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內競爭正演變成區域間較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0日 09:57 經濟參考報 | |||||||||
盡管國內汽車消費增長幅度已有所下降,但汽車產業依然是目前國內的一大熱門產業。從一些省市制定的“十一五”規劃及相關的產業發展規劃看,汽車產業內競爭正外延成愈演愈烈的區域間較量。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27個省市在生產汽車,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省份提出把汽車產業作為戰略性的主導產業來發展。從各地制定的“十一五”規劃來看,汽車產業在區域化產
有關資料表明,江蘇省規劃到2010年汽車產量超過100萬輛;浙江省依托吉利汽車集團和金華車輛公司發展轎車和客車,到2010年汽車產量預計也要達到100萬輛;安徽省以奇瑞汽車公司和江淮汽車集團為重點發展轎車和載貨車,到2010年汽車產量也要突破100萬輛;上海市預計到2010年其本地汽車產量要達到150萬輛。吉林省到2010年區域性汽車產量將達到170萬輛。 為了實現目標,吸引更多的企業和汽車資本向本地集中,各地紛紛從本區域的利益出發,拿出土地、稅收等政策優惠,甚至允諾利用政府的力量優先采購汽車等手段吸引域外汽車企業落戶。 有關專家指出,從企業競爭到區域間較量,充分體現了市場力量與行政力量之間的博弈。對于汽車產業發展來說,既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會影響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可以想見,在未來幾年內,汽車產業區域化競爭格局將進一步加劇。業內人士認為,這種具有強烈政府色彩的區域化競爭,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產業雷同化。特別是一些地方在制定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時,不是從本地實際出發,而是一味地追求市場熱門,項目上馬后缺少競爭優勢,勢必會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宋希夢認為,在汽車產業處于成熟期之前,離不開政府的有效協調和扶持。地方發展汽車產業的積極性與大企業的發展在目標和利益上有其一致性,地方政府有發展汽車產業的迫切愿望,無疑會在產業配套、市場開拓、技術支持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有利于大企業的快速發展。而大企業的實力也可以使地方以之為依托,培育本地的汽車零部件和服務市場,加快招商引資,促進本地汽車產業發展,增加稅收和提高就業率。 這一問題目前已引起關注。在不久前舉行的中國廣州汽車發展論壇上,集中了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三大汽車公司的美國底特律的區域與產業緊密結合的集群發展模式受到了與會一些專家的認同,并認為這是中國探索走出分散的區域化競爭可以借鑒的一個模式。 中國汽車工業地域過度分散,很多地區都在爭當龍頭。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要求汽車產業要具有高質量、低成本及個性化的特點。在這種背景下,處在產業集中區域之外,分散的、主要靠地方驅動和支持的汽車項目和行政性集團風險將越來越大,汽車產業必然要走區域化集中發展的路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預測,未來10至20年是中國汽車產業的區域化整合時期,有可能圍繞幾大汽車集團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幾大區域性汽車產業集群。 由分散的區域化競爭到區域化集群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改變諸侯割據的格局還需要加強產業的宏觀調控,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地方根據自身優勢合理進行產業規劃和布局,摒棄在汽車產業發展上貪大求洋的盲目性發展,遏制地方的汽車產業投資沖動。 吉林省汽車產業辦公室的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改變由地方政府主導的區域化產業競爭格局,并不意味著排斥地方政府的作用,而是要轉換地方政府的職能和角色。地方政府應從以行政力量直接參與汽車產業發展的誤區中走出,找到自己在支持汽車產業發展中的合理定位,為中央和地方的汽車大企業作好產業配套和服務。從目前看,汽車產業存在著整車生產有余,而在零部件配套、市場服務、自主創新體系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是地方政府介入汽車產業發展的空間。 本報記者:褚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