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評論:給農村非正式金融留一席之地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0日 11:07 經濟參考報

  代表性的農村金融理論有兩種:即農業信貸補貼論和農村金融市場論。我國以農業信貸補貼論為主流觀點。這種觀點認為,為增加農業生產和緩解農村貧困,有必要從農村外部注入政策性資金、并建立非營利性的專門金融機構來分配資金。這實際上是一種“信貸供給先行”的農村金融戰略,大量國內外實踐結果都證明了其理論的缺陷。而農村金融市場論則認為農村金融應遵從“需求跟隨”發展戰略,以市場機制為農村金融的基礎,將正式金融和非正式金融結合起來。這是因為農村居民以及貧困階層是有儲蓄能力的,沒有必要由外部向農
村注入資金,而且由于農村資金擁有較多的機會成本,非正式金融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其高利率也具有其特定的經濟理由。所以,農村金融體制應當是一種以市場為基礎的制度安排,而不能僅僅當作向農村注入資金的安排。

  對一項制度安排的評價離不開對其制度激勵方面的考察。對于金融制度而言,其激勵作用主要表現為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金融交易的成本。我國目前農村的金融需要更多地表現為農戶和農村企業的資金需要,這種性質的資金供求,從金融交易的角度來講,一是沒有可供使用的資產抵押和信用擔保;二是不可能有連續盈利的記錄以證明其盈利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我國目前小規模農行模式抗風險的能力差,其未來不確定性太大;四是對于農村金融而言,違約的追償成本甚至可能高于追償的標的金額。所以正式金融制度不可能有效解決農村金融交易問題。相反,“人情關系”是農戶民間借貸的信用基礎,“相互了解”是借貸的前提,這種以信任為基礎的民間借貸有其產生和發展的深厚而久遠的社會基礎。農村社會關系網絡作為監督體系有利于保證借貸資金的安全性,這是民間借貸還款情況較好的一個根本原因。

  盡管農村民間金融利率較高,但不能因此說它就是高利貸。一方面在利率管制時期官方利率不是市場利率,并不能反映市場資金供求;另一方面,農村民間金融的利率是微觀借貸主體在考慮到諸多決定和影響因素的情況下討價還價的結果,一般包括機會成本、風險成本、交易成本、資金供求狀況、當地民間經營活動的平均利潤率以及市場中壟斷因素等,因而相對較高。把民間借貸視為高利貸而簡單加以排斥是不恰當的。

  由于農村非正式金融一般以信任為基礎,所以,我們把農村的非正式金融稱為以信任為基礎的金融形式。如果按照金融功能型觀點,我們承認金融體系包括市場、中介、服務公司和其他用于實現家庭、企業和政府的金融決策機構,那么從一個更廣泛意義上講,我們更應該承認信任本身是一種金融形式,或者說信任也是具有金融功能的一個重要機制。信任能夠降低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性,有效減少和降低基于信任的非正式金融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并能有效減少監督成本和實現利益分享。良性的民間金融因其“人情化”的安排有利于形成和諧安定的社會氛圍。

  當然,認可農村民間金融并不是放任自流。只要我們能夠堅持正確的方針,在逐步發展和完善現有正式金融機構和服務的基礎上,規范農村民間金融并加強對其的監督和引導,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非正式金融將是我們新型農村金融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央財經大學:黎水龍 芮學飛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