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記者蘇琳 首席記者高元勛) 昨天在大連召開的全國第二屆農產品市場聯絡員大會上,國家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標準處處長胡劍萍透露,商務部自2003年起著手制定的《商業網點管理條例》,今年年內有望出臺。
同時,商務部正在起草《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辦法》,并將農產品批發市場標準化工作納入國內貿易發展和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兩個國家級“十一五”規劃。
胡劍萍說,農產品批發市場在滿足城鄉消費、擴大農產品流通范圍、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業產業化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
“農產品流通環節損耗率高。2004年億元以上市場中實行露天交易的占16%,半封閉式的市場接近20%,尤其是中西部地區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基礎設施更差。”胡劍萍說,目前,只有極少數市場實現了全過程冷鏈交易。同時,批發市場的交易方式落后。農產品交易基本采用對手交易,流通效率低,成本高,管理難度大,不利于農產品在流通中增值,也影響農民增收。
胡劍萍說,目前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集散功能發揮較好,但分級、篩選、包裝、冷藏保鮮、加工配送等增值服務跟不上,帶動生產和引導消費的作用還比較有限。同時,標準化程度低,缺乏必要的檢測、倉儲、保鮮、運輸、經營戶管理等規范。由于管理體制不順,法律法規不健全,農產品批發市場缺乏合理規劃布局,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導致一些地區出現不合理的競爭,市場交易秩序有待進一步規范。
目前,全國有年銷售額超過億元的農產品市場1268家,已成為我國商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在這1268家大型農產品市場中,銷售額最大的是深圳一家市場,年銷售額達到150億元。這些市場中,專業市場有729家,綜合性市場有539家。
|