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大轉移 粵商浙商面臨轉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7日 12:56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中國經濟的利潤正加速從下游產業向上游產業轉移,從競爭部門向壟斷部門轉移,從民營經濟部門向國有經濟部門轉移。 一部分民資向重化工、能源、資源產業進軍,打破國有企業在上游的壟斷,增加資源供給,降低成本,有助于紓緩下游產業的資源瓶頸,也可為民營經濟開辟新的利潤油田。
主持人:今天我們的話題是廣東、浙江民營企業的創新和轉型。這個話題,實際上這幾年一直在議論,也是整個中國民營企業面臨的課題。 時事觀察員華山:在談論這個題目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上一周的兩個新聞。一個是媒體關于壟斷行業的報道,說國資委對169家中央企業2005年度的財務統計年報,結果顯示,2005年度中央企業的總利潤達到6276.5億元,增長27.9%。其中78.8%的利潤是集中在石油化工、冶金、電信、煤炭、交通、電力系統的12家中央企業。所以這12家現在肥得流油,年報上說,光是一個中石油集團,它2005年度的利潤就有1756億,賺這么多錢拿來干什么呢?長工資,中石油2005年度的人工成本就花了675億多,比河南省一年的地方財政收入還要多。 錢往高處流 主持人:真是“富可敵省”啊。要是在歐洲,像河南這樣人口規模的也是一個大國了,差不多是富可敵國了。 時事觀察員華山:我們再來看另一個新聞。上周媒體還報道說,山東已經超過廣東成為中國的“第一工業大省”,一個是它的工業增加值超過廣東,另一個是說它的利潤,說今年頭5個月,山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026多億元,接近廣東和江蘇兩省工業利潤的總和,這兩省的工業利潤加起來也就是1200億左右。 主持人:山東怎么一下子這么厲害呀? 時事觀察員華山:關于山東的經濟數據,歷來就有各種說法,有人說里面有水分,有人說那是因為山東企業的稅負低。這些說法對不對先不管他。但我想山東有一點還是可信的,就是它的利潤這一兩年確實要比廣東、浙江高。為什么呢?因為山東的煤炭、石油、電力、有色金屬這些行業比較發達,國家統計局前不久說,今年頭5個月,全國80%的新增工業利潤都集中在這幾個行業,所以山東工業的利潤肯定是很大的。 主持人:你是說,山東是靠它的資源收入獲得了高利潤? 時事觀察員華山:因為山東是個資源大省,煤炭、石油、黃金、石膏、石墨、石英儲量都是全國首位。山東的資源擁有量,如果按單個省份來算,它是全國第一的。這一點廣東、浙江沒法比,廣東有什么資源?煤是從山西來的,水電要靠西南各省,石油、天然氣、鐵礦石,要么從北方調來,要么從澳大利亞進口,5月份不是剛從西澳大利亞州運了第一船天然氣來深圳嗎?浙江的情況也差不多。我看到報道說,2004年,浙江能源、原材料購進價格上漲13.4%,造成工業利潤減少900億左右,所以2004年以后,溫州商人紛紛跑到山西去找煤。 主持人:就是說,廣東、浙江是“兩頭在外”,原料、能源從外面來,做成產品賣到國際市場;而山東是“兩頭在內”,原料來自本省,市場也在國內。 時事觀察員華山:對。我看到剛剛公布的2005年度山東省100強企業名單,排前20位的企業,有9家是做石化和煤炭的,3家是做鋼鐵的,1家做海洋化工。這13家企業都是“兩頭在內”的資源型企業。 主持人:一個是中央企業的盈利很高;一個是山東的工業上來得很快。這兩件事說明了什么呢?和我們要討論的話題———廣東、浙江民營企業的創新轉型,又有什么聯系呢? 時事觀察員華山:我想這兩件事說明的都是同一個趨勢,就是中國經濟正在發生一個大的利潤轉移,從下游產業向上游產業轉移,從競爭部門向壟斷部門轉移,就中國的現實來說,也是從民營經濟部門向國有經濟部門轉移。 下游的苦痛 主持人:愿聞其詳。 時事觀察員華山:談論廣東、浙江民營企業的創新轉型,要從整個中國的大趨勢來看。我們知道,中國經濟經過持續28年的高速增長,現在已面臨資源、能源的瓶頸,資源、能源的成本越來越高。其實全世界都是這么個狀況,但具體到中國,又有他特殊的地方。 中國的產業開放最早是從下游產業開始的,中國的民營經濟也最早從下游發展起來。因為下游市場放開得早,各種資本大量涌入,下游產業充分地壯大,對上游資源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大,上游產品的價格也越來越高。這當然是因為礦產資源是有限的,但更重要的是,中國的上游產業是開放最遲的,大部分還是壟斷行業,政府和國有大集團聯手控制,民間資本很難進去。