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維權:團結就是力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4日 08:34 中國質量新聞網 | |||||||||
以今年2月下旬新加坡《海峽時報》披露美國博士倫公司生產的潤明水凝護理液存在安全問題為肇始,幾個月來,博士倫眼藥水事件一直備受國內各方面的關注。進入6月中旬以后,該事件有了新的進展:面對多方壓力,博士倫公司終于承認其生產的潤明水凝護理液產品“配方有問題”。這就意味著,該事件已轉入到集體訴訟和具體理賠階段。國內一家律師事務所目前正在全國范圍內征集因使用博士倫潤明水凝護理液產品而患角膜炎的患者,準備通過集體訴訟的方式向美國博士倫公司提起訴訟,追索賠償。
據訴訟負責人、北京力珉律師事務所郝俊波律師說,這次集體訴訟將由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與美國芝加哥威斯勒律師事務所共同代理。中方律師主要負責收集證據,具體訴訟由威斯勒律師事務所操作(該事務所已代理60多起博士倫護理液訴訟,并且全部進入法院審理階段)。另外,此次訴訟采取律師風險代理方式,即“勝訴付酬”,當事人無需交納費用。即使要赴美作證,費用也由美方負擔。這對于中國的消費者來說,應該說是大有利好。 如果此次跨國訴訟能夠取得實質性勝利,毫無疑問,這在中國維權史上將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然而,就集體訴訟這一維權形式而言,該案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思考。 關于此次訴訟,有一個重要細節(jié)必須提及。此次集體訴訟并非由利益受到損害的消費者或消費者組織主動發(fā)起,而是由利益并不直接相關的一家律師事務所出面組織。盡管國內媒體和消費者對博士倫眼藥水事件一直極為關注,但輿論更多的是把批評的矛頭指向博士倫公司和政府相關監(jiān)管部門,而來自民間的維權呼聲倒顯得很弱,而且這些呼聲并不具有真正的建設性。若不是在美國和新加坡已經開始針對相同事件的集體訴訟,中國的消費者恐怕還想不到這一維權途徑。郝俊波律師說,他的律師事務所向全國發(fā)出案例征集公告后很長一段時間,卻并沒有收到幾個案例。“因氣候原因,廣東的案例應該比北方多,但只有一位來自龍川的消費者上報了材料,這很奇怪。”郝律師對此表示不解。不僅如此,廣東省消委會和廣州市消委會均表示沒有收到對博士倫護理液的投訴。而在美國,從3月起至4月9日,已有17個州報告了109名真菌性角膜炎疑似患者。這種情況表明,國內的很多受害者尚不知道有集體訴訟跨國維權這條路,而消費者組織也表現得過于遲鈍。 面對博士倫這樣的跨國公司,單個消費者的維權之路顯然不會輕松。面對跨國公司,單個消費者是顯而易見的弱者,即使他可以確信自己勝訴,也往往沒有精力去應對繁雜的程序,其維權成本可能高到他無法承受的程度。按照“理性的經濟人”的假設,遇到這種情況,原子化的單個消費者很有可能自認倒霉而選擇放棄索賠。事實上,上文所說的細節(jié)已經印證了這一點。而這種自認倒霉的心態(tài)在中國目前的消費者中卻普遍存在,這既是集體訴訟缺失的一個原因,同時也是一個結果。 盡管隨著生活水平和社會認知能力的提高,中國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已經有了長足進步,但中國消費者的維權運動畢竟起步比較晚,無法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另一方面,西方消費者的權利運動之所以卓有成效,消費者組織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迄今為止,在日本的消費者運動中,全國性的消費者團體有29個,各種民間性消費者團體近4000個,而且,這些組織斗爭的成果不斷得到來自政府方面的承認。然而在中國,目前與消費者權益有關的非政府組織只有一家——帶有強烈官方色彩的中國消費者協會。由于政府對消費者自發(fā)結成民間組織及其相關活動持相對保留的態(tài)度,消費者要自己組織起來和跨國公司打交道就比較困難。 目前,跨國公司與中國的消費者消費糾紛時有所聞。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國消費者只有形成集體維權才能使其維權之路不那么難走。集體維權的特點在于集體行動、共同維權,其形式不拘一格,維權者集體出動,聲勢浩大,足以給侵權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再大的跨國公司對此也必然有所忌憚。然而集體維權必須要得到全社會及相關機構,尤其是需要得到像中國消費者協會這樣的民間組織的大力支持,只有這樣,才能使維權意識、維權形式、維權機構結合在一起,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作者:胡立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