當前的會員有多少?企業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加入?
徐德志:目前有160多個。會員中的大企業有省級的大外貿企業如絲綢、廣新外貿等,這幾家大企業也是商會的發起人。小的有一些新的、小的民營企業。凡在省、各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登記,獲得外經貿部門核準的外經貿經營資格,從事外經貿業務的各類企業,提出提交入會申請,經進出口商會理事會通過,即可由理事會或理事會授權的機構發給會員證。
(觀宇/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