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為”與“不為”——“義烏發展經驗 ”探秘(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1日 01:31 工人日報天訊在線 | |||||||||
本報記者李剛殷 浙江義烏,不沿邊、不靠海,也沒有風景名勝古跡。 但一個只有60多萬人口的內陸市,卻有100多萬外來人口;一天有20萬的客商擁向此地,光是外國客商就有來自130多個國家的8000多人;聯合國與世界銀行發布報告稱,這里
為什么義烏從相對落后的農業小縣一躍成為實力雄厚的經濟強市?浙江省委調查組對義烏經驗進行全面總結后,今年5月15日,浙江省委、省政府發出通知,在全省推廣義烏的經驗。 7月初,記者來到義烏采訪,探秘“義烏發展經驗”。縣委書記與普通農婦的對話 一個不靠海,不沿江的內陸窮縣,靠什么發展成舉世矚目的經濟強市?答案是:抓住發展經濟這個中心不動搖。 在義烏采訪,無論走到哪里,都能聽到一個名字———謝高華,人們稱他為“義烏市場締造者”。 1982年的義烏是一個有名的窮困縣。謝高華出任義烏縣委書記,擺在他面前的義烏是地少人多的現狀。唯一的“優勢”就是義烏經商的風氣比較濃厚,“文革”期間,最多的一年,全縣有7000多人干著“雞毛換糖”的營生。 那個年代,這種行為自然是打擊投機倒把的“活靶子”。馮愛倩就是當時典型的“活靶子”之一。那還是1982年的事,這位義烏稠城鎮無業婦女因為生活所迫,把一個小貨籃偷偷地擺到街上。盡管她“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但還是經常被管理人員抓住。一怒之下,這位婦女沖進了當時義烏縣委大院,要求歸還她的貨籃。 新來的義烏縣委書記謝高華對這位婦女憤怒的“嚷嚷”頗為驚奇,他干脆邀請馮愛倩到辦公室作一番深入探討。 “謝書記,經商有啥不好,一來可以彌補家庭生活困難,二來可以解決人多地少勞動力充裕的矛盾啊。” …… 一個縣委書記與一個普通農婦的爭論,持續了整整一個下午。 馮愛倩走后,謝高華陷入了沉思:開放市場能夠解決相當一部分人的生活出路,但政策不允許啊,到底應不應該開放集貿市場呢? 接著,謝高華經過數月調研后認為,發展經濟,讓老百姓富起來,何錯之有?他毅然決定冒險開放市場。1982年8月25日,義烏縣委稠城鎮市場整頓領導小組下發了“一號通告”:正式開放縣城小商品市場。提出“四個允許”:允許農民經商、允許從事長途販運、允許開放城鄉市場、允許多渠道競爭。 “四個允許”激活了義烏人經商的傳統,義烏人很快用撥浪鼓敲開了市場的大門。 1984年,謝高華又提出“興商建縣”,并將其確定為義烏發展的戰略方向。 此后,從謝高華到現任市委書記樓國華,20多年來,歷屆義烏領導始終堅持發展經濟這個中心、堅持“興商建市”發展戰略不動搖。 2005年,義烏市場成交額389億元,連續15年位居全國各專業批發市場榜首。在危機中不斷擴大市場 當許多市場如過眼煙云般曇花一現,義烏為何能連續15年交易額居全國之首?答案是:堅持改革與創新。 “四個允許”使義烏贏得了發展的先機。但義烏市場經營的是全國貨物,許多客戶來市場幾次后,就撇開市場直接到工廠購買,非產地市場的弊端日益彰顯。 面對逼近的危機,義烏市政府清醒地意識到非產地市場的嚴重局限,1993年開始,義烏市創新發展戰略———“以商促工,貿工聯動”,發展與市場關聯的小商品加工業,使義烏市場從銷地向產地拓展,義烏產品從“買全國、賣全國,買全球,賣全球”轉變為“小商品義烏造”。 這一重大的戰略創新使義烏擺脫困境,促進了義烏制造業的蓬勃發展。目前義烏已有2.5萬家工業企業,形成了襪業、飾品、拉鏈等20多個優勢行業,整個市場40%商品為“義烏造”。 一個危機克服了,新的危機又來了。 “義烏模式”的傳播使得許多地區大量克隆義烏市場,這給義烏市場帶來巨大的壓力,激烈的競爭使義烏市場利潤空間日益減少,市場的先發優勢遞減。有專家斷言,義烏市場的壽命期是15年。 現任義烏市委書記樓國華到任后很快發現了這一危機,他認為,義烏商品必須到國際市場上尋求出路。他果斷地對義烏的發展戰略進行再創新,提出建設國際性商貿城市的戰略目標,把義烏小商品推向國際市場。 義烏因此又搶先了一步。當眾多市場還在國內爭奪地盤時,義烏產品已進入國際市場。目前義烏市場外向度已達50%以上,與212個國家和地區有經貿往來,特別是來自歐美高端市場的訂單份額顯著增加。 義烏市長吳蔚榮表示:“政府要真正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不為指的是,應該由市場配置的資源,我們交給市場配置,絕不插手,比如企業的生產經營;有所為指的是該政府管起來的,我們一定管到位,比如創造環境、保護環境。” 義烏政府的“有為有所不為”,使義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全國第一:第一個開展國有土地使用權有償使用改革;第一個引進民間投資,實行投融資體制改革;第一個實行跨區域水權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