因為它是壟斷行業,它的強勢地位,加上它和政府權力的結合,在很多情況下,它就可以操縱供給、操縱價格,一會油荒,一會電荒,一會上調成品油價,一會上調電價,用它壟斷的高價格來和你下游的民營企業交易,這樣一來,就造成利潤向上游轉移,向這些壟斷的國有集團轉移,而下游的民營企業,成本就越來越高,利潤越來越薄。 為什么中央企業十二強肥得流油?為什么山東工業這么厲害?就因為它們是掌握上游資源的大集團、大省,而資源開采又是可以獲取巨額壟斷利潤的產業。為什么廣東、浙江被山東超過?因為粵、浙都是資源匱乏的省份,又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發達的省份一般也就是以下游產業為主的省份, 主持人:下游產業因為競爭激烈,利潤是很薄的。 時事觀察員華山:是啊。廣東、浙江的民營企業因為占據的是下游產品行業,加工貿易附加值很低,上下游都被吃,上游被壟斷集團吃,下游被采購商吃,被高端的國際品牌商吃,利潤越來越薄,比如一個MP3的知識產權是40美元,制造環節只有2美元,人家把高端占住了,你干得再好也只能拿這2美元。而山東它是國有大企業當家,所謂“大象經濟”,占據的是上游產業,大部分產業原料來于本地,終端產品很少,中間產品是大頭,不但避開了下游的激烈競爭,而且還能依靠資源型行業的壟斷地位去吃下游,所以利潤就高。 到上游去 主持人:這么說,廣東、浙江的民營企業現在面臨的困境都是共同的,一個是資源的瓶頸,一個是產業利潤的流失。 時事觀察員華山:資源的瓶頸還不單是原材料、能源,還包括土地的短缺、廉價的熟練工人的短缺等等。比如廣東上一周剛剛大幅度提高了最低工資,珠三角的各個市,最低工資高的780元,低的也要600元。人力成本的上升也加快了利潤的流失。這種環境就逼著廣東、浙江的民營企業,逼著那些想要做大做強的粵商、浙商老板,你必須要轉型,必須尋求新的出路。 主持人:那么在這樣形勢之下,你認為廣東、浙江民營企業創新、轉型的方向是在哪里呢? 時事觀察員華山:這個方向,我覺得一個就是產業轉型,向上游的壟斷行業進軍,剛才說了,現在中國經濟的利潤是在向上游轉移,資本就是要追逐利潤最大化,民營資本尤其是這樣,利潤都往上走了,你還擠在下游,在下游打得頭破血流,那是很吃虧的。作為粵商、浙商這樣經過20多年發展積累的民企群體,必然要有一部分民營資本要往上走,進入到重化工、能源、資源產業,一方面開辟新的利潤源,另一方面通過民資的進入,打破國有企業在上游的壟斷,增加資源的供給,降低成本,也有助于紓緩下游產業的資源瓶頸。 主持人:可是,民資進軍壟斷行業,觸動到原來壟斷集團的利益,會受到很大阻力,壟斷集團和行政權力結合,產業政策不放開,民企進不去呀。 時事觀察員華山:這是事實,但我想,壟斷行業的開放,等是等不來的,必須主動地去推動。現在中央已經頒布了“非公36條”,開放民資進入壟斷行業,雖然因為利益集團的消極態度,有關的操作細則遲遲不出臺,但畢竟國家已經在往這個方向轉;同時因為中國入世,那些壟斷行業在這一兩年內都要陸續對外資開放,這樣就無法再對民資封閉。所以這幾年是一些先知先覺的民企向上游產業叩門的時候了。一個是通過工商聯的力量與壟斷勢力進行博弈,通過各種游說推動政策的開放,比如今年“兩會”,全國工商聯呼吁開放民資進入石油采掘行業的呼聲就特別高;另一個就是通過越來越多的民資擠進這些領域,去加速壟斷壁壘的瓦解。 以創新捍衛利潤 主持人:但這風險會很大,2003年浙江民企也掀起過重工業浪潮,但很快就在宏觀調控當中碰了釘子,建龍集團在寧波投資的鋼鐵項目差點給砍掉,只好把控股權讓給一家國企。 時事觀察員華山:初期肯定是會有很多挫折,這不奇怪。但風險大,往往利潤也大。我覺得這方面浙商比粵商要大膽,比如吉利汽車,李書福就很有膽識,汽車產業準入壁壘還很高的時候,別人都認為政策不開放,進不去,他卻不那么看,他說正因為市場不開放,這個行業的利潤就一定高,所以他搞了吉利汽車,在市場將開未開的時候,挖到了豐厚的利潤。相反等市場完全開放了,大家都涌進去的時候,就沒有什么利潤了。 主持人:你一部分民企要往上游走,那么那些留在下游產業的民企,它們的創新轉型的方向又在哪里呢? 時事觀察員華山:這一點過去我們講得最多的就是要往產業鏈的上端走,就是做開發自己的品牌,開發自己的核心技術。但現在的問題是因為下游的惡性競爭,產業利潤都流失掉了,把品牌建設的投入、人才培養的投入、技術研發的費用都給擠掉了。比如這幾年在出口方面的惡性價格戰,引發中歐、中美的貿易摩擦,就讓粵商、浙商都吃了很大虧。 所以我認為,下游的民營企業需要一種行業制度的創新,需要建立一種行業自律的機制來制止這種無序的競爭。在這方面,我覺得溫州商會是一個典范。這樣一種由民營企業自主選舉產生的商人自治組織,通過自己強有力的協調,通過制訂商業規則、商業倫理來約束、規范行業內的競爭行為,制止合理利潤的流失,為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登上產業鏈的高端創造環境。我覺得這很值得粵商借鑒。 。ㄏ奶欤幹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