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治水”顯身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7日 08:56 中國質量新聞網 | |||||||||
蕭山的醬腌菜質量脫胎換骨了,余杭的蜜餞通過科技創新改變了傳統的加工方式,海寧的榨菜小企業資產得到了有效的整合,西湖的龍井茶葉生產經營也走上了正規化、標準化發展的道路。今年以來,浙江傳統食品加工行業出現的顯著變化,來自于該省對食品小作坊整合提升的5種模式:龍頭帶動、股份聯合、協會推動、專業合作、區域集中。 設備簡陋、工藝落后、衛生安全沒有保證,長期以來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
為能夠全面治理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浙江省質量技監部門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開展了地毯式的普查。據統計,普查的食品生產加工單位(包括小作坊)達48717家。在此基礎上,浙江省質量技監局建立了食品質量安全電子監管系統,錄入監管數據280萬余項。各縣市區局按照“一企一檔案、一鎮一臺賬”的要求建立了監管臺賬。同時,對屬于監管范圍內的14892家企業進行了ABCD分類,將無證無照或證照不全的33592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通過政府協調,移交有關監管部門,初步形成了該省生產加工環節食品安全監管新秩序。 針對小作坊概念模糊,界定不明確的問題,該局還制定出臺了《浙江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監管指導意見(試行)》,進一步明確了小作坊的概念并對其做出了原則的界定:即食品加工小作坊是指有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地處偏遠農村、用傳統工藝生產加工、產品為當地群眾生活所必需且無其他供給渠道的家庭式食品作坊。這一概念的界定為該省深入有效地開展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的整治工作提供了依據。 著眼標本兼治,提高監管效能。浙江省各級質量技監部門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并總結出了專業合作、龍頭帶動、股份聯合、協會推動、區域集中五種食品加工小企業、小作坊整合提升模式,引導著食品加工小企業、小作坊聯小做大、整合做強、規范發展。在多種整合模式的作用下,不僅促進了市場準入產品目錄內的食品加工小企業基本達到許可生產加工條件,同時它還使市場準入產品目錄以外的食品加工小企業的工藝、技術、原輔料等方面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也得到了基本的解決。 遂昌縣針對當地烤薯加工“低、小、散、亂”的現狀,組建了黃沙腰烤薯產銷合作社,推行“專業合作社+社員(農戶)+基地”的經營管理模式,引導“遍地開花”的家庭小作坊加工轉變為合作社運作,切實解決了烤薯加工小作坊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質量安全隱患,把以往農村基層組織“統”不了,政府部門“包”不了,單家獨戶“辦”不了的難題交給了專業合作社完成。通過專業合作社監管模式的帶動,不僅讓烤薯產品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農戶的收益也有了顯著的增加,在該模式作用下生成的黃沙腰烤薯產銷合作社也成為了浙江省首家獲得食品衛生許可證的專業合作社。 為了保護西湖龍井茶這一金字招牌,西湖區質量技監部門采用了“以公司帶茶農”的方式,實行標準、檢驗、包裝、品牌、銷售“五統一”,并形成了質量技監部門監管公司,公司管理茶農的一條完整監管鏈,既保證了茶葉的品質,又解決了茶農無力跨過QS門檻的問題。如今在“以公司帶茶農”的龍頭帶動模式引導下,西湖龍井茶葉的生產經營已經走上了集約化發展的道路。 余姚榨菜通過協會在行業規劃協調和管理中的作用,加強行業自律來規范生產經營的協會推動模式,已經關停了18家不具備基本生產條件也無力整改的榨菜小企業、小作坊,從而大大提高余姚榨菜的整體質量水平。 普陀的豆制品加工作坊走出了一條以產權為紐帶,通過股份合作創辦豆制品加工企業,逐步淘汰小作坊的整治工作新途徑。目前在股份聯合模式的帶動下,普陀本島片的25家小作坊基本關閉,原來的8家小作坊已通過股份聯合組建起了3家豆制品生產企業,形成了豆制品加工業規范有序發展的良好局面。 衢江區雙橋食品加工園區集中7家食品加工企業,共同籌資聯建實驗室,統一承擔園區食品企業的原材料、產成品檢測。對區域特色相對明顯的食品加工小企業、小作坊實行集中建房、集中生產、集中排污、集中管理、集中檢測的區域集中監管模式,為當地的小企業、小作坊的食品質量安全筑起了一道鋼鐵屏障。 龍頭帶動、股份聯合、協會推動、專業合作、區域集中在“五龍治水”的整合模式的綜合作用下,以前被省、市兩級確定的40種具有區域特色的問題食品質量有了顯著的提高,抽檢的5189批次食品,合格率達到了83.68%,其中蒼南鹵制品、蕭山炒貨、金華含乳飲料等7類省重點整治食品的批次合格率達到80.8%,比整治前提高了近38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的省級監督抽查食品批次合格率也比上一年同期上升了8個百分點。 作者:齊艷麗 記者曹吉根/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